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4-29 9:25:12 来源:佳士得
尚·米榭·巴斯奇亚 (Jean-Michel Basquiat) 创作的《艺术家自画像:年轻的流浪者》(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Derelict) 堪称现代祭坛画,即将领衔今年5月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本文邀您细赏此件巴斯奇亚的恢宏巨作。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 《艺术家自画像:年轻的流浪者》,1982年作。三联作 压克力 油彩 油画棒 金属零件 铰接木结构。整体:207.3 x 209.2 x 9.2 cm.。估价待询。此作将于5月10日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作品局部:? Estate of Jean-Michel Basquiat. Licensed by Artestar, New York
这幅巨型三联画完成于1982年,同年在纽约 FUN Gallery 的传奇展览上展出。左右侧幅以金属铰链连接中间的部分,可以向内折起,匠心独运的画作结构令人联想起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华丽祭坛画,同时彰显作品的动感和互动特质。当打开侧幅时,逐渐展现的色彩与形态令观者能够感受作品内在与外观之间的张力。
这幅三联画是巴斯奇亚构图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他透过作品反思历史及自己的创作灵感,同时在一个复杂相连的表面系统上铺排他的特色标志。
王冠
巴斯奇亚笔下的王冠图案是其代表意象。多层黑白色颜料之中,王冠在混乱的灰色漩涡中傲然出现,占据构图的中心位置,令人想起这位黑人艺术家在白人主导的艺术世界大放异彩的经历。
字母 “S”
曾被巴斯奇亚称为 “涂鸦的经典 ‘S’ 字” (“classic S of graff”) 的 “S” 元素直接源于街头艺术。这个符号经常出现于其视觉语汇中,在此画中以黑色和红色油画棒绘成,向艺术家的涂鸦背景致敬。在他从街头艺术转向工作室创作的时期内,许多作品中都出现 “S” 元素。
“SALT”
在巴斯奇亚的词汇里,“SALT” 一字具有殖民历史和商品化的含义。正如其作品中出现的许多词语和标志一样,“SALT” 的隐晦性质令观赏者不由得自行联想,却又排斥任何固定的解读方式。
从城市街道拾获的木板、门和金属片等常见材料,以及铰链和其他金属元素等,均成为此作的创作媒材,见证巴斯奇亚在街头和工作室的创作过程融为一体。
艺术家透过这种结合,将街头元素带进作品之中,为往往被忽略的物件注入新生命,同时邀请观赏者思考这些元素在画廊背景中的地位。正如在成名前于夜色掩护下创作的涂鸦艺术家,巴斯奇亚回收重用拾获材料的过程,亦将平凡化作非凡:使普通的事物变成独一无二。
将此作比作祭坛画,旨在将作品与历史上的祭坛画作联系起来,后者试图让民众摆脱肉体和时间的限制,务求唤醒他们成为更伟大整体的一部分。《艺术家自画像:年轻的流浪者》亦呼应此目的,巴斯奇亚并非希望观赏者在他的祭坛中顶礼膜拜,而是像对待更传统的崇拜对象般,以灵智庄严的态度看待作品和当中包含的物料及意念。
巴斯奇亚意识到自己的名气,因此将自己的创作比作一种精神境界——既恭敬地回望过去,同时亦放眼未来。他在创造一个全新的愿景,旋即获得自己与艺评家的认同。这件在其艺术生涯十字路口上创作的作品,成为巴斯奇亚的反思重点。在艺术所扮演的角色与目的这一更广泛的语境中,精彩新颖的事物如何融入,或不得其道——在此作中揭露无遗。
抽象脸孔
极富表现力的脸孔是巴斯奇亚作品的独特焦点。此画以夺目的黑色、红色和白色油画棒刻划人物面部,立即引起观赏者的注意。正如巴斯奇亚复杂的艺术和文化灵感网络一样,这张脸孔也呈现出各种思想、记忆与感觉的混乱揉合。
脚踝
巴斯奇亚在作品中写下 “ANKLE” 一字和绘画版权标志,下面绘画了一双断足。他小时候因车祸住院期间,获赠《格雷解剖学》一书,自此便对人体结构产生兴趣,后来更于作品中加入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充满玩味的人体形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克劳斯?凯特斯 (Klaus Kertess) 认为 “ANKLE” 其实可解作 “ANK”,亦即代表生命的埃及符号。
“HICE[ST]REX”
这句草草书写并以黑色油彩棒删去的拉丁短句,意指 “君王驾临”,加上上方的复杂脸孔,可以解读为艺术家骄傲地宣告自己的身份。然而,与满布画面的多层厚颜料互相呼应的击打痕迹,则反映犹豫不决的心情,揭示巴斯奇亚在商业领域大获成功之际,同时也感到些许不安。
巴斯奇亚透过《艺术家自画像:年轻的流浪者》研究自己。正如作品标题所示,这并非艺术家的自画像,而是一幅肖像,显示他十分留意别人对自己的观感,以及他作为局外人如何努力在艺坛确立自己的位置。
最终,作品通过运用熟悉而隐晦的符号,呈现出巴斯奇亚的传奇艺术精髓,艺术家同时体会到个体和公众对作品的观感,这一受到影响的自我意识在画中一览无余。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