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20页 共591条
|
|
陈履生:从看《美学》到《美的历程》
- 时间:2018-1-19 11:33:37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
答友人问之一
您在1980年代前后读过的西方哲学艺术类的书有哪些?
进入到1980年,那正是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一年之前买到了一套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全三卷共4册),如饥似渴地去读。实际上根本读不懂,因为我只是在恶补,刚刚在文艺理论课上听说黑格尔的名字,感觉上必须要读。1978年入学之后,看了很多的书,非常惊叹南艺图书馆里有那么多的书。各种各样的书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新奇的。因为我们度过了一个无书可读的年代,所以,上大学以后,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那几年,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就在图书馆里看很多的书和画册,杂七杂八。客观来说,没有那本书有像黑格尔的《美学》那样让我记忆深刻。主要是因为看不懂。但是,硬着头皮还是往下看。客观来说,那个时候的基础很弱。记得暑假的时候,有比我年长的画友来看我,看到我在看那一摞《美学》,翻了几页,说了一句“看不懂”,就放下了。我心里想:我真看不懂呢。我想人生的进步可能也在于读书中如何对待看得懂与看不懂,尤其是如何对待看不懂。如果当年我因看不懂而放下了,那我就有可能止步于此。而我的那位画友,如果坚持去看一些看不懂的书,那么,他在艺术上可能有更大的进步和前途。
扬中三茅港写生,1979年
大学同学曹建强,1978年
大学同学张洪生,1978年
大学同学王伟明,1978年
大学同学李可,1978年
中学同学鞠勤,1978年
对于我们这些学画出身的学生来说,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画素描、色彩以及写生等等。这些作业的任务本身就很重。那个时候我们要把很多的时间花在技术层面的学习和磨炼,连晚饭后也用上,同学轮流做模特儿,轮流画。因此,我们实际上抽出一些时间来读书,感觉到时间是很珍贵的。加上我们在文化课方面除了古汉语之外,还有中外美术史、文艺理论等,而围绕着中外美术史,还有很多的书要读。那时候,追《罗丹艺术论》,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正因为看了很多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书,所以,1985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坚决要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这也是读书的影响,从看书走向了编书,后来还写书。而当年读《罗丹艺术论》,包括看书中的罗丹雕塑和素描,给我的影响巨大。没想到的是,时隔30年,在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2014年,我一手策划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当我在巴黎的罗丹博物馆、罗丹故居、罗丹墓前,我都想到当年捧读《罗丹艺术论》的情景。
归根结底一句话,是因为欠债太多,一直到了1985,我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最早得到了一本即将要上市的《美的历程》样书。因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美术史的另外一种写法,它把从古至今的美的发展和脉络,建构起美的历史系统。它不仅让我看到了美的历程,还让我看到了美术史的新的写法。显然,在美学家那里的美的历程是另外一种方式,不像我们专业内的那些美术史和绘画史,而多种方式也正是美术史研究的意义和趣味。经历了十年多不谈美学的时光,那个时代的美学正热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很多科目前都冠以“美学”,五花八门,以致后来泛滥成灾。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这本书在当时是非常畅销。但那本书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之所以如此,可以想象的是因为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李泽厚先生从文物考古入手,从美学的高度来审视美的历程,对我的启发很大,当然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当年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第一届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生,我正积极准备到北京来工作。
我读的书比较杂,不像现在有些心灵鸡汤,能让人感觉到影响,并能说出来是某一本书对他的影响很大。我的情况不一样,因为兴趣广泛,读书也杂,有很多的书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包括《世说新语》这样的古典名著,我认为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一直以来最痛苦的是少有时间读书,少有时间来读一些闲书;又不能安静下来读书,这是非常遗憾的。
(“读书·名家·山水·笔墨——答友人问”分四个部分,未完待读)
人体速写,1979年
人体速写,1979年
人体速写,1979年
人体速写,1979年
人体长期作业,1979年
水粉写生,198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