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礼仪玉和葬玉  装饰玉和玩赏玉  其他玉石

 
玉组佩
玉玦
玉环
碟与碟形佩
玉带钩
 战国至汉玉带钩
 元明清玉带钩
玉带板
 唐至元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
刚卯、严卯和司南佩
玉觿
玉笄
玉杖首
玉具剑
牌形玉佩
肖生玉雕
 早期肖生玉雕
 春秋至汉肖生玉雕
 魏晋至唐肖生玉雕
 宋元肖生玉雕
 明清肖生玉雕
玉花果佩
 葫芦、瓜和扁豆
 松鼠葡萄和荔枝
 石榴、蟠桃和佛手
 荷莲
 松、竹和梅
 其他花果佩
玉雕人物
 新石器时代及商代玉人
 西周及春秋战国玉人
 汉代玉人
 宋元玉人
 明清玉人
玉雕器皿
 玉瓶
 玉杯
 玉壶和玉碗
玉花插
玉文具
玉山子
玉如意
玉插屏
痕都斯坦玉

 装饰玉和玩赏玉 — 玉山子
玉山子  

  玉山子即圆雕山林景观,制作时先绘平面图,再行雕琢,因而又常以图命名。玉山子上分别雕出山林、人物、动物、飞鸟、流水等,层次分明,各具形态,这种山林景观的雕刻,从取景、布局,到层次排列都表现和渗透着绘画的章法。金元时代的作品,以山林、雄鹿、柞树、人物为题材,而明代多以山石树木为主要内容。明以前的山石雕琢以钻法为主,往往可见孔状或砣状钻痕。
  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画风影响很大,山石布局讲究均衡、稳重,层林叠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时力求古朴庄重,用刀平稳,转折圆润,不同于民间玉器裁花镂叶的装饰作风。
  清代的山子盛行于乾隆时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场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积翠”、”会昌九老”等。小型的玉山子也较常见,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楼阁为题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宁静的山水风景。有的运用巧作手法,利用玉石本身的颜色差别,分别雕出白云、流水、苍松翠竹、古道夕阳等景物,形成高低错落、深浅对比的特殊效果,韵味极强。山石表面以长条棱边,似披麻皴,山石边沿、人物衣褶以及树木轮廓都雕琢得棱角锋锐,类似今天的盆景。
  清人喜将玉山子陈设室中,因而雕造的数量众多,其精者多出自乾隆年间。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此器用整块玉雕成,重十万余斤,乾隆钦命雕造,前后历十余年才完工。其工程之浩大,气势之宏伟,为世界玉雕史所罕见。它是中国古代玉器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陈设于北京故宫乐寿堂后间。清宫旧藏的大型玉山很多,民间多见的是小型的。乾隆以后由于大件玉料来源匮乏,山子雕造由此衰败。 



清代仿生写意玉雕  

  清代玉器从数量、品种、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及各个方面看均已达到玉器发展的顶峰,创造出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堪称是中国古代玉雕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其中清代仿生写意玉器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形态作为器物造型所本而进行的玉雕艺术创作;另一种是融合自然景致、亭台、楼阁,园林、人物故事内容的玉器,其造型主要以玉雕山子形式出现。具有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痕者斯坦玉器与中国传统玉器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器薄体轻,透明度高,纹饰多采用平面隐起的浅浮雕,碾磨细润光滑,不留丝毫琢痕。清代具有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的作品主要有碧玉菊瓣盘、白玉叶式杯、青玉茄式洗等。大型玉雕山子是清代玉雕工艺达到最高成就的标志之一。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十万斤,高达224厘米,气势恢宏,是现存玉雕中最大的一件。山子呈高山险峰形,作品以高浮雕和立体雕刻的手法琢制了重峦叠嶂、飞流急瀑、古木苍松,以及在陡峭林立的悬崖绝壁上,分布密集的治水大军劈山开道,疏水筑堤的壮观场面,尤其对人物姿态、动作的刻画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大禹当年率领百万民众开山导水,造福人类的壮丽之举。琢玉技艺精湛成熟,各显其妙。此玉山之玉产于叶尔羌密勒塔山,根据宋人画稿由扬州琢造,从运料、设计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彻底完工,历经10余年时间。其工程之浩大,气势之宏伟,为世界玉雕史所罕见。 



青玉双鹤人物山子


玉芭蕉人物山子


碧玉雕高仕出游图山子


白玉松下人物山子


青玉山水人物纹山子


青白玉高浮雕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