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衍方:创作收藏,皆是传承



时间:2021-2-9 10:05:23 文章来源:■ 本刊记者 刘莉娜 

  步入童衍方位于静安中心地带的宅院,你会很惊奇在这个外形西式的小洋楼里,会是这样一派古雅又禅意的文人气韵:小花园里有青竹,有活水,还有一方玲珑却并不通透的太湖石,上面有童衍方自己的手书“听禅”二字——与园中“听风”“听水”的布置相映成趣;而在三楼的书房里,则是正当中搁置了一张长三米多、宽近两米的“工作台”,四壁是顶天立地的书柜,收藏着各种书籍、古帖,以及古砚文玩;墙上挂的既有珍贵的拓本,也有他辗转得来的先师的墨迹——“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师们行礼,这既是我作为学生的天职,也是一种沉淀心灵的仪式。”
  
师父领进门,相遇是缘分

  说起如何与恩师们相遇,最终走上书法篆刻之路,童衍方认为一切都是“因缘”。“我小时候就喜欢艺术类的东西,喜欢书画,于是就有些同好的朋友。有一天一个朋友偶然提起,要去原杭州净慈寺知客僧若瓢和尚那里,我一听就说我也要去,”忆起最初的入门之缘,童衍方还是不禁眼角带笑:“没想到若瓢和尚和我第一次见面彼此就很有眼缘,虽然我是个顺带的客人,他却主动问了我生日。”童衍方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晚七点,若瓢和尚听了连连说“这个生日好”,而这位“生日好”的小友恰恰在书法篆刻上也可以,彼此聊得投缘,反倒成就了某种缘法:“我常常去拜访若瓢师父,跟他学字,学画,学画理。这就入了门。”

  在童衍方的回忆里,若瓢师父是一个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却真心对他好、帮助他的人——这直接成为他如今一心与人为善的心灵启蒙,“后来我进入上海中国画院,直到担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在此过程中他一直信奉的处事原则就是,把本身事情做好的同时,要尽量帮助惠及他人。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艺术家要懂得感恩,潜心耕耘是一辈子努力的方向。”

  若瓢师父当时与郁达夫、唐云等文人墨客都有来往,于是便将童衍方引荐给了书法篆刻大家唐云和来楚生。童衍方说,在寻师道上,自己大约是有机缘的,当年,在若瓢师父的引荐下,童衍方第一次拜访了唐云先生。“那时候,自己还年轻,不懂礼节,也没给唐先生带去什么,唐云先生在看了我的作品后,即决定收下了我。在若瓢师父的提议下,唐云先生送了我一把有吴昌硕先生书法的扇子作为见面礼。”


吴昌硕扇面

  而另一位恩师来楚生在童衍方眼里,则是个非常较真,创作十分严谨的人。对于学生的教导,他提倡要多思索,多用自己的领悟去感受艺术,探索艺术。他的学生必须要勤奋、实干。“先生生前一直非常低调,但书画篆刻成就非常高。我觉得经典一定要得到传承,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致力于推广推广来楚生先生的书画篆刻艺术。每逢他的周年诞辰日,都会举办展览活动纪念他。人要多做善事,在做这些公益事业时,我自己也同样是有收获的,我不仅拓展了朋友圈,也看到了更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作品。我们所处的时代比我们的老师要优越,老师们的艺术理应由我们去传承并发扬光大。”童衍方说。


《岁朝图》(来楚生、唐云合作)

  因为恩师们毫无保留地教授和关爱,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童衍方认为这份“师德”的传承和技艺的传承一样重要:“当年老师如何提携我,爱护我,我要把这份美好传承下去,我对我的学生亦是如此。我弟子徐之麾、唐存才、袁慧敏、仲威、冯磊在艺术上各有成就。”还有了收演员孙俪为徒的一段佳话。作为童衍方门下“学龄”最短的弟子,据说当初还是因曹可凡的引荐,找到了童衍方。而童衍方对这个明星弟子既没有特殊关照,也没有因为她是演员而降低要求。对此,童衍方笑称:“演员不重要,眼缘才重要。”而对于这个“有眼缘”的学生,童衍方显然是满意的:“当我第一次教孙俪的时候,我就建议她在平时多学习隶书,这样可以为今后的书写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且孙俪本人也说,自己很喜欢写隶书,因而我更建议她可以从隶书的结体进行研究。后来孙俪将她的作品拿给我看的时候,我很高兴,作品大气而有灵性,相当难得,因而我也欣然为其题跋。”


隶书横幅

创作,我的参照不是当代

  因为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来楚生、唐云,童衍方的金石书法创作之路起点很高。而受老师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情趣“一开始就不是参照的当代”。他对秦汉古玺及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等名家之刻下过苦功,又吸取了汉砖瓦当、碑版造像、古阙摩崖、金文简牍的精华,作品自然朴茂奔放,气象万千。书坛泰斗沙孟海曾如此点评童衍方的作品:“得然犀室指授,走安吉高浑一路,既有守,亦有为。”

  除了拜过师的老师们,童衍方还有一个精神上的导师,就是吴昌硕。在童衍方看来,吴昌硕对他个人书法篆刻方面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技法,而是人文精神,“昌硕先生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他年轻的时候比我们还艰苦,没有条件,就收藏汉砖,把汉砖拓出来题跋;其次是探索精神,他一直求新求变,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第三是吴昌硕的艺术创作心态与交友心态。他对同道是欣赏而不是贬低,同道中只要有可取的他就向人家学习。”


童衍方作品 楷书八言联

  今年,在朵云轩创立12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童衍方受邀办了一场以“云”为题材的金石书画展,展品几乎全面浓缩了童衍方的整体艺术面貌,呈现了138件涵盖书法、绘画、金石拓片、文房雅玩等众多门类的作品。其中“云”题材作品较多,非但真、草、隶、篆等字体兼备,也包含了中堂、对联、立轴、斗方、册页等诸多形式。说起这些作品的由来,童衍方笑称“又是机缘”。原来,在今年年初,童衍方应友人之邀,为安徽省黄山月亮湾的一处建筑群题字共百余幅,“他请我为每幢房子都题两个字,其中一个字是‘云’,我自己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正好疫情当中也出不了门,就静静心心翻遍隶书、楷书、篆书等等各式资料,写起了‘云’来。”写着写着,邀约变成了兴致,童衍方创作了108 幅以 “云”为主题的书法作品,以《卿云五色——童衍方书云百题》为书名编辑出版,并成为朵云轩此次展览的契机。以少数字进行系列性创作,对童衍方来说,是一种学习与创作结合的方式。

  从艺以来,童衍方一直孜孜不倦,在艺术之路上始终步履不停,不忘初心,刻苦精进。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及在《书法》《书与画》等刊物发表,并被收入《国际书法篆刻作品集》《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集》《全日本篆社篆刻作品集》等。作品也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创作之外,还著有《眉寿不朽——张延济金石书法集》《石鼓墨影》《陈介祺鉴藏考释二百镜斋古镜拓本》《来楚生书画篆刻艺术》《朱痕积萃——西泠印社藏品集》《童门之谊金石永年》等著作,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等学术刊物上。现为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
  
做有心人,才能淘到好东西

  童衍方不仅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还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收藏鉴赏家。在他的书房里,书法、绘画、碑版、拓片、印章、砚台都有陈列,不过他最钟爱的还是金石家的书画作品和古砚。对于收藏鉴赏,童衍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收藏不是一定要花巨款去买藏品,只要做有心人,有鉴赏水平,就有缘收到心仪之物”。

  说起“有缘”,童衍方指着一幅挂在客厅里的伊秉绶隶书轴,说起一个久远的故事:20多年前,童衍方到日本访问,在日本隶刻界泰斗小林斗庵的书房中第一次见拿到这幅隶书轴。这件作品轴高138厘米,宽33.7厘米,上书:“慎言语,节饮食,有道德,能文章,大富贵,亦寿考。壬申午日秉绶。”伊秉绶在清代与邓石如、金冬心并称隶书三大高手,这件隶书的章法也颇为独特,布字顶天立地充塞四边,却毫无闷实之感,反而愈显精神,其妙处在于以三段六字格言吉语联成一幅整体,每段巧留空隙使之透气,每段字离气不离,承上启下一气贯注,因此给童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童衍方到东京银座举办书法展,小林斗庵前来剪彩。这样,童先生再次到小林斗庵家做客,又一次见到了这件作品。这次童先生拍了照片,回来后还写了一篇《东瀛观伊秉绶书法》的文章。2003年,童先生再访日本,到小林斗庵家仍想再看一看这幅字,却看到换成了一幅邓石如的书法,心中不禁怅然。然而,这幅伊秉绶的隶书轴似乎与童先生就是有缘,去年,它出现在国内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打听,果然是从小林斗庵家中流出。童衍方果断出手,终于将这件关注了近20年的佳作收入囊中。


伊秉绶隶书

  在童衍方看来,收藏之美在于心境,收藏的过程,往往交织着苦苦搜寻、意外收获、失之交臂,此中百感,皆是人生体验。在童衍方眼里,宝物过手皆是缘,得之坦然,失之也要淡然。

  收藏除了讲缘分,童衍方认为,它更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养成很多好的个性——比如对一件物品的仔细审视、研究以及考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新的含义,在适当时间为藏品做一些题跋,留下一个痕迹,这些都是“收藏”的乐趣和意义。

  多年的收藏经验,让童衍方在鉴定方面也独具慧眼,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对收藏感兴趣,童衍方觉得很欣慰,“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是很幸福的,中国艺术类目太多,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只要我们传承、引导得好,其实年轻人骨子里、血液里天然存在的那些中国传统的审美就会激发出来、延续下去”。

  正因如此,每每有年轻的收藏者向他取经“如何在拍卖会上竞拍到更有价值的藏品”,童衍方都会建议:要更注重藏品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收藏不能单单是凭兴趣,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条件,选择某一项钻研进去,这样三四年时间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了。比如你专注收藏吴昌硕,你就把他的作品他的风格研究透,那么接下来收藏别的藏品,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经济条件慢慢好了,竞拍也能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童衍方看来,收藏入门并不难,难在悟到它的真谛。“收藏不是你买了多少东西就能赚多少钱,而是你收藏了那些东西以后,从不懂变为懂,从懂变为资深。可能有些人涉足多年也只是过手,而有些人入门不久就已经是走心了。”

  而对于如何判断是“过手”还是“走心”,童衍方给出了一个自己心中判断收藏者成功与否的“金标准”:第一,是通过十几年收藏,你的藏品是否增加了;第二,是你的相关知识积累是否比以前多了;第三,是你在收藏方面比较“高端”的朋友是否比以前多了,这些对于你的个人品位来说都是提升。

  “每个收藏家都只是文物的暂时保管员罢了。”站在自己喜欢的藏品前,童衍方笑得云淡风轻。   


童衍方作品 漆书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