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7 20:02:29 来源:西泠拍卖
长按识别二维码
浏览网上预展
是卷书北宋名贤欧阳修之名篇《醉翁亭记》,作于1555年,时文征明八十六岁,去世前三年,寓苏州玉磬山房。
全卷用嘉靖时期典型的白棉纸书写,乌斯界格,取用晚年最拿手的行书字体,严谨法度中又流露自然,为文征明晚年的精妙之作。
文徵明(1470~1559)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别号衡山居士,斋名停云馆,江苏苏州人。贡至京师,授翰林院待诏。文师吴宽。书学李应祯,擅行草与小楷,尤其小楷温纯精绝。绘画初师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诸家,于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卷后首跋为启功先生难得行楷书长跋,不仅指出文征明书欧阳修原文之不同,也表达了对文氏晚年书此墨妙的钦佩之情。
启功谈及晚年文徵明学而不怠的坚韧性格,说到:“功学问艺能仰视衡翁,固不啻霄壤之判,即以年事言之,视翁书此卷时尚少二十三岁,而精力衰减,涉笔讹舛更有甚者,观此惕然知所自励。”
启功(1912~2005)
启功,姓爱新觉罗,字符伯,室名简靖堂、坚净居。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
启功卷尾首跋
钤印“再壬子以后作”、“启功”、“元白”
文徵明以行书为胜,而行草书则更胜一筹。纵观全幅古意盎然,色相俱足。字里行间蕴含著前贤法度,而又清劲飘洒,笔锋刚利,虽字与字连属不多,笔划之间却灵动有致,顾盼之情比比皆存,似得王羲之那种“冰姿玉质”之神韵。
这已经不是方正平稳的唐人结字,也不是“赵体”那种“婉丽圆润之态”了,一种骨力强劲、不滞不枯中,又有了古朴超尘的风神。文徵明德高望重,寿高体健,率文氏翰墨一族享誉江南。其在故乡苏州筑有一室曰 :“玉磬山房”,庭中植桐树数棵,尽享徘徊吟诵之乐,寄情笔墨之趣,为之陶然,是卷《醉翁亭记》正是于此而书。
2022西泠秋拍
Lot 1201
文徵明(1470~1559)?八十六岁书《醉翁亭记》
纸本 手卷
1555年作
引首:66×34.5cm 画心:120×29.5cm 题跋:132×34.5cm
RMB: 3,500,000-5,000,000
出版:1.《文徵明行书名篇》单行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
刊载:2.《收藏家》P28-30,收藏家杂志社,2003年第11期。
说明:启功、梁树年题跋。郑诵先鉴赏并题跋。金禹民鉴赏并题引首。唐怡鉴赏并题签。金煜鉴藏并题跋及题签。
是卷书北宋名贤欧阳修之名篇《醉翁亭记》,作于1555年,时文徵明八十六岁,去世前三年,寓苏州玉磬山房。
全卷用嘉靖时期典型的白棉纸书写,乌斯界格,取用晚年最拿手的行书字体,严谨法度中又流露自然,为文徵明晚年的精妙之作。卷后有启功先生难得长跋,不仅指出文徵明书欧阳修原文之不同,也表达了对文氏晚年书此墨妙的钦佩之情。
对于一位八十六岁老人来说,这四处错误不仅无碍于本卷的精妙,反而增加了其书写状态的自然性,也从反面证明一件明代法书的真实性。
连启功都自愧,谈及看到了晚年文徵明学而不怠的坚韧性格:“功学问艺能仰视衡翁,固不啻霄壤之判,即以年事言之,视翁书此卷时尚少二十三岁,而精力衰减,涉笔讹舛更有甚者,观此惕然知所自励。”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时所写,描写了琅琊山和醉翁亭周围的优美环境与和乐的社会风气,含蓄地表达了贬官后的心境,言辞清丽,其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道出了其寄情山水、醉意于山水的真意,与文徵明早年入仕不得志,晚年悠然自适、远离世俗的状态不谋而合,故文徵明多次书写此文,以抒心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跋者简介:1. 金禹民(1906~1982),别名马金澄,号彝斋,北京人。篆刻家。师从寿鉨,精于制钮。三十年代饮誉京华。解放后任职于故宫。
2. 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符伯,室名简靖堂、坚净居。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
3. 郑诵先(1892~1976),原名世芬,号砚斋,四川富顺人。书法家,亦擅诗文。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曾任大陆银行天津经理。
4. 梁树年(1911~2005),名豆村,堂号安樗,斋号警退斋,北京市人。曾拜张大千门下研习绘画,取古人之长而融会贯通。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北京山水画会副会长等。
5. 金煜(1941~?),当代中国山水画家。自幼喜画,自1959年始,先后从师金禹民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从唐怡先生学习山水画,从启功先生学习书法鉴定与书法,从梁树年先生学习山水画。现任中国教育学会美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室研究员、陈半丁纪念馆顾问、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国宝专家委员会评审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等。
题签者简介:唐怡[近代],字灏澜,一作浩岚,又名唐一,北京市人。张大千入室弟子。与张大千、于非闇等近代名家往来密切,多有唱和之作。其子唐鸿、儿媳冯璧池亦师承张大千,所作山水、花鸟均得宋元门径。
《醉翁亭记》作于1045年,距今已近千年,其内容向来被文士所喜爱,故在历代传抄过程中往往有添漏之处。现已知苏唐卿篆书《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离作者较近,可作为参考标准。
明人尚势,崇尚新奇,往往在书写经典的时候多有改动,从明中期到晚明都是如此。所以许多对古文的抄漏添改,对文献的抄袭现象,在明人眼中却是习以为常的。现存公认的文征明书迹中,也常有类似现象,譬如《醉翁亭记》,凡书几遍都不相同。
文徵明 1537 年作大字行书《醉翁亭记》(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 1551年作小楷《醉翁亭记》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细看其中原委,或为书写者为追求书法上的古雅而有意改用古体字、异体字或通假字,或为书写者无意中出错,或为书写者为追求文句形式上的对称排比而改之。此类种种,本卷亦然:如启功先生跋中所察,“宴酣之乐”中“宴”写作“寓”、“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去”写作“者”、“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脱“而”字、“醉能同其乐”脱“醉”字。
文徵明三种《醉翁亭记》错漏字对照表
以苏唐卿篆书《滁州琅琊山醉翁亭记》内容版本进行对比(部分举例)。
查文征明年谱及存世作品等相关数据可知,文征明曾多次书写《醉翁亭记》,据年谱记载即有五件,分别作于1537 年(大字行书,石渠寳笈)、1540年(行书,文嘉跋)、1541年(行书拓本)、1548年(小字行书,书画卷)、1551年(小楷),其中以1537 年作大字行书《醉翁亭记卷》(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与1551 作小楷《醉翁亭记》(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最为世人熟知。细审此二幅作品,其中亦不乏有文字错漏之处。
“宴酣之乐”中“宴”写作“寓”、“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去”写作“者”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脱“而”字、
“醉能同其乐”脱“醉”字。
对于一位八十六岁老人来说,这四处错误不仅无碍于本卷的精妙,反而增加了其书写状态的自然性,也从反面证明一件明代法书的真实性。
不同于大字行书的开张跌宕之势及小字楷书方整严谨之态,文征明的行书体态俊俏,笔势连贯,意态生动。其早年临智永《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兼仿苏、黄、米及《圣教序》等,晚年以取《圣教序》为主,辅以苍老,遂书大进,自成一家。静观此卷,苍卓古朴,温润秀劲,用笔精老成熟,灵动有致,似得王羲之“冰姿玉质”之神韵,较之其早期“法度有余,神化不足”的行书作品而言,本卷的气息及用笔皆为上品,别具一番风味。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时所写,描写了琅琊山和醉翁亭周围的优美环境与和乐的社会风气,含蓄地表达了贬官后的心境,言辞清丽,其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道出了其寄情山水、醉意于山水的真意,与文征明早年入仕不得志,晚年悠然自适、远离世俗的状态不谋而合,故文征明多次书写此文,以抒心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唐怡题款 :“文徵明书醉翁亭记真迹”
文征明出生官宦人家,自26岁起,便到南京参加乡试,连续十年不中。直至1521年,52岁的文征明由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任翰林院待诏之职。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文征明受尽同僚的歧视与排挤,看透了官场的残酷与黑暗,辞官多次不允,最终于1527年归家。回到苏州的文征明终日已诗书画相伴,淡泊名利,并筑室于舍东,名“玉磬山房”,庭院中植桐树数颗,尽享徘徊啸咏之乐。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