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礼仪玉和葬玉  装饰玉和玩赏玉  其他玉石

 
玉组佩
玉玦
玉环
碟与碟形佩
玉带钩
 战国至汉玉带钩
 元明清玉带钩
玉带板
 唐至元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
刚卯、严卯和司南佩
玉觿
玉笄
玉杖首
玉具剑
牌形玉佩
肖生玉雕
 早期肖生玉雕
 春秋至汉肖生玉雕
 魏晋至唐肖生玉雕
 宋元肖生玉雕
 明清肖生玉雕
玉花果佩
 葫芦、瓜和扁豆
 松鼠葡萄和荔枝
 石榴、蟠桃和佛手
 荷莲
 松、竹和梅
 其他花果佩
玉雕人物
 新石器时代及商代玉人
 西周及春秋战国玉人
 汉代玉人
 宋元玉人
 明清玉人
玉雕器皿
 玉瓶
 玉杯
 玉壶和玉碗
玉花插
玉文具
玉山子
玉如意
玉插屏
痕都斯坦玉

 装饰玉和玩赏玉 — 宋元玉人
宋元玉人  

  宋代玉雕出现了一种世俗化倾向,最典型的是玉雕童子,在传世品中数量极大。形状—般多大襟中式衣服,外加以襟坎肩和肥裤,手执荷花,这是宋代最流行的题材。宋代人物童子多雕有大脑壳,或将发式雕成双髫式,或在头顶雕一桃形的童子头;手多作拳头形,雕刻方法是手与袖子用两道阴线连贯下来,再用两条短横阴线作为手与袖子的分界线。脸部鼻子为葱管小鼻,鼻子自上直下,从两眼内眼角直通嘴部,小嘴;耳朵刻划明显,位置较靠前,接近腮部。此外宋代玉人脸部的独特特点,就是在眼睛上面,靠近耳朵部位有—“八”字眉。服饰都是中国式衣服,衣纹有素的,也有斜方格纹或米字纹;在衣服的关节活动处用几道阴刻线来表示褶纹;还有身穿长坎肩的,坎肩的纹饰似织锦纹,很华丽,也有的在人背后雕出衣服下摆呈拆角状,这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
  元代玉人的主要特征是开脸像猴脸,它是用粗阔的阴刻线勾勒出眉、眼睛、嘴和鼻子,线线相连。特别要指出的是元代在刻划眼睛卜出现了眼珠(用一短阴线在圆弧形的眼内表现),这是其他年代少见的特征;此外其眼梢部位是圆形的,而宋代的眼梢呈尖形。鼻子在靠近眼睛部位呈细狭状,形成了上细下宽的楔形鼻子,不像宋代那样上下一样宽,元代玉人的鼻子是鼻子头凸起,鼻梁略低于鼻子,鼻翼不明显。
  元代玉人服饰以着蒙古服装占多数,这可能是因为元代是由蒙古族统治而造成的,玉雕人物身着中式对襟,瘦身短裙,窄袖,脚登马靴;衣服上褶纹不如宋代细致,阴线条粗而深,不挺拔,带有弧线,线条显得软。人物颈部用断刀法(就是在人物脖子的位置,用粗犷的阴线雕刻),使脖子呈深凹状,以便把头部托起,这是元代的一种雕刻手法,无论是人纹、兽纹、飞禽、还是龙纹,颈部都用这种雕法。 



玉飞天的鉴别  

  玉飞天为唐代首创并盛行的一种纹饰。飞天原为印度佛教诸神之一,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被中国人接受。玉飞天多雕一横身女子,手持花枝,身披飘带,体态轻盈,面目慈祥,飞翔在云中。总体来看:一,唐代玉飞天整体较小,一般为3至5厘米,多作侧面飞天,脸正面的较少;飞天人物的脸型丰满,发都盘在头顶,耳朵周围去地,中间凸出一竖道;上身多为裸体,体态轻盈,好似天仙一般,在空中飞翔。宋代玉飞天整体上则比唐代的大些,一般为6厘米以上。这时期几乎见不到侧面脸型的飞天,全是以正面脸出现,五官清晰,与宋代童子开脸近似。宋代玉飞天不如唐代的姿态美,显得呆板一些。到了元代以后,所雕的飞天就没有章法了,其没有轻盈飞翔的姿态,而呈静止状,体态肥硕,没有仙女般的秀美。二、唐代服装给人以纱的感觉,穿在身上随风飘扬,衣裙紧贴在身上,衣纹清晰、线条流畅;宋代服饰早期还有唐代遗风,晚期的衣纹线条不流畅,显不出秀美的身段来;元代以后就更差了。三、唐代飞天下面大多有云纹衬托,这时期的云纹为短角云纹,顶端向两侧分卷,中间有一凸起的花蕊,花蕊多呈扇面形,有数道小短阴刻线;宋代的云纹是多枝云,像树枝一样,一个云头连一个云头,在云头的边缘有的有锯齿状纹,宋代云纹很少见到有花蕊的,仅北宋时期有带花蕊的云纹;元代以后的飞天几乎不雕出云朵做装饰,只有飘带伴随,有的是变形云纹,好似绸子系的花结一样。 


鹿母莲花生子  

  传说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座大山,名叫仙山,仙人梵志居住在山上。他经常往山石上大小便,有一只雌鹿舐食了他的便溺而怀胎,生下一女。梵志将这女孩养大成人,梵志国王知道后,娶了这个女子,立为第二夫人。后来,这个女子怀了孩子,月份满时生下了一朵千叶莲花,大夫人蒙住了她的眼睛,不让她看,把莲花放在篮子里,扔到河里任其漂流。这时乌耆延王正带领徒弟等众人在下游活动,看见篮子后便捞上来,打开一看,千叶莲花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小儿,他把小儿养育成人,这些小儿长大以后都成了大力士。宋代在装饰品中流行童子持莲的玉雕题材,这与流传的佛教故事“鹿母莲花生子”有关,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在玉雕艺术中的反映。 



白玉舞人


白玉抱猫童子


白玉击鼓童子


白玉飞天


玉飞天


青玉托塔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