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另类的杨刚,另类的艺术



时间:2022-1-20 14:56:0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生·生——杨刚艺术作品展

深圳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 主办

深圳美术馆

2022年1月20日-2022年2月15日




  杨刚——中国画界的另类;他好像不在今人的视野范围之内。今天当人们看他的画,如同当年人们看印象派,看梵高、毕加索一样,有着别于人们视野之内的千篇一律。他不是主流中的一滴水,或一朵浪花,随主流而动;而是主流之外的一条小溪,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行。

  杨刚的特殊性在于他有着令人羡慕的专业出身,但他背叛学院派而走在属于自己的孤独的艺术道路上。他本应该在公众的视野之内,应该在潮起潮落中看到他的搏击,可是,面对如今的媒体世界,面对那张好像是能够包罗万象的网以及各种喧嚣,他的远离,使人们渐渐的淡忘了他。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像许多历史上的中国文人那样,仕而不出,出而不仕。当他经过学院派的严苛训练,以及在时代的创作磨练之后,完全可以是“仕而不出”,安享在画院的体制内,顺着潮流在国展中绽放异彩,也可以在各种活动中显现自身的存在。然而,他却走出了体制的范式,在“出而不仕”之后获得了自由。他不同于古代隐士那样的当代之“隐”,以自我满足的方式在自我的艺术世界中享受着自由的表现。所以,他也不像现在一些标榜“大隐隐于市”的那种状态。

  他曾经说:“在自由时,我常离开轻车熟路而自寻不自由。在经过不断努力而达到新的自由。”这与现在很多人珍惜那种“轻车熟路”的一以贯之有着很大的反差。虽然今天的画家为了获得轻车熟路往往也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或半辈子的努力,其珍惜则是理所当然和情有可原。杨刚为了获得轻车熟路的努力,实际上与众人也没多少差异,不同和可贵的是在获得之后的放弃。这是世上诸多画家所不具有的一种品质。试想,如果没有放弃,哪有八大、石涛;哪有梵高、毕加索。

  为了“新的自由”,人们看到了杨刚笔下的栩栩如生。人们也见到了在当代中国画界纷繁复杂之中有这么一位非常清纯的艺术家。显然,他在生命最后时期的绘画方式可以从其老师辈的叶浅予先生那里看到一些相似之处。为了获得生动的形象,叶浅予先生在舞台前速写了无数的舞蹈动态,而杨刚则在荧幕前获得了很多生动的体育形象。而这些人们所熟悉的体育竞赛中的动作,不同于人们所见到的常态化和一般性的人物造型,所以,杨刚的绘画特性就在于远离了常态,而呈现出了特殊性。其基本的特征就是:画其大概,不拘小节,以形写神,富有生趣。在他生动的造型中,往往是出其不意的抓住了人物造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些画如同剪纸那样的形态,不仅放弃了诸多细节,而且也放弃了墨分五色。这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画家所具有的速写基本功。当造型以其整体性表现出人物造型的结构关系,人们所看到的构成则是那些关键的部分,简括到增至一分不能,减至一分不可。这在今天中国画的画面越来越复杂的当下,在越来越讲造型而忽视造型本质的今天。杨刚的画像教科书一样,可以给很多画家指点迷津。


  对于今天的很多画家来说,他们并没有通过绘画而获得绘画的乐趣,相反,却是失去自由的绘画的奴隶。因为现在所谓的“写生”,所谓的“造型”,都是在新的奴役之中而表现出一种职业的状态,或者是在一种写生路上影像跟随之前的演出,并没有能够放松心情来获得自由。在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思想影响下的中国艺术的发展,曾经的文人画艺术有着了很高的文化境界,苏轼、文同的理论就是打破造型的桎梏,让绘画获得在表现自我方面的自由。但是,在20世纪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的主流发展中,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照相机镜头中所捕捉到的那些形象;与摄影比功也就成了以摄影为参照的造型能力的丧失,并以忽视中国绘画中原本具有的那些特色为代价。因此,当现代艺术思潮呈现在20世纪世界艺术史上的时候,人们同样也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纷繁与复杂,显然,中国艺术的应对不能用简单的写实的方法而使其成为唯一。在今天写实的主流覆盖了其它而显现出唯一的当下,讲写实,以及人们面对大山而不能像唐代的吴道子那样从容面对千里嘉陵江。当“写生”导引很多画家去直接画大山的时候,杨刚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他在艺术表现中为了获得自由而放弃的那些形式和概念。

  重要的是杨刚把现实主义建立在自我表现的方式之中,并在脱离主流之外显现出了一种这个时代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的状态。所以,杨刚的艺术有着独特的趣味,是画的感觉。这种趣味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笔墨,也不是人们常说的形式或其它,而是属于他的心中的自由。有了心中的自由,艺术的自由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这就是不同于一般的杨刚,这就是当代画坛中如果缺少了他就变得不够生动的遗憾。

  因此,当杨刚去世之后,人们发现他的存在,忽然感觉到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在主流画坛中的画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它又像一颗黑夜中的明星呈现出了闪闪的光亮,其在黑夜中的明亮正是我们今天的艺术需要。

  在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精选杨刚的部分冬季运动和奥运比赛的作品,让观众了解和认识杨刚艺术的同时,用这些拥有生命和激情的艺术普及奥运精神,不仅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而且是更艺术。

2022年1月15日于桂林

画家简介 

  杨刚(1946-2019),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生于河南,1948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主修西画基础。1969年至1970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放牧。1973年,毕业分配至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文化馆任馆员,其间连续三年以油画、工笔、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研究生班,在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卢沉和周思聪等指导下学习中国画,毕业创作工笔重彩长卷《迎亲图》获叶浅予奖学金。1981年毕业分配至北京画院工作。擅长水墨大写意、速写、油画、工笔等,多次在中国香港、西班牙、德国等地举办展览。出版有《杨刚速写》《极古极新——杨刚画集》《自由长旅》《曾经草原》《古战场》《乐之灵》《当代速写精粹——杨刚专集》《杨刚油画集》《生生不息——杨刚动态水墨》《走近画家——杨刚》《名家逸品——杨刚》等。

The End

【陈履生博物馆群开放时间】

上午9:00-11:30(11:00停止入场)

下午2:00-5:00 (4:30停止入场)

免费参观

周一闭馆

疫情防控请予以配合:入馆人员须佩戴口罩,进行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

地址: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新治路199号

电话:0511-88225018

邮箱:clsgm@qq.com        clsgm5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