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艺术品外溢效应扩大 2023艺术市场理性前行

时间:2023-12-10 9:16: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 李亦奕

▲ 中国嘉德2023年秋拍“当代艺术夜场”现场

  11月,“全球艺场”来到“上海时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艺博会、青年艺术博览会、一条线上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一同构建起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现场的人潮,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藏家与爱好者的热情,也让人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当然,繁忙的上海艺术月带给市场的,不仅是热闹的现场,更有难得的业界人士的真知灼见。

  作为文物艺术品行业一张重要的“上海名片”,“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上海对话”)始终坚持把脉市场风向标,解析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文化艺术发展的创新模式。自首届论坛以来,多个国际国内权威艺术指数选择这一国际性的行业交流平台首发。今年,这些重磅艺术指数再次如约而至,其中包括国际艺术市场权威信息引领者Artprice的《2023全球超当代艺术市场》,国内极具行业影响力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202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以及雅昌艺术研究院的《雅昌指数:2023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报告》。同时,现场发布的《2023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蓝皮书》全景式呈现自贸区文化板块十年发展历程。

▲ 2022年各城市成交额份额图 (数据来源:中拍协)

▲ 2018年至2023年,国内文物艺术品成交额变化图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研究院)

▲ 2023年春拍内地市场70后、80后艺术家成交TOP10 (数据来源: 雅昌艺术研究院)

网络成交逆势增长

艺术市场数字化呈现新变化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发布的《202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全面呈现了2022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中国内地及境外的拍卖情况:2022年,全国共有206家拍卖企业实际开展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但受客观环境影响,成交额下降至164.65亿元(不含买方佣金),为2009年以来最低点。各大拍品门类成交额均大幅下滑。中国书画、瓷玉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古籍碑帖等门类下滑幅度均超过50%,油画及当代艺术下滑高达58.75%。此外,文物艺术品拍卖高端市场也降温明显,落槌价超过1000万元的拍品有140件,较2021年锐减203件。近年来,文物艺术品拍卖线下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机构加快了数字化和线上化的脚步。2022年,纯网络拍卖上拍39.41万件,成交18.8万件,贡献63.23%的成交量,呈现逆势增长,确保了拍卖市场成交总量的稳定。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指出,当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是趋于理性,体现在购买目的、审美选择、文化内涵、出价判断等。二是正在调整,包括群体结构变化、拍品结构变化、交易模式变化等。近三年来,网络拍卖基本普及,2022年纯网络拍卖贡献了六成以上的成交拍品数量,确保了整个拍卖市场的活跃度。未来,网络拍卖将在大众艺术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线下拍卖形成互补,形成分层。

  2023年,随着拍卖经营活动恢复常态,上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迹象。《雅昌指数:2023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经营状况,市场规模同比大幅上涨。数据显示,上拍量为 81549 件(套),成交45363件(套),同比增长131.45%、79.42%;成交总额为169.15 亿元,增长60.95%。

  雅昌艺术研究院院长徐翠耘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交易活跃度提高,加上不少拍企将2022年秋拍延期至今年上半年,从而促使上半年交易规模的提升。但受世界及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内部仍存在企业运营恢复、征集困难等多重压力。

  从交易数据来看,市场交易率走低,2023上半年成交率为55.63%,降幅为22.48%;作品均价也有10.30%的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交率下降,但拍卖市场的规模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增长。这表明,尽管购买者的交易意愿有所减弱,但仍有更多的艺术品进入市场,为购买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显示出艺术品市场的活力和潜力。2023年秋拍目前已经陆续启动,总的来看,2023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表现是积极的,预计成交额将回到300亿至350亿元之间。

▲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拍,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成交价约合3.17亿元人民币

  从近两年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来看,2023下半年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然而,数字化创新为市场注入了新动力。谈及目前拍卖市场呈现出的新变化,徐翠耘表示,网拍嘉年华、直播拍、随心拍等线上交易形式成为市场的新风向。数字化创新不仅表现在交易形式上,还体现在拍卖行“一级市场化”、即时购藏等新模式的推出,如苏富比BuyNow、富艺斯Dropshop、保利香港“即时选购”,这些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拍卖市场模式,使得购藏更加便捷,是拍卖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寻求突破的体现。3D拍品预展产品,也是艺术品市场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这一产品通过高度聚合的方式,将拍品的3D展示与相关的交易数据、信息、图文、视频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同时,该产品具有强互动性,藏家通过操作页面,全景鉴赏艺术家作品,解决图文、视频静态展示的痛点,释放拍品价值。

从艺术到生活

艺术赋能价值远超交易本身

  《2023全球超当代艺术市场》重点关注当代艺术和超当代艺术,聚焦40岁以下的艺术家。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超当代艺术拍卖成交额达1.27亿美元。与整个艺术品市场一样,今年的成交额增长放缓: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六位数和七位数的成交额下降了近45%。但大多数收藏家在拍卖场上仍然非常活跃,市场的需求很可观,2023年上半年超当代作品交易量超过4500件,而在疫情危机之前,平均每半年的交易量仅为3000件。

 事实上,在2023中国内地春拍中,新锐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从70后、80后艺术家成交TOP10中可见,内地拍场的个人成交额超过千万元的有五位,分别是黄宇兴、欧阳春、陈可、王光乐、秦琦,基本上都创下了艺术家个人最高纪录。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定价权、话语权已逐渐转移到了内地,不同拍卖行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本土市场的趋势也越发凸显。

  随着艺术市场更新换代,70后、80后艺术家已成为市场的主力,90后也开始崭露头角。在雅昌艺术研究院顾问龚继遂看来,正是由于千禧一代新藏家的强势入场,加快了90后艺术家的崛起。新藏家及年轻藏家将建立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收藏体系,因此,在未来的变动中,当代艺术及可以支持构建当代生活方式的艺术作品,大概率会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香港佳士得2023年秋拍“千禧后晚间拍卖”专场,黄宇兴《降落在儿时梦想的彼岸》以567万港元成交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黄隽也表示,“艺术融入生活”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收藏理念。我们不能把艺术品消费单纯地理解为购买艺术品或者设计品,需要从更宽广的维度来看待和认识市场。拍卖是市场的风向标,对市场有重要的标杆作用和辐射力,然而,艺术品市场不能只看拍卖,因为无论对房地产还是商业,包括对乡村、学校的赋能作用,艺术品所附加的价值是远远超过艺术市场本身的交易额的,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近些年,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文化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浸入方式延展了艺术品的外溢效应。艺术和设计越来越多地走进家庭、学校、社区和医院,成为人们舒缓调节精神和提升品位素养的重要载体。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生存性需求基础上的发展性需求。艺术品市场与经济发展是顺周期的。只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和百姓收入提升,人们才会越来越重视美育,才会消费、收藏和投资更多的艺术品,艺术品市场才能大发展。”黄隽说。

集聚资源要素

打造“艺术自贸”品牌概念

  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拍卖行业的交易额上,还表现在艺术品的变现能力上。近年来,艺术品已然成为了重要的投资品种和收藏品,艺术品变现也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前艺术品交易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和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和风险认识不够充分、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如何实现艺术品市场资源要素集聚,建立一个健全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为艺术机构和藏家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

  上海自贸区的文化板块历经十年发展,打通了通关、进境、展示、交易、代理、免税、交割、结算等一整套文物艺术品全链条服务。据《2023上海自贸区文化产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上海自贸区年文化贸易额已由最初的5亿元增长至350亿元;操作的文物艺术品进出境货值累计千亿级;单年总件数也从2013年的不足百件发展至2022年的6320件(套)。

▲永乐2023秋拍,吴冠中油画《嘉陵江》成交价2127万元

  随着全国唯一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启动,上海自贸区文物艺术品产业平台的制度创新探索从“小步走”升级为“快步跑”。2022年3月,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并落地自贸区;同年10月,国内文化领域首个“浦东法规”上新——《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明确提出了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的常态化实施以及支持文物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的举措,极大提升文物艺术品展示销售全流程的便利程度,实现了资源聚集、交易便利、效率提升,文物艺术品有机会在上海自贸区享受保税状态下的仓储展示交易,为全球客商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而此次在“上海对话”开启的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联合交易体,更是为拍卖等行业搭建了平台,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改革、资源整合等,鼓励带动更多的拍卖行等文化艺术品机构进入到上海。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是拍卖行、画廊、博览会这些经营主体单独的发展,一定是一个业态的发展,其中与市场相配套的服务非常重要。上海自贸区这十年来承担了这一重要角色,带给行业实实在在的服务。”余锦生认为,上海自贸区从另一个角度打通了国内国外的交易渠道,同时也推动了很多政策改革,某种意义上也推动和促进了行业市场的成交体量和业绩。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响应今年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号召,推进“全球艺场艺术自贸”集聚区建设,打造“艺术自贸”品牌概念,上海自贸文投在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内成功举办了2023上海国际艺术书展,聚焦“艺术图书+”领域。5个国家14个城市的11家境外参展商和24家国内参展商以及166个出版品牌,共呈现近5000册艺术图书与展览图录。参展商包括蓬皮杜艺术中心出版社、泰特出版社、泰晤士&赫德逊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故宫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博物馆、嘉德文库等。

▲中国嘉德2023年春拍,明宣德青花云龙纹高足杯成交价1495万元

  通过艺术展览与艺术图书、文物艺术品与现当代艺术品、中国文化与世界艺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碰撞,挖掘文化领域全新的拓展机遇,激发跨界合作和创新思维。谈及上海国际艺术书展这个首次创设的新活动的意义,上海自贸文投董事长胡环中表示:第一,让海外优秀的艺术图书能够更为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第二,让书籍与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百场文化艺术展示交易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让交易周的元素更丰富。第三,希望借助这一载体,通过国内文博机构、出版机构与海外的出版商进行交流对接,带动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据了解,借本次书展的“东风”,上海自贸文投还计划建设亚太图书分拨结算中心,充分发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汇集全球艺术图书出版商的印刷及发行,提供全球便捷的物流服务,完善的保税仓储服务,快速的出版物进出口服务,精准的国际贸易结算服务,为境内外出版机构提供全功能的亚洲仓服务,助推上海打造辐射亚太的“枢纽书架”。

▲北京保利2023年春拍,乾隆帝题赞、金廷标绘的《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赞》 成交价9200万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