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7 15:20:53 来源:收藏快报 记者王国良
唐代海兽葡萄镜,成交价1495万元,北京翰海2012春季拍卖会
铜镜是古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中国古代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铜镜以“照容”的实用性,“鉴”证着古代的世人万象,同时其极富艺术性的精美图案和文字等纹饰,也向后人传递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东汉中晚期四乳神兽镜 ,成交价908.5万元,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卖会
唐银壳孔雀海兽葡萄镜,成交价413万港元,中国嘉德香港2015秋季拍卖会
唐五岳镜,成交价402.5万元,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卖会
元代缠枝花卉镜,成交价100.8万元,中国嘉德2008秋季拍卖会
尖八角海兽葡萄镜,成交价105.8万元,上海泓盛2011春季拍卖会
唐方形瑞兽葡萄纹镜,成交价172.5万元,中贸圣佳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隋代初唐“淮南起照,仁寿传名”铭四神十二生肖纹镜,成交价920万元,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
五山镜,成交价161万元, 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战国镂空十二龙镜,成交价103.5万元,上海匡时2019秋季拍卖会
西汉早中期“常宜酒食”铭草叶纹镜,成交价138万元,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尖八角双鸟马兽镜,成交价138万元,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唐代打马球镜,成交价241.5万元,上海匡时2019秋季拍卖会
唐银壳海兽镜,成交价212.75万元,上海匡时2019秋季拍卖会
我国铜镜在历史上经历了战国、西汉和盛唐三个高峰期。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室和贵族专享,直到西汉末期铜镜才逐渐走向民间。至隋唐时期,铜镜制作再掀高峰,广为世人争宠。及至明清后,由于玻璃镜的兴起,铜镜逐渐衰落。
尽管铜镜作为生活必须品的使命已经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收藏市场上,人们对于铜镜艺术收藏品的追捧却依然在持续。历史上流行的铜镜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当今拍卖市场表现上看,高价成交者大多聚集在汉唐时期的铜镜。目前身价最高者已经突破千万元关口,百万元者更是不胜枚举。
梳理近十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上公开拍场数据会发现,如果以“百万元”成交为一个衡量标准的话:自从2008年一面元代缠枝花卉镜拍出100.8万元的价格之后,几乎所有“百万元”成交的铜镜都云集在最近十年间。从数量上看,铜镜拍卖在2010—2012年期间经历了一段爆发式的热潮。笔者根据雅昌提供的拍卖数据做了初步统计,在最高成交价的“前10名”中,2010—2012年期间成交的就占了8例;如果放大到“前30名”中,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依然超过半数,达到17例。此后几年间,虽然高价成交数量有所减少,但铜镜一直是各大拍卖行每年都要推出的重点品类。不过2019年以来,高价成交数量又有所抬头,在成交靠前的“前30名”中,已经占据了9例。如在上海匡时2019秋季拍卖会上,一面直径15厘米的唐代海兽葡萄镜,就拍出552万元高价,这一价格在当时业已跻身唐代铜镜拍卖身价“前五”。同年举行的西泠印社春拍会上,一面汉代青铜四乳升仙铭文镜,也以172.5万元价格,为汉镜收藏注入了新活力。到了今年10月份举行的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面直径28.8厘米的隋代初唐时期的“淮南起照,仁寿传名”铭四神十二生肖纹镜,一举录得920万元成交价,创下了内地铜镜拍卖“第二高价”,引来收藏市场不小关注度。
有市场人士指出,这些成交数字,见证了中国古代铜镜尤其是汉唐铜镜在当今市场上的热度。与此同时,由于距离上一轮铜镜拍卖热潮已经有一段时期,近一两年来铜镜拍卖领域又呈现出高价频出的迹象,能否再度掀起新一轮收藏热潮,无疑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