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20页 共591条
|
|
陈履生:悼念中央美院教授苏高礼先生
- 时间:2019-12-3 16:03:23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
沉痛悼念中央美院教授苏高礼先生
先生于2019年12月2日6点59分
谢世,享年82岁。
2009年9月24日,为研究龙美术馆
收藏的苏高礼先生的作品,
专程拜访先生,言谈皆为过往,
而所有都在新中国美术史中。
至今10年过去了,一切如在眼前。
谨以此专题悼念先生,
其中的文图刊于《革命的时代——
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苏高礼(1937-2019),山西省平定县人。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并就读于中央美院油画系。1960-1966年留学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毕业于A·梅尔尼柯夫工作室;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院。先后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油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
苏高礼《农民批判大会》
1974年,纸本水彩,
64.7cm×79cm 龙美术馆藏
签名:“农民批判大会”1974年苏高礼作于户县秦镇(背面)
这是作为油画家的苏高礼的唯一一幅仿农民画的作品,实际上是一幅水彩形式的新年画。1974年,中央美院招收了“文革”以来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在“四人帮”的极左文化政策下,校园内禁止授课,学校便将全体学生带到陕西户县农村。陕西户县具有悠久的民间绘画的传统。1958年,在农村“壁画化”的文化大跃进的运动中,西安美院在户县协助举办农民美术训练班,使全县美术骨干发展到30余人。1960年代,一批回乡学生加入到农民画队伍之中,创作队伍扩大到50人。1972年冬到1973 年夏,全县抽调60余名作者集中在县城创作。1973年7月,国务院文化组主办了“户县农民画展览”,在西安、上海等国内八大城市展出了50余名作者的170余幅作品,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争相为户县农民画出版大型画集和单页年画。当时,新华社报道指出:户县农民画“以鲜明的主题,纯朴的感情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生动地反映了户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斗争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他们决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为社会主义多作贡献的豪情壮志和革命理想。它们令人信服地说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劳动人民正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因此,户县农民画是“文革”时期的一个文艺样板,这是中央美院将办学移到户县的原因。苏高礼在当地结识了许多农民画家,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尝试用农民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农民批判大会》取材于作者参加的一次公社召开的“批林批孔”大会,当时画了多幅速写,有人物,环境、标语口号等,后经构思组合而成。这幅作品在当地陈列过多次,后因四人帮倒台而收之箧底。画面中,文化站前的空地上挤满了镇上的男女老少,大家有的坐在长凳上,有的坐着自家的草帽或蒲团,聚精会神地听取大会上的发言。作者在保留了原本擅长的油画技法中的写实造型和焦点透视的同时,又融入了年画色彩鲜艳、构图饱满、装饰性强的特点,基本上采用单线平涂的方式,而在人物面部、树木枝叶等处略加渲染。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未刻意夸张和美化,而以朴实自然的农民形象示人。人物的服装、草帽、房屋、标语字幅以及屋前的两棵大树都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这幅带有农民画特色的作品无疑是当时农村特有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杜键 高亚光 苏高礼《伟人归来》
1977年,布面油彩,
158cm×233cm 龙美术馆藏
展览: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画展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国家的政治形势因之出现了动荡和起伏,充满了不确定性。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的中国政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此后,对于“文革”的反思和反叛,成为美术界的一种潮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同在中央美院任教的杜键、高亚光、苏高礼准备创作一幅表现“伟人归来”的作品,希望借这一主题,寄托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领袖的思念。画面上,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屹立在广袤的大地上,头顶蔚然的蓝天,身后是青翠秀丽的山川。他们放眼瞭望祖国的锦绣河山,露出慈祥而欣慰的笑容。作者并没有像大多数“文革”期间表现领袖的主题绘画那样,表现丰功伟绩,或者用高于现实的手法将人物“神”化,而是通过表现他们笑容可掬的表情和生动自然的姿态,给人以真实和亲切的感觉。画面中毛泽东手中拿着烟,周恩来的领口微微敞开,朱德的外套甚至没有扣上一粒纽扣,三人的头发被微风轻轻吹起,这一切在“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的艺术表现中,将领袖从神坛回归到现实,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当时并不明朗的政治局势下,这些大胆的构思极有可能给作者带来风险,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正是从这些细节中可以把握到当时政治气氛的微妙变化,以及历史向前发展的痕迹。作品本身也因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画面以顶天立地的构图突出了领袖的高大形象,而群体肖像式的表现,又将注意力集中到对人物的刻画上。从结实的结构和准确的人物造型,可见苏联教学体系的影响,背景富于变化的色彩,反映了艺术家们在油画艺术语言上的努力。此画完成后,原计划于1977年清明节送天安门广场展出,但因当时的政治形势未能如愿,随后参加了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画展,并被多家出版社印制成单页广为发行。三位作者先后毕业于中央美院,有多次合作的经验,他们的合作的作品较多,《不可磨灭的记忆》,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北京市美展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太行山上》、《陕北印象》等。
苏高礼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