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纪念清代状元画家钱维城的新认知



时间:2018-11-5 15:22:51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10月31日上午,纪念钱维城诞辰298周年暨《钱维城画集》新书发布会在常州市行政中心举行。

    《钱维城画集》是2012年市政府立项的文化工程,由常州工学院常州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对钱维城绘画作品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历时6年,精心挑选了钱维城画作98幅发行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发行出版的钱维城画集。

    钱维城是清代乾隆十年状元,常州阳湖人。他的绘画深得元四家的艺术精髓,人物、山水与花鸟兼善,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呈现出典型的文人画品格,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钱维城画集》的出版发行,对推动钱维城绘画艺术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发式后,与会领导还向常州博物馆、档案馆、方志馆、图书馆等8家单位赠送了《钱维城画集》。

  此文为Mr.陈在“纪念钱维城诞辰298周年暨成果研讨会”上的发言。

纪念清代状元画家钱维城的新认知

陈履生

  常州籍的清代著名画家钱维城是我们常州人引以为骄傲的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钱维城的研究,基于虞书记率领的团队对于钱维城艺术的研究和作品的整理,今天正式首发了《钱维城画集》,这对乡贤钱维城的研究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会带动进一步认识钱维城的艺术以及清代绘画和清代宫廷绘画。

  钱维城的情况非常特殊。首先,钱维城与江南文化的传统,与江南人文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经过一系列的选拔、科举,从常州走出去,然后到了京城。但是,他把江南文化带到京城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一个历史的轨迹,通过这本画册就能看到江南人文传统到京城之后的一种发展和变化。显然,钱维城之前有更为著名的清代的“四王”,“四王”奠定了清初绘画在中国发展的主流地位,确立了它的基本面貌。钱维城作为“四王”之后在宫廷中传续江南文化薪火的种子,其绘画既反映了江南的人文传统,同时又反映出了与“四王”之间的内在关联。这种内在的关联更多的是宫廷、皇上对于这样一种画风的接受,或者是钱维城自己主动靠近了这样一种主流的画风。无疑,对于钱维城这样一种画风的转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撑这样一个看法。

  中国绘画的文人方式很特别,都是一边做官、一边写字和画画,也一边抚琴吟咏,他们不以职业绘画为主,以业余的方式来主导了中国绘画在元、明、清的发展。毫无疑问,这些为官画家的家国情怀与一己之性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不同于不为官的那些文人画家,典型的还有像郑板桥那样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他们的绘画表达正如同他们所思所想那样,表现出了这样一种非常特别的家国的情怀,以及在从政之余所保留的独特的人文关怀。而对于绘画的发展而言,这种业余主导专业绘画并影响专业发展的文人绘画方式,在清代实际上是承袭了元明以来的历史发展。

  与常州最近的地域文化是吴门文化,属于江南同一个文化系统。从“明四家”到“四王吴恽”,尤其是常州还有与“四王”中关系密切的恽南田,这样一种文人传统在江南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期之后,钱维城的异军突起,为“四王”之后文人传统、江南文化传统在宫廷内的进一步扎根、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想这是钱维城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定位,因为没有这样一种传续,清初的主流绘画就难以形成中国绘画史上清代这个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显然,清代绘画史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认知,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宫廷绘画,以及以“四王”为主导的主流绘画方式,还有以扬州八怪、四僧,以及其他地方画派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如此的复杂构成显现了清代绘画的丰富性、多样性。在以石涛、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不同于“四王”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之中,他们所形成对应的这样一种表现,正是我们今天来全面认识清代绘画所必须看到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细节。

  显然,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的审美差异性的表达,表现出了文野之分,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当钱维城进入宫廷之后,他的绘画发展也有着自身的演变过程。一方面他逐渐适应了宫廷绘画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他把宫廷绘画的审美要求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范围之内改变了他自己的绘画风格。在画册的第100页上的《回部四果》,这件属于花鸟画的作品,和之前钱维城的江南文人传统的花鸟画是显然不同的,他更多吸收了清代宫廷中以西洋画法主导变异的一些新的表现形式,更加强调了四种果子的立体感。这种表现形式的吸收,可能并不是他的主观爱好,而是宫廷风格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迎合宫廷需要的一种努力,表现出了与同时期其他宫廷画家风格的相似性。

  审美的时代潮流决定了审美的变化,也决定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格局中,我们可以从钱维城的具体作品中看到清代宫廷绘画的实际影响,它可能不仅仅局限在清代宫廷的审美范围之内,也不仅仅是乾隆以后的历代皇帝对某一种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的偏好,或者是他自己所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兴趣,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努力把这样一种方式哄抬为一种时代的风潮。所以,很多画家为了适应这样一种时代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已有的画法,而形成一种他的新的表现形式。因此,在这四种果实的表现中,它再也不是明代徐渭水墨画中所表现的那种审美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的飘移,在钱维城绘画中得到的反映,可以作为一个个案来说明整个审美变化在这一时期对于每一位画家的影响。

  作为宫廷画家或者是在宫廷中行走的一位为官的画家,他们实际的艺术表现因为离皇上最接近,因此他们有可能去改变自己,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做一些改变。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到以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风格在清代宫廷中的表现,无疑,王原祁有别于他的前辈王时敏、王鉴,王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用更细腻的画法以及山水结构中更独特的内容,表现出了清代宫廷绘画中特别的审美的风格和趣味。如此,就慢慢远离了江南,远离了文人;如此,也就造成了晚清小“四王”的衰颓。

  因此,今天我们来认识钱维城绘画的重要性,可能不仅是看他某一件作品或者是某几件作品,或者是某几类作品,更重要的应该看到这样一种内在的变化对于他自己,对于整个清代中期以来绘画发展的影响;应该看到他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在美术史上的特别的作为。

   今天,我们纪念钱维城298周年诞辰,以专题来研究他,对于当代中国绘画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常州地域风格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清代恽南田、钱维城这些前贤的影响下,常州的绘画到了近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画家,刘海粟、谢稚柳等等这些画家都有各自历史性贡献与的发展,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的影响,正成为我们今天发展地方文化的重要的参照。

  我们如果能够把他们整合成一部独特的绘画史的话,那么,这一部以常州地域为主导的绘画史也会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和最近的无锡的顾恺之所勾连起的从魏晋以来的中国绘画的发展,以及与常熟的黄公望,还有明代的吴门等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这部地方区域的绘画史正成为构造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中国绘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的篇章。我想这也是形成中国绘画和书法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文人的内容。

  以上我就纪念钱维城先生做这个简单的发言,谢谢!

- 完 -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