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巴黎淘宝记(下)



时间:2017-12-28 16:13:43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12月12号,当我的展览在巴黎文化中心开幕之后,紧接着又是几场活动,临离开巴黎前一天遇到了周六(16日)。周六是跳蚤市场最繁华的一天,这是经过一周而进货最多的一天。因为不满于上周日雨天的萧条,未能如愿,还是想去看看究竟。像上周日那样,和沈君相约同行。沈君六点三刻就到了我下榻的酒店,我看到了他给我的微信,即刻出发直奔跳蚤市场。果然感觉不一样,首先是没有车位,几个街区的路边上都停满了车。只好停在一个较远的地方,下车步行穿过一座铁路桥,再走一段路就到了市场的外围。老远就看到很多摊位,而且人声嘈杂。逛了逛,略有收获。与唐君联系上了,相约还在那家咖啡馆。唐君手拎着一个白色的蛇皮袋,脸上漾出收获的喜悦,真的没想到他一早就得了一把小提琴。他收藏小提琴与沈君收藏旧钟在跳蚤市场都是高端的,相对而言,小提琴和旧钟的数量并不多,完全是碰运气。不像我搜集的煤油灯,属于低端的,比较多见。因为要在家乡建煤油灯博物馆,所以,一段时期以来只要出国就刻意搜集。没想到的是,英国和法国的各式各样的煤油灯真是多,其精美也是出于知识之外。

  我们又进了咖啡馆,喝了点吃了点,终于暖和了一点。我们像被农夫温暖过的蛇,一下子恢复了生机,立即开始了寻宝。我们在摩肩接踵中穿行,我们像猎人搜寻着自己的猎物,三人的目标各不相同,有分有合,但最终都要靠沈君来砍价。虽然唐君也在巴黎工作生活多年,但法语不过关。因为他太太是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法语很好。沈君说“一家有一个好就行了”,因此,他没有好好学法语。

  这里的东西是出奇的多,内容之繁杂,超于我们的想象。而且这里的摊主很有意思,有老司机,在这里扎根了很多年,其中有一些是沈君的老熟人。混混就熟了。有些摊主并不完全是为了买卖,他们像淘宝者那样是把摆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自找的一种乐。其中一位专门卖油画的爷,他把一位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画家作品全部都包了,几千件,大大小小,这位爷在这里卖了好几年,所剩不多。这位画家画的不错,虽然名气不大,但价格也不高。其中有些是伊斯坦布尔的写生,黄褐色的色调,笔触比较轻松,国内很多油画家都达不到他的水平,价格却只有3、4百欧元左右,小幅的更低。这在国内大概也就是买一幅美院大学生作品的价格。我建议沈君把它全都没了,可是,摊主还不同意。他要慢慢卖。细想想,如果全卖了,他以后的周末干什么?这位摊主原来也有正式的差事,在一家体育俱乐部工作。

  有一个摊子卖一种比皮鞋刷小而比牙刷大的刷子,数量很多,显然,是在这家工厂的仓库里面弄来的,大概也是五六十年前的旧货。我问沈君这是干什么用的,他说不知道。我告诉他这是牙刷。他说怎么这么大?我说我小时候见到的牙刷好像就是这么大,或许是西方人人高马大,牙刷大是很自然的。这么大的牙刷要是能塞进普通中国人的嘴里是不容易的,而中国人要建一座牙刷博物馆,可能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一款。这就是买的找不到卖的。还有一个摊子专门卖钢制的图案磨具,不计其数。细想想,他每次把它们运来都不容易,是多么的重啊。市场中还有专门的摊子卖招贴画、家具、图书、唱片等等,还有几张装在框子里的中国旧画。这里杂而不能再杂。

  在这里前后发现了十几盏煤油灯:金属的、玻璃的,造型也是各不相同。有意思的是,有的感觉不怎么样,开价却很高;有的感觉很好,开价却低的让你意想不到。煤油灯在这里的数量不算多,但也不少。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煤油灯经历了电灯的颠覆,被时代所淘汰。如何旧物利用,这在欧洲有着煤油灯改造成电灯的历史过程。经过改造,在原来灯捻的地方装上了电灯的灯头,一切如旧,却不再用油。所以,出现在跳蚤市场上的煤油灯绝大多数都被改造成了电灯。其中有的不改原样,有的面目全非。显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

  天亮了,原来看不清楚的现在都看得一清二楚。我问沈君为什么要这么早过来,他说因为北区古玩城的那些商人会在天不亮的时候成为第一批客人,他们到这里来淘宝,实际上是进货。他们在这里以低价买回去再高价卖出去,显然,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其地位是明显的不同,跳蚤市场——古玩城——博物馆,和人一样,命各有不同。古玩城店铺内的一些旧货来自跳蚤市场,身价翻番。这是一种经营策略,和那家咖啡馆一样,同样的东西在摊上和在咖啡馆里也全然不同。而当年在北京北海逛鬼市的人之中,也不乏琉璃厂或其它古玩店的老板。因为四面八方的那些低端的旧货搜集者正成为那些高端的古玩商的供货方,或者是货物的来源之一,他们在各地把那些古城堡中、大家族中的各种各样的不用的东西拿到这里来卖,构成了跳蚤市场中万千变化的内容。可以想象之中又有多少败家的。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你感到很惊奇,让你难以想象,你会惊叹:这些东西从何而来?由此你可以想象法国历史上的人家,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丰富,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不管是钟表,还是小提琴,甚至像油灯这样的日用品,可以说是在应有尽有中展现了法国文明进展中的物质基础。

  在跳蚤市场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完全是碰运气,这就是为什么沈君、唐君每个周末都来此的原因。碰到了固然很高兴,碰不到也不气馁,因为,下一周依然存在着期望。期望是一种动力,没有预期也是一种预期,这就是跳蚤市场的魅力。虽然这里很低端,但它是巴黎不可或缺的景观。虽然这里很低端,却是这座高端城市中基层人口的活路,也是无数观光客和淘宝者的去处。这里也有收税的,也有贴条的,也有不守规矩乱摆放的摊主见到警察而一哄而散的,或许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么多年却没有取消它。它已经融入到这种城市之中,成为巴黎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去之不能。

  当我们一行三人穿梭其间,沈君找他的旧钟,唐君找他的小提琴,而我则找我的煤油灯。我们各有各的方向,各自寻找自己的猎物。就这样,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沈君从头到尾还是拎着他那装着小提琴的蛇皮袋,小心翼翼。而沈君的法眼过高,还没有得手。本来帮同事看中了一件旧钟,可是,等同事到了之后,摊主却卖掉了。这就是跳蚤市场,下手要稳、准、狠,稍有迟疑,就会成为别人的猎物。前几年到这里来的日本人有很多,而现在到这里来的中国人也有很多,而且是越来越多。

  我一会儿就得到很多。所以,我们分期分批把自己的收货先放到车上。就这样来回倒了几次,车的后备箱已经是满满当当。前前后后转了几圈,实在不忍离去,但已经转了几遍,我们该收获的已经在自己的囊中;而没有发现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可能再有。我们离开这里继续走向了北区的古玩城,不知道下次何时能够再来。真的羡慕沈君与唐君,也非常感谢他们的导引、接待、砍价以及其它无微不至。

  相信下周在这里一定还有他们的身影。

煤油灯时代集成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精华,重要的是科技上的进步。

巴卡拉出产的就是漂亮

19世纪巴卡拉灯的玻璃罩是巴卡拉的杰出代表,其精致的手工叹为观止。

看看这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