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越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从目前出土的早期古纸及其年代顺序,可以归纳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纸那时已用于文字的书写。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纸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自唐以来历代相延。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之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
古纸的鉴别
古纸的鉴别一般从3个方面着眼:一、看帘纹,帘纹即宣纸中那一条条平行的暗直线纹。古今宣纸的制作大同小异,帘纹是造纸过程中“抄纸”工艺的体现,各地方造纸中,抄纸所用的竹帘长短宽窄尺寸不一,纸上的帘纹宽窄也不同,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古纸上的帘纹,可判断该纸的产地和性能,甚至包括其生产制造的年代。二、看纸色,不同时代、不同产地制造的纸张,颜色不同。古纸因年代久远而呈现出灰暗的颜色,与人工做旧的不一样。人工做旧古纸的手法,主要是染色和烟熏。经过染色的纸,颜色鲜丽而不沉,表里不一:而真正古纸的灰暗颜色是长年累月自然形成的,灰得均匀,“色淡而匀,表旧里新”。经烟熏做旧的纸,粗看似旧的,细察可发现其带有焦褐色,不同于古纸的暗灰色,且纸质变脆,易碎裂。三、看裂纹,曲折损伤的古纸,其裂口的明暗色泽以及裂纹走向与新纸反复折叠所出现的皱折,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厚型古纸碎裂成小块,裂纹是斜向的,而伪作的厚型古纸则往往碎裂成大块,并且裂纹呈笔直向的。 |
纸的保养
纸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纸质文物有汉代古纸、魏晋纸质文书、敦煌手卷等。我国纸的历史悠久,而传世古纸却不多,保养难度大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保养好纸张,特别是古纸,对于保护好纸类文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防虫杀虫。损害文物的主要害虫有烟草甲、毛衣鱼、皮蠹书虱、白蚁、谷粉虫等。它们不仅蛀蚀纸张,而且其分泌的液体和排出的污迹,也会严重损伤纸张。防虫法有:一是浸渍法,即将纸浸在有杀虫作用的植物溶液中,然后取出晾干。二是气味驱赶法,即将麝香.木瓜、芸香、樟脑等有一定毒液和刺激气味的药物放入存放纸的箱、橱、柜中。三是用现代化学药剂防虫、杀虫。二、防治鼠害。老鼠对纸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最有效的防鼠方法就是灭鼠。三、防治霉菌。具体的方法有:一是添加法,即将防霉剂以一定比例配制,添加到浆糊或乳液涂料中,制成防霉涂料。二是喷洒法,即将防霉剂配制成溶液,喷洒在纸类文物上。三是吸附法,即将防霉剂制成片剂或粉剂,使其慢慢挥发。四是浸渍法,即将一定规格的牛皮纸、白纸浸泡在防霉溶液中,阴干后夹于古纸或纸类文物中,也可用于纸类文物的包装。此外,保养好古纸或纸类文物,还需要做好防灰尘、防有害气体,防光照等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在保养纸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