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后记 


              
            运动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运动

            
 墙壁粉刷白,诗画满墙山


  虽然画壁(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美术史上把壁画推向一个时农民画家
114厘米×147厘米  1958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作人
吴作人(1908一1997),安徽泾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翌年转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后随徐悲鸿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学习,1930年赴法国留学,后由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转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935年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长。1950年任中央美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兼任全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代的高峰,而且做到史无前例的普及,则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时期。

  "在我们的伟大的祖国,在大跃进的锣鼓声中,出现了无限令人感奋的新事物,其中有工农的新的发明创造,有惊人的高产的小麦和水稻,有动人的新的民歌和民谣……那么在美术上是什么呢?美术上就是现在到处出现的新壁画。

  "新壁画是美术上的东风,它由农村吹到城市,由局部吹到全国,已成为一种群众运动了,我们要充分看到它的巨大作用,巨大的前景,巨大的意义。哪一个美术家看轻了它,就说明他没有政治挂帅。就说明他的灵魂深处还有白旗。"〔29〕

  这是力群在当时的一篇赞扬新壁画文章的开头的两段,它形象地表述了满城题壁皆诗画
110厘米×63厘米  1958年
北京画院藏 陈缘督
陈缘督(1902一1967),广东梅县人。1917年从金北楼学画,1920年入湖社画会,1923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历任北平艺专、京华美专、辅仁大学美术系教授。50年代后相继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历任北京新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此画为当时农村壁画运动的一个写照。新壁画出现的意义,力群还从革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指出了新壁画的历史地位:"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我们在革命老根据地曾经特别重视了年画,全国解放后,我们又特别重视了连环画,由此使这两种最有群众性的普及美术有了迅速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在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中又继年画、连环画之后出现了新壁画,这是美术上的一件大事。"

  1958年第1期的《美术》杂志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与工农结合--革命美术家的必由之路》,文章引用了毛泽东在1939年提出的"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提出只有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才能和劳动人民一起,创造无愧于我们的时代的新艺术"。同期还发表了古元的《回到农村去》和邵宇的《从上山下乡想起的》两篇文章,他们都从以往从事革命美术的经验出发,说明响应党提出的上山下乡劳动锻炼的号召,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体格思想健康的劳动人民的儿子和社会主义的革命家"。在他们的文章发表的时候,古元已经于1月4日和其他画家编辑来到了河北遵化县,他被分配到大寨村。人民美术出好大的南瓜呀
1958年 葛胜宝
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下放干部协助当地组织于1958年7月成立了“黎河美术学校”,古元、王角、刘继卣、张平良、孙宗歧等下放美术干部参加了教学。他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劳动,同时开展壁画宣传。各地美术干部的辅导对1958年农村壁画运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版社的其他25位编辑则下放到江苏高邮县。而中央工艺美院的18位教员则于去年12月间已经下放到北京西郊的温泉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央美院也决定本年度下乡的美术家有吴作人、叶浅予、王式廓、黄永玉、侯一民、刘勃舒等15人。由赵延年教授带领的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的16位师生到达浙江平湖县新埭镇,除支援当前的生产外,还开展宣传工作,在镇上画了以农业发展纲要为内容的4幅大型壁画。上海中国画院的程十发、江寒汀、来楚生等8位画师在春节后到江苏宜兴的陶瓷工厂劳动锻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76位画家、编辑到上海县联农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美协西安分会的石鲁到陕北山区。中南美专美术教师迟轲、杨之光等21位教师和干部下放到湖北潜江周矾国营机械农场第四分场。这些画家在各地农村或工厂参加生产劳动以外,还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于学习群众美术和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辅导群众的美术创作,为当地的农民绘制年画,为所在的农村、工厂绘制墙报、壁画等。这种早期由下放的专业画家绘制的壁画或图画墙报,可以说就是后来在各地普及的"新壁画"的源头,或者说是"新壁画"源头的一部分。
  全国美协于2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各地分会、分会筹委会负责人联席会,对美术家(会员)如何大麦穗,大玉米
1958年 蒋朝玲
“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此画出自江苏新沂红旗人民公社。以丰收为主要题材的农民美术作品,其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并不能反映地域特点,所以在各地出现的同类选材中都有相似的表现。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与工农结合,加强艺术实践、繁荣创作等问题,交换意见,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作统筹安排。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专业画家的下厂下乡对1958年的群众性壁画运动仅是一种有限度的推动,真正起作用的推动力是4月20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会议"。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在讲话中指出了今后要贯彻正确路线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政治挂帅、统帅就位;二、群众路线。大量普及,部分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三、民族形式。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五、勤俭办事;六、党委领导,依靠地方。会上河北昌黎县后钱庄中心俱乐部主任高学谦介绍了他们的情况:在"生产大跃进,文葡萄丰收
1958年 佚名
这是理想中的丰产园,“今年亩产一万五。明年保证三十万”。此画有较强的绘画性,和同时期的许多农民画相比,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它出现在浙江萧县牛眼乡。化紧紧跟,壁画打头阵,歌唱作先锋"的口号下,仅用了3天的工夫,就创作了164幅壁画,出现了"墙壁粉刷白,诗画满墙山,户户六面光,村村大改观"的局面。中共昌黎县委宣传部部长黄德玉在发言中说:"该县壁画创作的大跃进在3月18日开始,7天突击,3天扫尾,到3月30日共计12天的时间就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壁画县,共画出壁画6万5千多幅,把农村换上了美丽的装束。"〔30〕

  昌黎可能是壁画运动中最早的典型。这里除了取得了壁画方面的突出成绩以外,还率先刨办了全国第一所农村自办的美术学校--黎河美术学校,〔31〕 显然这是为了适应蓬勃兴起的壁画运动的需要。在它的影响下,河北省提出要实现创作省,普遍深入地发动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开展群众创作运动,本年度内全省要创作出10万幅壁画,并实现壁画省,做到"村村有壁画,处处有标语"。在河北的激励下,湖南省提出要创作出美术作品35万幅,湖北省则提出计划创作美术作品200万幅。在这刻舟称瓜
1958年 佚名
利用人们熟知的成语故事,来表现丰收的南瓜,构思奇妙。样的高指标下,一场群众性的壁画运动就于这次会议之后在全国开展起来。

  河北的丰润县有壁画52125幅;怀安县有壁画9990幅,平均每5户有壁画二幅;束鹿县有壁画49154幅。〔32〕 而另一个壁画之乡江苏邳县也在一个月(7月)的短短时间内由农民自己绘制了2万多幅壁画,达到村村有壁画10幅以上,到9月份邳县的壁画已增至19万5千幅,农民画家发展到1万5千人。甘肃的平凉专区从三关口到董志原,由峡口到梨花园,在1940平方公里的山沟中画壁画151万幅,其中在三关口到董志原的长达720多华里的公路两旁,筑起了壁画墙,平均每里路就有一二幅,可谓是"世界第一大画廊"。山西平顺县有一首新民歌是这样赞美新壁画的: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为了推动群众性的壁画运动,许多专业的画家纷纷下到农村,用自己南天门
1958年 宋兴民
“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可以说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图画。大跃进的浮夸却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而这些当时司空见惯的作品,则成了今日见证历史的资料。的画笔来宣传三面红旗,表现三面红旗下出现的新人新事。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53人组成的壁画工作队去浙江金华地区的10个乡50余个社,在22天的时间内就完成349幅大壁画。〔33〕 为了反映专业画家下厂下乡和群众性壁画运动的情况,《美术》杂志用了很多的篇幅,报道了这些画家在基层的情况,同时刊登了一些开展壁画工作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美术》还在9、10期增刊、11期分别推出了"农民壁画专号"、"工人美术专号"、"战士美术专号"。而各地的出版社也积极配合这场群众性的壁画运动,天津美术出版社及时出版了古元的《农村壁画范本第一辑》和郭振华的《农村壁画范本第二辑》,以及京津两地画家和工农群众创作的《城乡壁画选集》,同时还出版了《大跃进图画参考》、《社会主义总路线宣传画参考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农村壁画参考资料》、《大跃进漫画参考资料》、《美术干部下厂下乡生活速写》,还创刊了《群众诗画》10日刊〔34〕 全国的各主要报刊都发表了各地的壁画作品。全国美协还组织会员观摩由人民美术出拾棉花
1958年 佚名
在江苏邳县的官湖镇,当时有“赛画会”这种形式,激发了许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在官湖镇,不仅是墙上、路边,就是农具上(切山芋的切片机)也画上了画。在3个月的时间内,有省、专区、县的美术工作者或农民作者到此来观摩。其壁画的数量最多时有10余万幅。版社去邳县参观壁画的编辑带回的画和张贴画的照片。全国美协、美协南京分会、邳县文化馆还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江苏邳县农民画展",并巡回到各地展出。

  1958年底,"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时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工农兵画展"也同期开幕。王朝闻、蔡若虹都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王朝闻的《工农兵美术,好》、蔡若虹的《向工农兵群众学习,从生活中实践中提高创作思想水平》〔35〕 的讲话,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肯定了群众性的壁画创作,王朝闻在文章的结语中说:"工农群众不仅贡献了好的创作,而且继承了发现了值得推广的有关艺术创作的知识。真正有修养的专家,不只愿意用他们掌握的丰富的知识来指导群众,而且为了做好工作,也重视认识群众创作的特点和优点。"蔡若虹也总结了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结论:"只有生活的创造者才是最好的艺术的创作者","只有在思想大跃进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创作的思想水平"。如果说散落在各地的壁画创作只是一种群众性的美术创作的话,那么经过"全国美术工作会议",这种群众性的美术创作开始进入了专家认可的艺术殿堂。

  壁画运动所反映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美术运动的兴起,其组织方式与表现形式,都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美术的传统,它接驳了"文革"美术中的以大批判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的表现方式,同时也连接了"文革"中期所大力提倡和宣扬的工农兵美术创作。以户县农民画和阳泉工人画为代表的美术创作,虽然其声势不及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运动,但是在表现上比1958年的各地壁画创作要精细,然而其具有本质意义的创作思想和在这一创作思想内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却是大致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