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竹木牙角匏器  古代家具  鼻烟壶  文房四宝和玺印  铜器  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  漆器  
  画像砖、石造像、擦擦  唐卡、缂丝、刺绣  紫砂陶

 
古墨
 墨种
 墨派和墨家
古砚
 澄泥砚
 歙砚
 端砚
 洮砚和松花石砚
 红丝砚
古笔
古纸
玺印
 石印和玉印
 铜印币口金银印

 文房四宝和玺印 — 墨 — 墨派和墨家
墨派和墨家  

  各家制墨,都有其不同的制墨风格与独特的墨品,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因徽墨的赫赫声名,除徽墨之外的其他制墨业者,可置而不论。所谓墨派,即指徽墨的歙县、休宁两派。自李廷珪落籍徽州以来,千余年间徽州墨家辈出,又无不以其各自的艺术风格称誉一时,所谓歙县、休宁之分,仅是就其艺术趣味、墨品等进行的区分。
  歙县派墨家作品风格品类繁多,墨家辈出,以富丽堂皇、制工精致为主。明清两代,朝廷贡墨及地方官员贡墨,多由歙县墨家制造,另外,文人雅士,自造用墨,也多托歙县墨家办理。休宁派中以汪、吴二氏为重镇,子孙迭兴,代有名家。同时,休宁派墨家多好诗文,许多人同时就是文人士大夫,故所造之墨,以文雅风致著称。休宁派墨家首创集锦墨,对后来制墨意趣有很大影响。同时,休宁制墨,还有朴素实用一路,畅销各地,中间亦不乏质优品精者。
  有作品流传于世的徽墨制作名家很多。明代有方于鲁,万历间墨家,字建元,号太玄,墨隐山人,室名佳日楼、如如室,歙县人:程君房,万历间墨家,名大约,字幼博,一字君房,号墨隐道人,室名还朴斋、宝墨斋、玄玄室,歙县人;叶玄卿,万历间墨家,别号如道人,室名苍苍室,休宁人,所制太乙玄灵、世宝墨为世称道;吴去尘,天启、崇祯间墨家,名拭,字去尘,室名浴研斋,休宁人,所制墨不加漆衣,颇有古风,又雅致精好,为士林推重。清代有曹素功,名圣臣,字冒言,号荩庵,歙县人,为徽墨四大家之一,所制紫玉光,世推为精品;汪近圣,别署鉴古斋,休宁人,为徽墨四大家之一:汪节庵,名宜礼,别署函璞斋,歙县人,乾隆间声誉颇盛,为徽墨四大家之一:胡开文,别署苍佩室,歙县人,为四大家后起而秀出者,所制墨畅行大江南北。另外还有吴守默、胡星聚、吴天章等,均是清代著名墨家。



熟识墨品对于鉴定的益处  

  墨家造墨,部各自有各自的墨品,而且,也反映了墨家的制墨风格和艺术水平。熟识各家的墨品,对鉴定极有帮助,尤其是集锦墨,散失之后,因为没有墨家名款,只能以墨品采断定。熟识墨品,也能对古墨的断代有所帮助。墨品之初创,如知其年代,则可断定此墨之上限。另外,熟识墨品,还能对知晓墨的质量提供辅助依据。因为墨家制墨,往往以不同的墨品,施以不同档次的烟料及做工,如方于鲁制墨,将烟料分为三等:九玄三级、非烟、太紫重玄。但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墨品,俱见于各墨家所制,如青麟髓、寥天一等,不可凭墨品即断为某家制墨,而应参以其他鉴定依据,尤其是各家制墨的风格来具体分析。对墨品的了解,除在鉴定实际工作中多方积累外,可就文献记载进行参考,于鉴定颇有助益。


彩墨  

  彩墨是指绘画之颜料,制成墨的形状。古人作画,初用水墨,唐代时始用青绿。其颇料都是自然之植物色或矿物色.种类极为简单。唐宋以后,颜色略有进步,但仍无新奇品种的增加。明初国威远霞海外,才引进彩墨,如天方国的番硵砂、三佛齐国的紫(石非)石、渤泥国的紫矿胭脂石等。外来颜料固然有特殊用途,而人们更多的是用之子绘画。在专制时代,御用物品,平民是不能得到的;即使能得到,也不敢用。自民国成立之后,宫中珍奇物品开始大量流入民间,明清两代的御用彩墨,即是一例。现在可以见到的彩墨,最远不过乾隆时期,这以前的物品,人们几乎是见不到的。


墨的辨识  

  墨的鉴别主要是年代的判断。所谓伪品,大多是仿制某名家款的墨。墨上大都有制作者名款,故而熟悉各代主要制墨家的名字及斋,室名极为重要,知道何人属于何年代,才可以分辨出墨的大致年代。从墨的外形风格来看,亦可观察出一二,如:明墨坚实,大件居多,图案文字大多为阳文,阴文少,其字体均有明代风格,所制出的墨纹饰也遒健,手摸棱棱有感;清墨书法秀润,雕刻刀法妍细,有一种清雅柔丽的风貌。墨工跨年代者居多,如以曹素功命名的墨极常见,但并非均为曹素功所作,有的是后人的伪作,对此则应仔细分析。历代帝王的名字由于避讳,因而也往往成为判断年代的一个方面,如清康熙皇帝玄烨,玄字代表黑色,在墨名上时常出现,如九玄三极、玄元灵气,明墨中常有此名。到了清代,为避玄字,就要改动,或玄字缺笔,或改玄字为元字,则可知凡有玄字出现的墨,必不是清代,为康熙以前所制。如曹素功是恢复明代吴叔大“玄粟斋”墨店的人,八清后他便改“玄粟斋”为“艺粟斋”。再如道光皇帝名旻宁,而休宁为墨的主要产地之一,为避宁字讳,胡开文的墨就常贯以地名,在边款改为休城或休甯,见有此铭者,便可知该墨在道光以后。墨的外形往往饰漆涂金。明代初期的墨,多为本色,不加装饰。墨体饰漆皮,盛行于明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尤盛,但明代漆皮醇厚,清代则较浮浅。只在墨的4个边框涂漆,明代较为多见;只在正背两面边上加漆的,则清代较为多见。



胡开文羲记监制墨(两方)


棉花图诗墨一套(八方)


五老图墨


仿古墨四锭


博古形彩墨一套(八件)


炼石补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