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劳动在画中(3)时代转型



时间:2022-4-29 14:13:3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当《耕织图》的文化传统发展到晚清时,它和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相应,都表现出了无可奈何的颓势,可是,劳动还是无时无刻都在。当新文化的不断输入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彻底颠覆了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耕织文化的传统,尽管现实中还有耕,还有织。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劳动,已经不仅仅是男耕女织。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新的行业以及相应的劳作,尤其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影响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事物,也有了新的劳作方式,尤其是工厂中的务工,商业中的从商,以及市井中的各种劳作,都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态势,而文化相随则为20世纪初期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20世纪初期的绘画发展中,一批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美术的学生,通过创办美术学校,或者加入到已有的美术学院的教学之中,以新的美术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水墨画或《耕织图》所传承的绘画传统。他们通过素描、色彩、造型、透视等,以及基于西方绘画的教育方式,为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面貌。不管是人体模特,还是户外写生,“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影响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美术的发展。这时候的绘画发展,从整体上看既不表现男耕女织,也不表现劳动人民,而是在艺术家所感兴趣的范围之内,画人体,画静物,画风景,构成了一种以西学为基础的新的方向。而在传统文人画的影响下,虽然有了结合了西法的变革,也带来了传统水墨画的发展变化。可是,山水、花鸟为主体的绘画发展并没有给新的时代带来一种新的文化景观。而在人物画方面,一方面是佛道、仕女、高士一类人物题材依然如故;另一方面是基于西学的影响,加之海上画家的影响,在表现现实人物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当新的人物形象出现在绘画中的时候,正如同陈师曾的《读画图》那样,依然是在上层社会的范围之内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以及审美的趣味。然而,不同寻常的陈师曾又以《北京风俗图》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劳动,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个案。陈师曾于1914年前后初到北京,他看到旧京风情的各种风物以及各式人等,引发了他绘制《北京风俗图》册页。图册中所表现的像万花筒一样的市井人物,呈现出的劳动已经不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是市井中的百业——收破烂,货郎,磨刀人,卖烤白薯,吹鼓手,山背子,赶大车,抗街,卖切糕,泼水夫,菊花担,冰车,拉骆驼,执旗人,说书,果担,掏粪工,压轿,算命,卖胡琴,拾破烂,丧门鼓,人力车以及糖葫芦等,这些为了生计的劳动者,以辛勤劳动构成了市井的繁华。陈师曾所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间的情味,开时代中的新的画风。


  1912年,32岁的鲁迅在北京的夏期演讲会上做了题为《美术略论》的演讲。此后的1929年,鲁迅相继编辑出版了《近代木刻选集》和《艺苑朝华》,后来还编辑出版了《木刻士敏土之图》《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画册,为普及西方版画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揭开了新兴版画运动的序幕。从1930年至1933年,鲁迅亲自租借场地举办了3次外国原刻木刻展览会,1931年夏,还在上海举办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所。其间鲁迅提出了“创作木刻”的概念,表现出了与中国历史上已有木刻的不同。版画在中国的兴起,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种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新的艺术形式,而鲁迅则是引进并弘扬这一艺术形式的最富劳绩者。很多受过他教诲的现代著名的版画家,如江丰则认为“鲁迅像中国新兴木刻的母亲一样,他的养育之恩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所以,在鲁迅所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的影响下,年轻的木刻家以珂勒惠支为榜样,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并用版画的语言来表现下层人民的劳作,这些具有视觉张力的新的图像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因此,表现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劳动,在社会转型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新的景观。

  在时代的转型中,用版画的语言来表现20世纪上半叶中的各种不同职业的劳作状态,以及劳动人民的精神状态和所遭受的苦难,成为这个时期中新文化的一个亮点。这种新的亮点如同星星之火一样,很快就影响到这个时代中30至4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而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形象也就成为绘画的重要主题之一,显现出了这个时代中的画家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珂田 上海的边缘


郭均 挖野菜备荒


刘岘 嘉陵江的一角


汪刃锋 嘉陵江上

王琦  石工  40年代

王琦 劈石 40年代

西崖 拾荒 40年代

赵延年 负木者 40年代

  自抗日战争开始,人民生灵涂炭。人们依然像过去的耕作那样在田头挥洒汗水;人们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汗水洒在田头、街上。可是,人们所经历的却是在家国破碎之中的无奈和无望。这一时期画面中的劳动所显现的苦涩和艰辛,其劳动的景象再也不具有《耕织图》那样的内涵,而有了与时代关联的新的内容。所以,徐悲鸿画表现劳动的《愚公移山》,以鼓舞人民抗战的决心。这种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绘王琦 劈石 1937画方式,即通过表现现实中的劳动人民,而使得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播撒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纸本 143 cm×424 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愚公移山》 布面油画 46cm×107.5cm 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为了表现劳动人民,很多的画家深入到村头,深入到街市,深入到嘉陵江边,他们把眼前所看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人间苦难,倾注在自己的画面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时代的写照。所以,这个时代中的图像就影响到了20世纪中期以来绘画的整体发展。

张漾兮 成都车码头  40年代

(未完待读)


The End

【陈履生博物馆群

临时闭馆通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3月16日(星期三)起,扬中市陈履生博物馆群临时闭馆,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陈履生博物馆群

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