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名家

上一页
1/10页 共257

指尖玲珑核雕壶,方寸核壁繁华簇

时间:2021-10-30 10:32:26 文章来源:苏州艺术志

  与许静健对话前,他不紧不慢地为我们沏上了一杯茶。

  自家门前的老茶树,任其野生野长后,杀青揉捻做了红茶,便只用这把小壶泡着。时日不长,壶壁却已被泛红的茶汤浸得温润。

许静健《财源滚滚》

  许静健的手艺便与壶有关,所用的却并非紫砂土、高岭土等制壶的常见原料,而是小巧玲珑的橄榄核。他所雕的壶,沏不了茶,却可立于指尖,在仅仅数毫米的橄榄核壁上自成一方世界。

许静健《人生》

  壶本就是核雕的传统题材,但仅以浮雕之法,以核作纸,以刀为笔,将壶之侧面如绘画一般雕刻在橄榄核的表面,许静健最初便做了不少以壶为题材的浮雕作品。

  一次偶然,客户玲姨与他提及核雕届还未有过立雕的壶,问他能不能试试。如果说浮雕是将壶“画”于橄榄核上,立雕便是以核制壶,为整体雕刻。

  立雕的灵感多可取材于传统浮雕,但将浮雕中侧面的造型转为立雕的整体却需从头探索,而其中最为考究的便是刀工。

许静健《八宝壶》

  许静健学习核雕之始,便是练刀工。仅铲平刀,如何一刀下去横平竖直,切面光滑就需许多时日。初学之人,全神贯注于小小的橄榄核上,满身的力气压在手心,只怕一不小心橄榄核便要滑走。核的头尾尖锐,顶在指腹便长长久久留下了老茧。

许静健《锦鲤》

  雕一把壶,用到了许静健数十年所学的刀法,平刀修型,尖刀刻线,圆刀的弧面专攻凹陷的细节。《立雕开盖壶》仿藤编的花样看似简单,却费心费力,那一道道仿若藤编的痕迹,浅处是用小平刀铲去,深处则需尖刀一刀又一刀不断重复方才形成灵动自然的线条。

许静健《立雕开盖壶》

  他最钟爱的《八宝壶》手串,八粒核雕,八种题材,集传统经典题材为一串,也融各式刀法技巧于一体。一毫米的花瓣是他用圆刀一点点刻绘着绽放的,而花生上的圆点是他成千上百次用圆刀雕琢,才有了花生的雏形。

  “手艺人嘛,也就是时间,慢慢地一点点刻就出来了”说起这些,许静健笑得很随性。

许静健《八宝壶》

  核雕师的刀上存着核雕师独特的语言,许静健也不例外。

  宽至1毫米,窄至0.2毫米的圆刀、平刀、尖刀共三四十把,散落在他的桌上。

  而从执刀之初跟随了他十四年的那把刀已被磨短了十多厘米,与手数十年的磨合,已然驯养了它的脾性,雕起来越发顺手,“这把刀或许还能再用个三四年呢”。

  雕刻完毕后,便是清底。

  出人意料的是《八宝壶》中最耗费时间的并非疏影横斜的瘦梅,而是线条清晰的竹与桃。

  究其根本,是繁复纹路的雕刻往往可隐藏细小的瑕疵,而大面的留白便定要耐着性子,将砂纸卷得极小极细,才能把缝隙中的底面一一清理干净。

  从初胚、中胚、细胚,到240、400、600的砂纸一遍遍打磨,最后仍要勾线,让打磨中模糊的接缝处再一次清晰。

  删繁就简所成的质朴或许才是最难的。

许静健《核舟记》

  许静健刀下的壶,雕至极致的是壶盖的螺纹。

  市面上不少核雕的壶盖可打开,但均是雕刻后镶嵌的螺纹,而只有许静健的壶盖与壶体本为一体。

  如何在1.5毫米的空间上雕得严丝合缝,完全耐于手工的控制。

  而许静健大学时所学的机械知识,让他熟知螺旋结构,才得浑然天成。

许静健《开盖荷叶壶》

  从07年第一次尝试核雕至今,已然14年。

  许静健雕过许多题材,从传统的罗汉、园林,到创新的地动仪……

许静健《地动仪》

  而他如今雕的最多的还是壶,那是写着许静健名字的独特创作。

  忆及核雕之路,他认识了很多的手艺人朋友,了解了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靠自己喜欢的工作赚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许静健《佛手》

许静健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年手艺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常务副会长、一休核雕工作室创始人、良匠雕刻工坊创始人、“匠师主页”线上手艺人平台创始人、苏州汉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可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