实际上新生的政权从来都没有忘记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国画。1949年4月《人民日报》就开展了"国画讨论",1950年《人民美术》的创刊号上也发表了李可染的《谈中国画的改造》、李桦的《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这是新政权下专业刊物上首先发表的关于改造中国画的文字。而同一时期徐悲鸿也发表了《漫谈山水画》①
一文,他指出:"艺术需要现实主义的今天,闲情逸致的山水画,尽管它在历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但它不可能对人民起教育作用,并也无其他积极作用;其中杰作,自然能供我们闲暇时欣赏,但我们现在,即使是娱乐品,顶好亦能含有积极意义的东西,……现实主义,方在开始,我们倘集中力量,一下子可能成一岗峦。同样使用天才,它能使人欣赏,又能鼓舞人,不更好过石溪、石涛的山水吗。"徐悲鸿的这篇文章反映了50年代初期有关传统国画出路问题的主导性的思想倾向,而以现实主义的大旗统帅艺术创作的思想亦至此得以明确。可以说1949年以后经历了一个百废待兴的历史过程,各行各业都有个由旧到新的改造工作,当然文艺中的各个部门就更是如此,因为宏观的理论支持了这样的基本认识:社会的经济基础改变了,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就不得不变。所以上述几篇文章的发表,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潮流的基本走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解释"解放后中国画突然降临的沉寂
②
这样一个现时的困惑。显然因为新年画创作运动而引发的中国画的沉寂,并不是一个美术史的认知,它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往意。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而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当时正在开展新年画创作运动而无暇顾及到中国画的改造,所以这一重要的问题就被暂时搁置到一边。
1953年初,从延安而来的留法画家、诗人艾青在"上海美术工作者政治讲习班"上作了一篇重要的讲话,后来以《谈中国画》为题发表在《文艺报》1953年第15期上。作为著名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美术界的领导,艾青不仅在文章中论述了"国画要不要改造"的问题,并给予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同时还提出了"新国画"
③
的概念,认为"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关于山水画,他以为是中国画中仅次于人物画而"最有严重的问题"的领域,因此他提出了"画山水必须画真山水","画风景的必须到野外写生"。艾青在新年画创作运动已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下适时地提出中国画的问题,应该说是代表党向国画家发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