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走进博物馆的步履



时间:2020-3-16 11:47:08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本文为《博物馆之美》的序言。

《博物馆之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

定价78元,促销价54.60元

购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微店, 


  实际上我自学艺术和从事艺术工作之后,就一直在不断的看展览,就一直在博物馆、美术馆中进进出出。但是,始初并没有想到以后会从事博物馆的工作,也没有想到策展和自己的关联。

  回想当年和面对如今,真是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时间和岁月经常在不经意间扭转人的前途发展的路向。从上个世纪七零年代开始,为了艺术的学习,我就开始在美术馆中获得知识,特别是于此中学到了一些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些技法等等。因此,在美术馆中看展览就成了进步的必须,往往是身不由己。后来,当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之后,不仅是一年多次到南京博物院、江苏美术馆参观,像进课堂一样的自觉,而且在参观中学习和发现,并伴随着进步与发展。当年因为看了老校长刘海粟先生在江苏省美术馆的画展而写了一篇观后感,发表在《艺苑》(南艺学报)上,成了我转向美术史论专业的动因之一。1981年,还远到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等等,在这些博物馆中看到了历史的意义以及历史的诱惑力,从而坚定了转向美术史论专业的信心。

  因此,久而久之就对于美术馆、博物馆产生一种依赖感。每到一地都会到美术馆、博物馆中去看看,了解艺术的发展以及当地的历史人文等等。从八零年代末期以后,逐渐开始由一位参观者进而成为展览的参与者,相继策划过一些展览,也为一些展览跑前跑后,这样就有了与美术馆的一些关系。而在2004年调到中国美术馆工作之后,实际上是一个身份的转化。这之后对于美术馆、博物馆的关注和考察就日益增多,对美术馆、博物馆在专业层面上的认识也在提高,重要的是对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问题,博物馆的社会责任问题,博物馆的知识生产问题等等,都在专业工作和专业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当然,就工作层面上来论,重要的是要做出好的展览,让公众和专家满意。

  显然,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美术馆与博物馆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正日益紧密,而且关联到各行各业,成为城市中公众的文化依赖,以及公众休闲的一个特别的去向。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我们也可以经常走出国门去看国外的博物馆,不管是工作之便,还是休闲之游,都有可能在国外的很多博物馆中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大开眼界就是我在专业方面的补课。因为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它们不仅是开创了博物馆的历史进程,还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类别等,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缩短差距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但我们有很多局限。

  今天,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对博物馆需求之中,而我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应该给观众以什么?人们去博物馆参观又能获得什么?所以,我一方面在博物馆努力做好专业工作,同时又在近十年不断参观博物馆的工作中,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所见分享给他人。因此,走进博物馆既是我的工作,也是为了与公众的分享。博物馆、美术馆成了我生命的一个部分,不只是专业。因此,当我调任到国家博物馆工作之后,肩负起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责任,这就需要投入更大的热情。对于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人来说,热情非常重要。有了这份热情,不仅能做好工作,而且能持之久远。有了这份热情,哪怕是自己从单位退休之后,依然能怀着热情对待博物馆并表现出永不退出的责任,依然像义工那样持之以恒,把专业向前推展,这就是从2016年以来已经不在专业岗位上而持续专业工作的我——本书就是不断工作和学习的一个成果。

  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恩。因为我能在40年的时间内收藏自己的所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收藏,同时,还能够以博物馆的方式与公众分享。对我来说,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油灯博物馆,也是在博物馆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客观来说,体制内的博物馆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局限,尤其是在管理上有很多不便和为难之处。所以,有了体制外的实践就很重要,可以自由地想我之所想,做我之所做。我还感恩如今每年依然能够在国外的不同博物馆中寻找不同的专业方向,让自己的认识能够继续提升。因此,常年走街串巷于大小博物馆之间,迄今已经相继考察过世界上各大洲的370余家博物馆,当然,国内的大小博物馆也看了很多。

  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过去我所关注的艺术博物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不同专业的博物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历史。博物馆世界的奇妙正是以其丰富性而展开为一部人类的百科全书,通过它我们能够了解到世界的历史,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历史和中间的过程;能够看到文化的衍变和艺术的发展;能够看到很多伟大的创造和杰出的人物。因此,以物证史成为博物馆中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和方式。所以,到博物馆中看展览,看展品,考察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研究博物馆的专业和作为,就成为我在专业努力过程中必须的和常态化的付出。显然,并不是每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份责任和热情,也并不是每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和认识。

  博物馆知识的累积需要才情,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研究中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断认识和提高的一步又一步。在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博物馆如何来呈现历史和文化,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应该建造什么样的博物馆,还是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今天,我们更重视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也比任何一个时代更贴近时代的需求。那么,今天的博物馆如何与文化遗产发生关联?博物馆如何能够更好的阐释文化遗产,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如此等等,实际上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总之,就专业而论,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内容,它的丰富性牵涉到很多方面,大到博物馆的规划和建设,一般到展览的策划,小到一个标签和护栏等等,博物馆的空间就是以其丰富性建构起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博物馆服务于公众的社会责任能够在诸多的专业工作中表现出来。基于此,博物馆事无巨细,博物馆的每一点、每一方面都有可能反映出对社会的责任和公众的情感。

  对于博物馆来说,公众置入其中就是博物馆的一个部分。博物馆不可能缺少公众,不可能缺少公众的热情和支持,因此,公众是博物馆的上帝。尽管在博物馆的专业领域中,不管是收藏、展示、研究、公共教育、对外交流、文化产业等,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构成一方面的专业内容,但是,它与公众的关系是最为直接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所以,现在很多新建的博物馆都在想方设法让观众看到库房,看到工作人员如何修复文物;而在展厅中,又努力让公众上手;让盲人通过抚摸而能获得基本的认知;如此等等,实际上也在专业的领域提出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可这却是我们的很多博物馆所忽略的一些内容,因为并不是每家博物馆都能够完成这样一种现实的使命,有时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所以,知识和认识很重要。如此来看我的努力以及所做的工作,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因为博物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差异性,正构成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一种新的文化业态和消费方式,那么,在这个新时代中,博物馆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各类博物馆越来越多,博物馆也呈现出门庭若市的景象。无疑,这能说明博物馆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由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认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进一步而论,当下更需要知识的启蒙和引导。

  特别感谢冯波女士,是她的策划将我的一些碎片化的认知聚合到博物馆的专业之中;也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能够出版拙著,使我的关于博物馆的认知能够有与公众分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