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猪”在新中国美术创作中



时间:2019-2-19 11:11:34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武石 劳军 1949年

武石 劳军(局部)

  新中国美术创作中有很多以猪为表现对象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一个特别的题材。新中国美术史上不同时期所出现的一些新的内容,都关系到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共产党革命文艺传统的传承。

  武石于1949年创作的版画《劳军图》,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代表作,既反映了在延安和革命根据地中奠立了深厚传统的版画在新时代的承前启后,又表现了“劳军”这样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场景。画面的下方,也就是劳军队伍的起首,在旗手扛着写有“人民解放军万岁”旗帜的引导下,后面紧跟着的是敲锣打鼓的人群;中间正中位置是抬着一头肥猪的劳军队伍,猪的身上写着“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毫无疑问,这是解放区的经常能够看到的一种特别的场景,锣鼓声声,秧歌阵阵,映现的是解放区明朗的天。因此,这一绘画传统对于1949年以后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郑霞秋 养猪 1957年

  1949年之后,在建设新中国的时代潮流中,“猪”与“养猪”,以及与“养猪”关联的各不相同的内容,尤其是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中,美术创作中出现了各种“养猪”题材的作品。其中,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上出现的郑霞秋的那幅《养猪》年画,表现了人民公社这样一个集体概念,养猪场中的养猪姑娘两人一前一后,是新中国妇女参与劳动的新生活,这是新中国所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特别的美术创作题材: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能干过去不能干的活。

曾景初 养猪姑娘 50年代中期

  异曲同工的是,版画家曾景初的版画《养猪姑娘》同样也是两位姑娘在画面中。她们喜悦的面庞,以及一群肥猪所表现出的她们的劳动成果,让人们看到了人民公社集体化社会中的养猪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妇女在人民公社中的作为。

佚名 打猪草 50年代中期

贺天健  大有年 1958年

贺天健  大有年(局部)

  为了养猪,少年儿童在《打猪草》一画中显现了参与公社养猪的劳动的场景。而在贺天健的《大有年》这幅表现上海近郊农村所见场景的作品中,画面左下角田地外散养的肥猪构成了农业社会多元的样态。

黃永玉 猪羊肥大赛黄牛 1958年

  在1958年,中国美术图像中出现了很多表现肥猪的场景,它们与那个夸张的时代所应和的夸张的表现,成为这个时代中特别的图像。与反映当年人们所追求的农业生产的丰收与高产一样,那超大体魄的猪,羊等都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黄永玉的木刻《猪羊肥大赛黄牛》,正是这个时代中人们的一种理想化的憧憬。在黄永玉作品中的猪羊肥大确实有着“赛黄牛”的表现,黄永玉用他擅长的漫画的手法,夸张变形了猪和羊的体貌特征。同时,画面中还用两位骑在猪和羊身上的少年儿童作了体量上的对比,以显现了“赛黄牛”的“肥大”,其艺术的夸张与夸张的艺术,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

杨文秀 猪多肥多粮产高 1959年 56×81.2cm 中国美术馆藏

  而杨文秀1959年的《猪多肥多粮产高》作为宣传画,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正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告诉人们养猪除了它的食用价值之外,还有猪所产出的肥料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而获得更多用于农业增产的肥料。

韩美林 勤嫂嫂 1960年

  1960年,韩美林创作了《勤嫂嫂》这样一幅装饰意味浓厚的作品,一位常见的江南水乡的农家嫂嫂,像自己村里的那样熟悉,那样亲。她挑着担子的轻盈身姿与跟随其旁边的肥猪所表现出的欢快,正是人民公社这样一种多种经营的丰收场景的特别寓意。通过此可以看到60年代的新中国美术创作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响应“大力发展农业”的号召,增加了许多表现农业、农村、农民的作品的展览;另一方面,艺术的表现开始偏向艺术本体的追求。所以,韩美林的这幅画除了在题材上的特别之处外,其装饰性的手法所表现出的对于唯美的追求,成为反映时代变化的一幅标本。当然,这也和这一时期比较注重年画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关系。

 陈达 魏紫熙 宋文治 人勤猪肥 50年代后期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江苏画家陈达、魏紫熙、宋文治合作的《人勤猪肥》,同样是表现人民公社养猪这一题材,画面中主角也是两位养猪的女子,不过多了围绕在猪圈外面的儿童,更加富有现实生活的情趣。显然,其中的两位儿童刚打猪草回来,也表现了积极参与集体劳动的少年儿童。在画面中还可以看到人民公社的山清水秀,以及各种经济植物围绕在前方坡地上,显现出农村在农业生产之外其它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这是一幅具有田园诗意的作品。

潘絜兹 养猪大嫂绘新图 1965年 82×110cm 北京画院藏

  在那个时代,如果说养猪姑娘只会养猪的话,那么,可能会低估了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多才多艺。所以,在潘絜兹的《养猪大嫂绘新图》中,那位养猪大嫂正在画画。那个时代中反映农民画家是这个时期中经常能看到一个专门的题材,其中有吴作人的油画《农民画家》,钱松喦的《画杰诗豪属老农》等。画面中养猪大嫂的身边围绕着她所养的活泼的小猪,表现出了他不仅能画画,而且是养猪能手。她的身边有一群围观并夸赞她画画的社员,各种呼应关系表现了作者在表现这一题材时的独具匠心,具有表现生活生动感。

黄胄 喂猪 80cm×104cm

黄胄1994年的作品

  黄胄从5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表现军人和军队的生活,而《喂猪》作为军事题材中的非主流的内容,反映了部队除了人们在画面中常见的军事工作的多样性,表现了部队在为了准备战争的训练之外的自给自足的努力,同时还歌颂了战士不怕脏不怕苦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在1949年以来的美术创作中,黄胄是表现养猪、牧猪最多的画家,显现了他在动物表现方面的特长。2007年是上一个猪年,炎黄艺术馆还特别举办了“黄胄画‘猪’作品展”,显现了黄胄在画猪方面的专长。

程十发 一心为集体 1966年

  60年代中期,出现了比较多的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场景,但是,像程十发的《一心为集体》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却是少见的。一位大妈在深夜的时候来看护刚刚出生的小猪,虽然同样是表现养猪,可是,这样一个场景赞扬的却是“一心为集体”,这正是那个时期农村人民公社所鼓励和宣扬的一种忘我的集体主义精神。画面中刚刚生产的母猪与周围的小猪,和人“一心为集体”的主题人物之间的相互辉映,构成了集体高于个人这样一个先进事例。而对于普通和平凡人物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对于新时代生活主题的深入挖掘。

又长了 1974年

  1974年,“文革”之后恢复全国美展后出现了油画《又长了》。画面中一位在农村养猪的知识青年正在为成长中的猪称体重,生活气息浓厚,内容场景典型。显然,这是知识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颂歌。作品所表现出的知识青年在养猪事业方面的作为,通过画面中知识青年看到幼猪“又长了”之后所自然流露出的喜悦,表现出了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特点。

史国良 卖猪图 1980年 196×176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1980年,史国良创作的《卖猪》,表现了北方地区农村中经常可以看到的集市中的场景。那个时期的史国良在周思聪风格的影响下,其造型和笔墨都表现出了一种传承关系。作品把与猪相关的集市贸易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市场经济联系到一起,人们的精神面貌再也不是因为个体经济而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的那种躲躲闪闪。因此,个体养猪作为家庭的副业,包括市场经济,都表现了进入到80年代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显然,史国良的《卖猪》所表现出的80年代的风格,也与此前的主题创作有所不同。

童谣——老猪过河 68cmx68cm 1990年

猪八戒吃瓜

  在此后的美术创作中,几乎很少能够看到养猪的画面。虽然,全中国的猪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还开始出现了现代化的养猪生产,并形成了产业链,但画家们却疏远了这一题材。只到了1990年有了《童谣——老猪过河》,以及动画片中的一些与猪相关的动画,特别是在2019年农历己亥猪年到来之前,“小猪佩奇”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而基于生肖的原因,特别是在生肖邮票发行之后,推动了生肖年的画猪,对于这一题材的传续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但是,这已经不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那种题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