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竹木牙角匏器  古代家具  鼻烟壶  文房四宝和玺印  铜器  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  漆器  
  画像砖、石造像、擦擦  唐卡、缂丝、刺绣  紫砂陶

 
食器
 
 
 
 
 
酒器和水器
 斝和卣
 爵、角和觚
 方彝
 
 
 壶和钫
 罍和瓿
 
 
 鉴和匜
兵器
 戈、矛和戟
 剑、钺、镞和匕首
乐器
 铙和鼓
 
铜镜
 齐家文化至南北朝铜镜
 隋唐铜镜
 五代至元代铜镜
古钱币
 夏商至晋代钱币
 南北朝至辽金钱币
 元明清钱币
金铜佛像
 汉传佛教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隋至宋辽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元明清时期
 藏传佛教造像——西藏地区
 藏传佛教造像——藏东、内蒙及喀尔喀蒙古
 藏传佛教造像——元明清宫廷
法器
铜炉

 铜器 — 铜 — 汉传佛教造像——元明清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三代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汉式传统造像虽然在承袭前代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衰落趋势。明代嘉靖以后,特别是万历年间,汉地造像又独盛一时,造型多头大身长,体态丰臃,传世品较多。明代的汉传佛教造像特别是中早期造像,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像身胸、腹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清代的汉传佛教造像的主要特征是颊丰颐满,弯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佛像大都是着袒右式衲衣,质地显得比较厚实。菩萨像多为汉式装束,服饰贴体而轻柔,衣纹和衣饰的刻画运用写实手法,真实感觉较强;只是在表现手法上显得纤巧无力,缺乏艺术感染力。



汉佛与藏佛的主要区别  

  汉传佛教造像与藏传佛教造像在题材、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汉佛”和“藏佛”。汉佛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1-7世纪)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而藏佛则主要受印度密教期(7~12世纪)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接受不同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是造成二者之间显著区别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汉佛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在总体上体现为一种汉族人的形体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外来艺术因素保留不多;而藏佛以愤怒形象居多,特别是本尊、空行护法等造像,大多是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飞、舞等各种姿态。形象怪异奇特,在整体上较多地沿袭了印度、尼泊尔艺术成分,并融合了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形成了迥乎于汉佛的形象特征。



铜鎏金罗汉坐像


观世音菩萨像


铜鎏金关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