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竹木牙角匏器  古代家具  鼻烟壶  文房四宝和玺印  铜器  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  漆器  
  画像砖、石造像、擦擦  唐卡、缂丝、刺绣  紫砂陶

 
古墨
 墨种
 墨派和墨家
古砚
 澄泥砚
 歙砚
 端砚
 洮砚和松花石砚
 红丝砚
古笔
古纸
玺印
 石印和玉印
 铜印币口金银印

 文房四宝和玺印 — 印 — 铜印币口金银印
铜印币口金银印  

  以铜质浇、刻的印章称为铜印。铜印有青铜、红铜、黄铜、鎏金铜等不同铜质之分。宋以前的印章绝大多数为铜印,主要分成官印、私印两大类,若再细分则还有殉葬印、宗教印及烙物印等杂用印。铜印的形制,除一面印外,还有两面印和套印等。一面印除方、长、扁、圆外,还有其他特殊的形状。字体一般有缪篆、鸟虫篆和小篆3类,元押中还有楷书。
  古人铜印随身携带,或佩于腰,或系于臂,因而在铜印顶部钻有圆孔,以便用绳子穿系。有的人随其所好,在印章顶部铸刻简单的装饰,于是就有了“印纽”。铜印的印纽形象繁多,艺术装饰性很强。鼻纽是我国玺印中使用时间最早、时间最长、也是最常见的纽式,从战国至明清都有。战国时玺印鼻纽为一弧形小环,可以穿带;秦时鼻纽多呈窄面环状;东汉时鼻纽穿孔较小,纽边增厚;南朝时纽体变高变薄,如片状似碑,穿在下部。瓦纽主要流行于西汉文景帝时期到东汉早期,由鼻纽演变而来,纽面宽,边薄形如覆瓦。龟纽是汉代高级官吏使用的纽式,金、银官印均为龟纽,年俸2000石以上官吏的铜印也有用龟纽的。西汉时龟首短,龟身呈俯状;东汉时龟首微伸,四腿刻铸清晰,龟甲上多饰六角纹;东汉晚期至南朝时龟身俯伏而长,背纹简单,光素者为多;北朝时龟身巨大,四腿呈立状,龟甲形式多样。驼纽多见于东汉至两晋十六国颁发的少数民族官印。东汉时驼纽较写实,驼的五官及毛发铸刻较清晰;魏晋时造型简单。龙纽为帝王玺纽,而蛇纽则主要流行于西汉早期的田字格印中。
  以金质浇铸的印章称为金印,银质浇铸的印章称为银印。金银是贵重金属,故金银印不是一般人所能用的。在帝后玺印中,如清入关前使用的天子之宝、晚清颁给后妃的银镀金或铜镀金徵号宝等,皆属此类。



古印章辨识(二)  

  印文也是辨别印章真伪的很好途径。历代对印章的不同称谓,同一时代里不同使用者用印的不同名称,不同时代官职的增减和对同一官职的不同称谓,因官职的大小、尊卑不同而造成印制大小、形制和印文篆法的区别,元、清两代将八思巴文和满文引入印章等,是印章断代的又一类重要依据。掌握了各时期的印文特征,辨别真伪就得心应手了。如春秋战国玺印,印文为大篆,笔画圆转多姿,印面布局自然和谐:而汉印则多追求满白的效果,笔画肥阔。在利用印文辨别真伪的过程中,有几种情况需仔细辨别:一、仿真印文伪造。用真印文或以印谱印文为蓝本作伪,这些伪作印文文字多大小不一,刻工粗劣。二、仿真印而改其中某字。有的改地名,有的改官称,这种作伪者一般都有一定经验,对古官制、历史有较深的认识,比较难辨别。这就需要综合各方面情况来仔细观察。三、有极个别的用前代留传下来的真印印坯,仿凿古印印文,更不好鉴别,但仔细留意,会发现印文不具备原印的时代风格。当然,有时候作伪者有较丰富的印章知识,在某方面作伪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如果收藏者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全面融会于真伪辨识上,就不会认假为真或误真为假。另外,凡作伪者都有一个无法克服的通病,那就是欲要极真、乱真反而陷于失真,没有了真印的灵活自然之气。



西夏文钢印


晋鲜卑归仪侯金印


镇南将军金印


刘墉款铜印寿龙纽玺印


蒙古盟长印


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