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竹木牙角匏器  古代家具  鼻烟壶  文房四宝和玺印  铜器  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  漆器  
  画像砖、石造像、擦擦  唐卡、缂丝、刺绣  紫砂陶

 
食器
 
 
 
 
 
酒器和水器
 斝和卣
 爵、角和觚
 方彝
 
 
 壶和钫
 罍和瓿
 
 
 鉴和匜
兵器
 戈、矛和戟
 剑、钺、镞和匕首
乐器
 铙和鼓
 
铜镜
 齐家文化至南北朝铜镜
 隋唐铜镜
 五代至元代铜镜
古钱币
 夏商至晋代钱币
 南北朝至辽金钱币
 元明清钱币
金铜佛像
 汉传佛教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隋至宋辽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元明清时期
 藏传佛教造像——西藏地区
 藏传佛教造像——藏东、内蒙及喀尔喀蒙古
 藏传佛教造像——元明清宫廷
法器
铜炉

 铜器 — 水 —
  

  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有流和鋬,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尾为鋬,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大型食器与水器。流行于春秋时期,战国秦汉也可见到,用途与盂相同,盛放熟食兼用盛水。器形为圆形,折肩,深腹,平底,双环耳或兽耳。多数带盖,有底设三足的。器身多饰有春秋战国时流行的铜器纹样,亦有少数为素面。


龙纹的鉴别  

  龙纹旧称夔纹或夔龙纹。夔是古代传说中的奇异动物,如龙而一足,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纹饰之一。多作龙的侧面形象,前有龙头,张口向下,吻部较长,上唇向上卷曲,下唇向下或上卷至口里。龙头后有一蜿蜒似蛇身的躯体,作爬行状,有一足、二足或无足几种,尾部向上卷曲。龙纹的流行时间较长,从商代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均有。龙纹的变化形式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爬行龙纹,即上述龙纹形象,和兽面纹一样,此种龙纹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其盛行时代约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二、双体龙纹,即以一个龙头的正面形象为中心,躯体向两侧展开,常饰于青铜器颈部的狭长范围内,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三、卷龙纹,龙的躯体作蜷曲状,其中一种是龙头的正面形象居中,躯体盘绕其外,形成一圆形,多饰于盘的中心,见于商末周初;还有一种是龙的侧面形象盘卷咸圆形,多见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簋、壶等器盖的圆形捉手内。四、双头龙纹,是一条龙体的两端各有一个龙头,多作斜角线构图,一个龙头在上,一个龙头在下,常见于西周及春秋早期。五、交龙纹,即两条以上的龙体相互交缠盘绕,构图较为复杂,旧称蟠螭纹;其形体较小者又称蟠蛇纹、蟠虺(一种毒蛇)纹,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龙纹觥


折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