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
簋,又写作匦、朹,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繁缛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首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弇口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饰饕餮、云雷、乳钉等纹饰,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春秋时期,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盨
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西周中后期。作用与簋相同,都是放置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造型为椭圆形或圆角长方形,敛口,鼓腹,两侧有兽形耳或附耳,下有圈足,有的在圈足下附四个矮足。带盖,盖上有四短足或凸起的圈足,可翻转过来仰置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