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    礼仪玉和葬玉  装饰玉和玩赏玉  其他玉石

 
玉璧
 早期玉璧
 汉晋玉璧
 宋元明清玉璧.
玉琮
玉圭
玉璋
玉璜
玉琥
玉铲、玉斧和玉钺
玉刀
玉戈
玉衣、玉塞和玉握
玉蝉

 礼仪玉和葬玉 — 汉晋玉璧
汉晋玉璧  

  战国时期,玉璧质地较佳,多用青玉、白玉。璧的尺寸因用途不一而异,一般佩带的系璧尺寸较小,直径在10厘米以内,殓葬用璧和作为礼器的璧稍大,直径在15至25厘米之间。战国玉璧无论大小,璧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辊工规整,打磨光亮。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此为战国玉璧的典型特征。在造型上此时开始出现出廓玉璧,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战国玉璧的装饰纹饰丰富繁杂,前期流行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等,后期谷纹、蒲纹和龙凤纹、兽纹等占据了主导地位,还出现了两组到三组不同纹饰带状布局的组合纹饰。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粗阴线碾压成隐起效果,视之同浅浮雕一样;细阴线能刻成像毛发一样细劲而流畅的线条,后人称之为“发丝雕”,被誉为战国玉雕的绝技。战国玉雕刀工锋利挺拔,转角尖锐;动物身形扭曲,面目狰狞;谷纹、蒲纹排列整齐,颗粒小而密,碾磨得非常精细。
  汉代时,玉璧在整体风格上沿袭了战国的风尚而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玉、青玉为主,但璧的形体普遍加大,璧形略厚。1983年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了一件玉璧,直径达54厘米,堪称中国之最。
  汉代玉璧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明显不同,边沿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造型上,透空和出廓玉璧在汉代大为流行。璧上纹饰仍以谷纹、蒲纹、龙凤纹为主,但和战国相比发生了两点变化,一是谷纹、蒲纹的颗粒大而稀疏,二是组合纹饰更为流行,两组或三组纹带装饰的玉璧相当普遍。饰以吉祥内容的文字,也是汉代玉璧的特色之一。但从总的水平看,汉代玉璧不及战国的精细。东汉时玉璧数量渐少,璧形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东汉以后玉璧少见,零星所见以素面居多。 




青玉蟠螭谷纹璧


青玉卧蚕纹璧


青玉蒲纹兽面纹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