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先睹为快:两峰墨戏 梅清十景 有别逸之姿

时间:2020-12-10 16:02:55  来源:同古堂

  ▲北京泓茂2020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罗聘《两峰墨戏册》,局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泓茂拍卖

  先睹为快:两峰墨戏,梅清十景,有别逸之姿
  文/ 同古堂

  近来,北京泓茂国际拍卖2020首届艺术拍卖会,正于各地接连精品巡展,其中“中国古代书画”及“近现代书画”两专场内,可谓佳制诸多,令人颇是惊艳其虽作为拍卖新军,然征集能力,并不亚于传统拍卖大行。

  在“乾隆:书法贵在通乎其意,传其神”文中,笔者已推介了“紫禁丹青——御笔词臣书画”专场中的“乾隆御临苏轼诗帖”、“沈庆兰《岁朝吉庆图》”以及“锦绣华章——中国书法楹联专场”内,如刘统勋、祁寯藻、林则徐、徐郙、冯文蔚等名臣书法,书写材质则多以宫绢,皆颇难得之作。

  而“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如罗聘《两峰墨戏册》,其经汪士元鉴藏并题签,张栋、陆费墀、颜世清题跋,沈道宽题跋及题端。且著录于《艺林旬刊》《湖社月刊》《扬州八怪现存画目》等出版物,殊为可珍。

  又梅清《黄山十景册》历经聚散,合璧后共计十开,其中六开出版于永原织治所著《石涛、八大山人》一书,另外四开,尺寸一致,均有“起海珍藏”一印,应同属一册,亦是书画臻品。

  另“近现代书画”则是各流派名家齐集,如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吴昌硕等各时期、各流派的名家皆有佳作入选。其或为作者精心所绘的盛年力作,或为名家旧藏的海外遗珍,或为来源可考、权威出版著录的书画精品,诚是蔚为大观也。

  如齐白石《秋荷图》上款人为著名爱国人士司徒美堂;张大千《观自在菩萨立像》为刘少旅旧藏,上有谢稚柳题跋,刘光启题签;吴昌硕《赤城霞》著录于《吴昌硕の画と赞》等,不一而足。

  笔者试为方家,浮光掠影,先睹为快。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出版:
  1.《艺林旬刊》第7期、10期、18期、30期,中国画学研究会,1928年-1929年。
  2.《湖社月刊》第96册、97、98、99、100册,湖社画会,1927年-1936年。
  3.《扬州八怪现存画目》P510,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说明:汪士元鉴藏并题签,张栋、陆费墀、颜世清题跋,沈道宽题跋及题端。
  18×21.5cm.

  款识:罗聘。
  钤印:罗生(白文)

  题跋:
  △两峰墨戏。钤印:臣道宽(白文)、话山草堂(朱白)
  △两峰罗兄天才峻上,诗画两绝。其人物高澹似丁南羽,奇趣独出如老莲,眼中久无其匹。此册翎毛竹石直入宋元堂奥,昔赵昌意在似,徐熙意不在似,惟生趣天成,不必求之似不似之间,而浑厚高华,天资学力如文、沈二公,不得不让後贤。纷纷余子,讵堪同日语耶。予与老友尧圃翁谈论当今人物,谓韩江得一两峰可以不孤,人之知与不知,姑不必问。重光单阏孟夏,看云山人栋跋。钤印:鸿勋(朱文)张栋印(白文)、茶熟壶温(白文)、洞庭(朱文)
  △画家之画,谨守绳墨,文人之画,不拘故常。然独出心裁仍欲不失规矩,观两峰此册可以悟画理,兼可以得画外之意也。道光甲申(1824)正月,话山草堂识。钤印:臣道宽(朱白)、沈氏栗仲(白文)
  △近见安氏墨缘汇观载所收名画集册,自王维、郑虔而下累数十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毕具,辄为神往。今观两峰画册,恨安氏不见此,亦尤恨吾不见安氏册,一一印证之也。海一沤庵居士墀跋。钤印:海一沤(白文)、陆费墀印(白文)
  △麓云楼主人爱吾所藏徐青藤莲花观音、王耕烟设色橅倪云林二画,因脱手贻之,以此相报。辛酉(1921)七月,瓢叟记。

  题签:罗两峰仿古册。麓云楼藏。钤印:向叔(朱文)
  ??

  罗聘(1733-1799),号两峰、两峰道人、金牛山人、花之寺僧、蓼洲渔父、衣云和尚、竹叟,安徽歙县人,侨居江苏扬州,终生布衣。为“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的画家,然见识极高,有“扬州八怪殿军”之称,其书画师承金农,所作《鬼趣图》,诸多京师有名之士为之题咏传颂。

  此其所作《两峰墨戏册》,绘画十二开,题跋三开,其中绘有芭蕉湖石、汹涌浪花、绿荫江堤、飞龙驾雾、苍松翠柏、累累硕果、山间翠竹、兰花展叶等,题材繁多,且各自不同,又设色清雅,用笔清妙,并参以各种技法,兼工带写,可谓秀逸别致。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局部

  罗聘“通画学十三科,读奇书五千卷”,年纪轻轻,已是崭露头角,名震扬州画坛。彼时两淮盐运使卢雅雨,亦喜艺事,其筑苏亭于使署,日与诗人相酬咏。而年辈悬殊的罗聘与卢雅雨结交后,二人颇是相见恨晚,卢氏对其横溢之才华更是不乏溢美之词。

  又“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马曰璐昆仲,为风雅之士,尤好客,夙儒名士满宇内,盛名一时。有载“扬州为鹾商所萃,类皆风雅好客,喜招名士自重,而小玲珑山馆主人马秋玉、佩兮昆弟尤为众望所归。”,其对罗聘亦是赏识有加,视为座上宾。

  而金农对于罗聘,亦曾赞誉“初仿江路野梅,继又学予人物蕃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焉。”,此皆可知罗聘之才,绝伦于时。

  如此册中,“苍松翠柏”,怪石掩映其间,以焦墨勾出形状,淡墨晕染,又飞笔勾勒,写松柏针叶之茂,布局适宜,刻画精细。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局部

  亦或构思巧妙,描绘飞溅的浪花和汹涌的波涛,远处则云雾水气缭绕,观之,有”江河汹涌之彭湃,溪沄涟漪之浪花“之感。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局部

  罗聘绘竹石,双勾技法,水墨撇脱,挥洒设色,以浓淡枯润的变化,尽现竹之风致意态。而怪石嶙峋,以干笔湿墨勾染点皴,色泽凝重,富有体积感。竹子秀逸而有风韵,有延绵安宁、清高之意,而坚石也是柔韧坚强,心志如斯,寓意美好。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局部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上承清初传统,又启近代画风,画坛中有深远影响。吴湖帆曾言“罗两峰全学石涛、新罗两家,而法度缜密过之”,黄宾虹也说“罗两峰之人物,绰有大家风度”。

  此册页,虽未见绘有人物,然景物描绘,古厚生拙之中有淋漓活泼的情趣,神采斐然,有别逸之姿,极是清雅。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局部

  是册,有汪士元鉴藏并题签,张栋、陆费墀、颜世清题跋,沈道宽题跋及题端,知其传承有绪,而据题识内容,也可见诸名士对其之推崇倍至。

  ▲两峰墨戏。钤印:臣道宽(白文)、话山草堂(朱白),题签:罗两峰仿古册。麓云楼藏。钤印:向叔(朱文)

  其中,题签“罗两峰仿古册。麓云楼藏。”,知为汪士元鉴藏并题签。

  汪士元(1877~1935后)江苏省盱眙县人,原名汪祜孙,字向叔,斋号麓云楼,因其藏有宋徽宗画《晴麓横云图》立轴而得名;又号玉带砚斋、清净瑜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试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称号的人之一,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书画家、政治家,著有《麓云楼书画记略》。

  而晚清收藏家沈道宽亦题跋及题端“两峰墨戏”。

  ▲沈道宽题跋

  沈道宽(1772-1853)字栗仲,先世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籍大兴(今属北京市)。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o)进士,官湖南酃县、桃源知县。工书,善画山水,有话山草堂诗钞。

  其题跋中言及“画家之画,谨守绳墨,文人之画,不拘故常。然独出心裁仍欲不失规矩,观两峰此册可以悟画理,兼可以得画外之意也。”,知罗聘旁师博采,立意奇创,又不失法度。

  ▲张栋题跋

  张栋(1705年—1778年),字鸿勋,号玉川,又号看云山人,江苏吴江人,家莺脰湖上。其与罗聘为同时代友人,以贡生入太学。博学工诗,乾隆十六年(1751年)聘纂南巡盛典。

  山水私淑王原祁,用干笔不喜设色,挺秀近张鹏冲。浪迹江湖者三十余年,晚依盐商汪怡士以终。著《看云吟稿》。(《墨林今话》 、《清画家诗史》。

  据其题跋 “此册翎毛竹石直入宋元堂奥,昔赵昌意在似徐熙,意不在似,惟生趣天成,不必求之似不似之间,而浑厚高华,天资学力如文、沈二公,不得不让后贤。”,可见对罗聘绘画技法、审美旨趣等,甚为熟络,并与“文徵明、沈周”相提并论。又言“两峰罗兄天才峻上,诗画两绝。”、“韩江得一两峰可以不孤”等,可谓艺林知音矣。

  ▲陆费墀题跋

  陆费墀(?—1790),为《四库全书》总校书,其字丹叔,号颐斋。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编修。著《颐斋赋稿》、《枝荫阁诗文集》。

  其题跋中,以清代书画鉴藏大家安岐《墨缘汇观》所载名画集册对比罗聘《两峰墨戏册》,誉之“令人神往”也。

  安岐《墨缘汇观》正录四卷,续录两卷,共六卷。该书前两卷著录自钟繇、陆机至董其昌的书迹,后两卷从顾恺之始,止于董其昌的名画,多是传世名迹,如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等。

  陆费墀慨叹“今观两峰画册,恨安氏不见此,亦尤恨吾不见安氏册,一一印证之也”,评介极高。

  ▲颜世清题跋

  颜世清(1873-1929),《湖社月刊》及《寒松阁谈艺琐录》载其“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

  据其题跋“麓云楼主人爱吾所藏徐青藤莲花观音、王耕烟设色抚倪云林二画,因脱手贻之以此相报。”,可知此《两峰墨戏册》原为汪士元旧藏,其因喜爱颜世清所藏“徐渭莲花观音”、“王翚设色抚倪云林”二画,而以此置换。亦可见颜世清对罗聘此册页价值,甚为重视及认可。

  ▲罗聘   两峰墨戏册  设色纸本册页(12开),局部

  此外,是册传承有绪外,亦是著录累累,曾刊于《湖社月刊》《艺林旬刊》,著录于《扬州八怪现存画目》等,又装裱细致考究,品相完好,展读如新,更是殊为不易。

  ▲部分出版:1.《艺林旬刊》第7期、10期、18期、30期,中国画学研究会,1928年-1929年。2. 《湖社月刊》第96册、97、98、99、100册,湖社画会,1927年-1936年。

  ▲部分出版:《扬州八怪现存画目》P510,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梅清《黄山十景册》册页,其尤善以画黄山,“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曾言“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弘仁)得黄山之质。”

  ▲梅清 黄山十景册设色 纸本册页 (10开)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出版:
  1.《石涛、八大山人》P53、54、55、56、57、58, 圭文馆,昭和38年(1961年)。
  2.《南画鑑赏》昭和十一年九月一日发行,第五卷第九号。

  款识:
  △莲花峰之旁为莲蕊峰,莲花峰游人或有到者,莲蕊则从来未径足迹也。
  瞿山。钤印:梅痴
  △凝砂喷玉不知寒,问道仙人此濯丹。浴罢莫疑仙路远,临流忽已长飞翰。
  汤泉。拟大痴笔意,瞿山梅清。钤印:渊公
  △云里辟天阊,仙宫俯混茫。万峰齐上拜,一座俨中央。侧足惊难定,凌空啸欲狂。何当凭鸟翼,从此寄行藏。文殊台用黄隺山樵笔意写之。瞿山梅清并题。
  钤印:梅清
  △狮子峰头石,仙人此结庐。孤筇无着处,双屐尽凌虚。衣冷凝秋逼,山空觉磬踈。何时憩黄海,天半问邻居。狮子林。瞿山。钤印:臣清、梅痴
  △鸣弦泉,有石梁横其前。泉声淙淙,依稀丝竹,实奇观也。瞿山梅清。钤印:子真之裔
  △何年辟此径,石巘俯危渊。一杖穿云过,还将梯问天。百步云梯。瞿山梅清。钤印:梅痴、瞿山
  △旷绝光明顶,天南四望空。仙踪如可接,何必梦崆峒。光明顶。仿柯九思笔意,瞿山梅清并题。钤印:梅、瞿山
  △天半云门路,岚光分外明。一筇今日倚,双屐旧时轻。幻境原无数,重来更问名。神鸦吾未识,亲见白猿迎。云门峰。瞿山梅清。钤印:梅清
  △鹤益松。?钤印:梅清、瞿山氏
  △古帝丹台迹未荒,行来鼎内紫芝香。便须采药探灵火,仙液千年味更尝。炼丹台。瞿山梅清并题。钤印:老瞿
  鉴藏印:起海珍藏(朱文)

  说明 :此 册历经聚散,其中六开为重新装裱,另四开保存有清代的原裱和册页夹板 。合璧后共计十开,其中六开出版于永原织治所著《石涛、八大山人》一书。再加之尺寸 一致,均有“起海珍藏”一印,故可知这两部分原应同属一册。

  26.5×30.5cm×10

  ??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后改梅清,字渊公,号瞿山、敬亭山农,宣城(今属安徽省)人。清初画家、诗人。工诗善画,以画山水、松石、梅花着称,时有“画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画梅花“枝干奇古”之评。山水画大多是黄山景致,风格雄奇豪放,为宣城地区画坛领袖。

  其绘画艺术与美学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地位,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画有《黄山纪游》册。

  《宣城县志》称其“善画理,墨松尤离奇,苍雄秀拔,为近来未有,海内鉴赏家无不宝贵”;《宛雅》亦言“好画长松,腾攫如虬龙作势,不可博挠;购得珍如宝物,寻传入内廷”;《蚕尾续集跋》则载“宛陵梅渊公画松为天下第一”。

  ▲梅清(1623-1697)

  梅清出生于世家门庭,然于举业却屡次不第,遂转而寄情名山大川,曾言“迩年以来,进取之志以澹,唯是挥奇览胜,循途吟咏寄自长”。

  而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美名,其曾数游黄山,屡登天都、莲花、云门、光明顶、文殊院、狮子林、炼丹台、蒲团松、西海门等百余处胜景,故烟云变灭的松壑奇景每每呈现于其笔端。

  梅清的画作,其一为仿前人笔意,不过,其以“临仿”为名,仍是表达自我意境及面貌,其二则是实景而作,取景对象早期为家乡山水、故园风情,此后多是黄山。其在《赠慕谭黄山十六景》中亦题言:“余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

  此册《黄山十景》,共十开,其撷选黄山光明顶、鹤益松、炼丹台、云门峰、狮子峰、鸣弦泉、百步梯、汤泉、莲蕊峰、文殊台十处景致,或拟黄公望笔意,或施以王蒙笔法,或仿柯九思笔墨,或参以自己艺术构象等,别具一致,多有奇气。

  整册描绘精细超逸,白云悠漫,层峦高耸,虬松苍劲,山石浑厚,又水墨晕染,干湿相兼,设色清雅,笔墨甚为灵动,脱形迹而得造化也。

  ▲文殊台

  ▲百步梯

  ▲狮子林

  梅清黄山题材画作,深得“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画意。如“文殊台”、“鸣弦泉”、“狮子林”三开,烟云缥缈,画面诸景结构,掩于其间,虚处着力,实处着笔,观之恍若卧游,文人韵致,实得“黄山之影”矣。
  
  其亦以书入画,书画结合,相得益彰也。

  如“汤泉”中,诗云“凝砂喷玉不知寒,问道仙人此濯丹。浴罢莫疑仙路远,临流忽已长飞翰”,又“光明顶”中,诗云“旷绝光明顶,天南四望空。仙踪如可接,何必梦崆峒。”以及“炼丹台”中,云“古帝丹台迹未荒,行来鼎内紫芝香。便须采药探灵火,仙液千年味更尝。”

  皆可窥其景物诗情,升华意境,同时又使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契合文人审美旨趣。

  ▲汤泉

  ▲光明顶

  ▲炼丹台

  梅清的题诗,诗画映衬,而且,其书法亦是窥书家门径,笔力雄健浑厚,刚劲流畅,《清史稿列传文苑》有载“梅清,字瞿山,宣城人,宋梅尧城后人。……诗凡数变,自订天延阁前后集。年七十余,复合编瞿山诗略。书法仿颜真卿、杨凝式。画尤盘薄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烟云变幻之胜,为当时所重。”

  可见其诗词、书画俱佳。其中,“书法仿颜真卿、杨凝式”,知其书风有颜真卿之磅礴气势,笔力浑健,又有杨凝式破方为圆,削繁为简。此外,《居易录》中,亦有言“宣城孝廉渊公以诗名江左,画山水入妙品”,知梅清诗书画三绝也。

  ▲鸣弦泉

  ▲鹤益松

  ▲莲花峰

  ▲云门峰

  据杨臣彬先生《梅清生平及绘画艺术》,梅清第一次登临黄山,在49到50岁之间,第二次在梅清68岁时。

  其为黄山奇景之变幻所吸引,多有赋诗赞誉。如其《天都峰》轴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诗云“十年幽梦系轩辕,身历层岩始识尊。天上云都供吐纳,江南山尽列儿孙。峰抽千仞全无土,路入重霄独有猿。谁道丹台灵火息,朱砂泉水至今温。”,知其感触“造化”甚深。

  也正因如此,梅清笔触下,才能将黄山美景淋漓于纸端。此册《黄山十景》,历经聚散,其中六开为重新装裱,出版于永原织治所著《石涛、八大山人》一书,另外四开则保存有清代的原裱和册页夹板,合璧后共计十开,且尺寸一致,均有“起海珍藏”一印,故可知这两部分原应同属一册。

  ▲鉴藏印:“起海珍藏”

  永原织治为日本著名收藏家,也是日本在四僧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此册的十开与安徽博物馆藏《黄山图十二开册》笔墨极为接近。与北京故宫所藏《黄山图十六开册》、《黄山图十开册》、上海博物馆藏《黄山图十二开册》、皆有部分景点相重合。

  其中《黄山图十六开册》,“翠微寺”画,梅清有题识“翠微寺为黄山别峰,予游二十年矣,握笔写山,不甚惆怅”,也可见其笔下一景数稿,并不足为怪。

  ▲左:本册页中文殊台一开,右:安徽博物馆藏梅清黄山十景册

  是册《黄山十景》,构境瑰奇,忽险峻,忽幽深,忽崇高,忽缥缈,幅幅皆出奇致而绝不雷同,又诗书画俱佳,亦有诸多著录,虽未能尽呈黄山三十六景之盛,然窥斑知豹,足堪卧游,诚可宝之。

  ▲部分出版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另有“袁耀作《秋山行旅图》”、“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 山水扇面四帧”等,亦是稀见佳制。

  ▲袁耀 1759年作 秋山行旅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己卯仲冬,法郭河阳笔意。袁耀。
  钤印:袁耀之印(白文)、昭道氏(朱文)
  尺寸:204×132cm

  ▲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 山水扇面四帧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出版:
  1.王鉴:《听帆楼书画记》第五册1114页第9幅,(清,潘正煒编)。
  2.王原祁:《听帆楼书画记》第五册1138页第1幅,(清,潘正煒编)。
  3.《收藏家》P103-106,2018年第7期。

  为子羽作山水 仿范宽山水 仿李营丘寒山苍翠图 青绿山水 镜心 设色泥金笺/水墨泥金笺/设色泥金笺/设色泥金笺

  款识:
  △壬子夏日,画似子羽年翁,王时敏。
  钤印:王时敏印(白文)
  鉴藏印:琅嬛仙馆藏扇(朱文)、
  公度审 定名迹(朱文)、伯雄藏扇(白文)
  △庚戌九秋仿范中立为尔持词兄画。王鉴。
  钤印:鉴(朱文)
  鉴藏印:香垣审定(朱文)、听颿楼(白文)
  △仿李营丘寒山苍翠图。己卯冬 十月,乌目山人王翬。
  钤印:王翬之印(白文)、石谷(朱文)
  鉴藏印:诚斋审定真迹(朱文)、香 垣审定(白文)、
  季彤心赏(白文)
  △臣王原祁恭画。
  钤印:臣原祁(朱白文)
  鉴藏印:香垣审定(白文)

  尺寸:16.5×51.5cm;16.5×52cm;19×54cm;18.5×50.5cm
  ??

  而“近现代书画”专场(一)、(二)中,同样可称名家荟萃,如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等,皆国之巨匠,莫不耳熟能详,可谓之以“近现代翘楚”。

  ▲齐白石 《秋荷图》

  设色纸本立轴?1951年作
  出版:《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2)》P29,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款识:美堂先生正,辛卯九十一岁白石。
  钤印:白石(朱文)、借山翁(朱文)、人长寿(朱文)
  说明:司徒美堂上款。司徒美堂(1868-1955),字基赞,原名羡意,著名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1868年4月3日出生於广东开平县赤坎中股乡。1882年3月赴美谋生,加入“洪门致公堂”。
  137.5×68.5cm.

  齐白石甚爱荷花题材,其笔下荷花多用大写意的笔法绘出,有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同时其对画荷亦颇有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理论论述。

  其曾言“客论画荷花法,枝干欲直欲挺,花瓣欲紧欲密。余答曰:‘此语譬之诗家属对,红必对绿,花必对草,工则工矣,未免小家习气。’”

  ▲齐白石 《秋荷图》,局部

  此幅《秋荷图》,笔墨简约,墨色在干湿、虚实、浓淡中形成自然、和谐的块面。构图亦是精妙,荷花、荷叶穿插适宜,胭脂红花瓣或掩映于墨色、褚色的荷叶之中,或摇曳风中,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十分协调,数枝莲蓬造型简练大方,使人夺“十里荷塘”之想。又淡墨勾勒叶脉纹络,部分荷叶饱蘸浓墨,形成虚实对比,藤干彼此交叉,富有生机。

  齐白石曾有“少时戏语总难忘,欲构凉窗坐板塘。难得那人含约笑,隔年消息听荷香”咏荷诗句,也可知其对“荷花”之喜爱。

  上款人“美堂先生”即司徒美堂,其为爱国侨领,可谓铁骨铮铮。1904年,孙中山赴美活动,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后,司徒美堂多次发动筹款,支持国内的革命。为支持抗日,其发起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1948年,又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张。

  ▲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边的司徒美堂

  ▲司徒美堂与毛泽东 合影

  ▲周恩来、司徒美堂、邓颖超,合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部分代表与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合影,前排左六为司徒美堂

  1905年,在美国纽约成立“安良总堂”,任安良堂总理达四十余年之久。司徒美堂本人被称为“大佬”(即洪门大哥),尊称为“叔父”。法律顾问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后任美国总统)。

  ▲洪门 致公堂

  ▲罗斯福、司徒美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司徒美堂倡议将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三地四所致公堂大楼抵押出去,为孙中山提供革命经费。司徒美堂还以美洲致公堂总理身份,发动各地致公堂通电300余封,拥护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

  ▲孙中山与旧金山美洲洪门筹饷局同志合影

  1955年5月8年,司徒美堂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司徒美堂 送行队伍

  此幅《秋荷图》著录于《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2)》。

  ▲出版:《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2)》P29,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齐白石曾有诗云“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亦是契合司徒美堂先生的传奇与清正的爱国情怀。

  除荷花外,齐白石所绘“鸽子”题材,亦是经典。鸽子寓意和平,而老人亦无时无刻不希冀能停息战乱,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齐白石 1954年作 菊花双鸽 镜心 设色纸本

  出版:
  1.《齐白石画集》,水禾田制作,庄嘉怡责任编辑,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
  2.《齐白石全集·第七卷·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图版215;
  3.《墨妙·双石草堂藏吴昌硕齐白石书画》、东京中央拍卖发行,二玄社(日本),2014年6月,图版14与封底。
  款识:九十四岁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朱文)、人长寿(朱文)
  说明:
  1.签条:白石老人菊花双鸽图。堪白吴平九六岁。
  2.吴平旧藏。吴平字堪白,1920年生於浙江余杭,为当代书、画、印三绝之大师,曾任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并荣获中国画学会金爵奖与中山文艺奖。
  3.来源:双石草堂旧藏。

  对齐白石而言,新中国的成立,其由一个旧社会的民间画师成为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以“鸽子”为世界和平献礼,恰当又含蓄表达和平主题,自是契合时势所趋。

  而在被授予“国际和平奖”时,齐白石也感言道:“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齐白石获得“国际和平奖”证书

  ▲1956年9月1日,周恩来总理出席“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并与齐白石亲切交谈

  为了对笔下所绘鸽子能更得其神韵,齐白石在家里饲养鸽子,观察写生、摸索研习,北京画院现存的画稿中,仍可见其在画稿中所标注“大翅不要太尖且真”、“尾宜长”等,知其观察之细致入微。

  ▲齐白石“飞鸽”画稿,北京画院藏

  此作齐白石《菊花双鸽》,菊花施以大写意技法,白花朝上,红花倚侧,花朵硕大饱满,枝叶披芬,可谓笔简意丰。菊花象征秋天及“独耐人间冷”的品格,又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蕴隐逸高洁,向来为文士所喜。

  而齐白石也曾有诗,云:“少年乐事怕追寻,一刻秋光值万金。记得那人同看菊,一双蟋蟀出花阴。”,饱含儿时回忆,自然寄怀诸多。

  ▲齐白石 1954年作 菊花双鸽 镜心 设色纸本,局部

  所绘和平二鸽,亦是神韵兼备,据胡佩衡父子在《齐白石的画法与欣赏》一书中的回忆,齐白石关于画鸽,曾言:“画鸽要画出令人感到和蔼可亲,才有和平气氛。”,故其笔下鸽子多为安详状。

  齐白石亦曾将所作鸽子,对比毕加索,言“他画鸽子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我画鸽子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此作可窥。

  ▲齐白石 1954年作 菊花双鸽 镜心 设色纸本,局部

  另据签条所题“白石老人菊花双鸽图。堪白吴平九六岁”。可知原为吴平旧藏。吴平,字堪白,1920年生于浙江余杭,为当代书、画、印三绝之大师,曾任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并荣获中国画学会金爵奖与中山文艺奖。

  ▲吴平题签条

  是幅有多次出版,如《齐白石画集》、《齐白石全集·第七卷·绘画》、《墨妙·双石草堂藏吴昌硕齐白石书画》等。

  ▲出版刊物封面

  来源:双石草堂旧藏。款识:九十四岁白石老人。钤印:白石(朱文)、人长寿(朱文)。

  ▲款识

  ▲钤印

  而“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吴昌硕的“赤城霞”亦颇受关注,其坚守文人传统,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享有盛誉。

  此外,吴昌硕作为晚清画坛之承上启下者,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等均曾得其指授。其作画常以篆籀、草隶笔势入画,所作跌宕起伏,有雄强沉厚之力,亦有古拙朴茂之趣,曾言“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故有诗云“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

  ▲吴昌硕 1917年作 赤城霞 立轴 设色纸本

  出版:《吴昌硕の画と赞》P28,二玄社,1977年。
  款识:丁巳冬杪,吴昌硕年七十四。
  钤印:吴俊之印(白文)、昌硕(白文)、美意延年(白文)
  录文: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图涉颇成趣,太息饥躯人,揖尔出门去。
  说明:青山杉雨旧藏。青山杉雨(1912-1993),名文雄,字杉雨,以字行。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书法家。青山杉雨早期加入西冷印社,多次访问中国进行书法交流,并将中国古代藏品交流展出,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尺寸:135.5×34cm

  此《赤城霞》为吴昌硕1917年所作,是青山杉雨旧藏。青山杉雨(1912-1993),名文雄,字杉雨,以字行。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书法家。青山杉雨早期加入西冷印社,多次访问中国进行书法交流,并将中国古代藏品交流展出,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吴昌硕、王一亭与日本友人合影

  关于梅花,向为文士所钟,可称内心精神之写照,历来亦是咏梅不乏,如无人自香、凄清孤寒、此花幽独、清气乾坤、疏影暗香等,即是闻言梅香扑面。

  而吴昌硕引梅花为平生知己,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其笔下的梅花,有纯水墨的墨梅,有水墨梅花略加淡绿晕染的绿梅,有妍媚的红梅。又多选取直立式构图,充分发挥立轴竖构图的天地格局,强调垂直线与横斜线的穿插,为其代表性题材之一。

  此作数枝梅花中,枝干线条先以淡墨湿笔书写,而后用重墨、焦墨复笔提写,中锋用笔,沉着厚重,力透纸背,与其所书石鼓文之古拙、生涩,甚是吻合。又梅花枝干粗线、细线交错横破,错落变化,杂而不乱,俱显骨力,知其篆籀笔意入画。

  兼施以梅花朵朵,或含苞待放,或凌寒怒放,又形态各异,设色则以洋红和以胭脂点染,苍润自然,大气清雅。

  画中,缶翁题诗“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图涉颇成趣,太息饥躯人,揖尔出门去。”,笔墨奔放,酣畅淋漓,可谓诗书画结合的佳制。

  ▲出版:《吴昌硕の画と赞》P28,二玄社,1977年

  另有吴昌硕作《春风牡丹图》、《奇石香雪图》等,有多次出版著录,笔墨精炼,篇幅所限,好之者亦可前往一观。

  而张大千《观自在菩萨立像》原稿,虽然未署作者名款和创作时间,但据此画的见证者谢稚柳先生的跋语可知,即作于1941年5月至1943年8月张大千二赴敦煌期间。

  ▲张大千 观自在菩萨立像 立轴 设色纸本

  设色纸本立轴
  △题签:张大千摹敦煌壁画观自在菩萨立像原稿神品上上。谢稚柳题跋,光启敬耑。钤印:刘(白文)、光启(白文)
  △谢稚柳题本幅:此张大千在敦煌时所摹唐观自在菩萨壁画原稿。辛未(1991年)初冬,稚柳题识。钤印:稚柳(朱文)、壮暮(白文)
  △刘光启边跋:张大千所摹敦煌观世音菩萨壁画原稿乃盛唐至中唐时期风格。虽未署作者名款及干支纪年,然从谢稚柳跋语所知其作于辛巳(1941)五月至癸未(1943)八月,大千夫子二赴敦煌期间。壬午(1942)九月大千致函稚柳邀其赴敦煌,稚柳时客重庆,翌年春稚柳先生出川北上,经天水过兰州西渡流沙始至敦煌,时至癸未(1943)八月与大千结伴还蜀。谢稚柳居敦煌,每日清晨进窟,午后方出,历时一载,对莫高窟四百余窟洞形塑像供养人题名均详尽笔录,又西千佛洞榆林窟水峡口诸壁画亦作记述。香港大藏家刘少旅所遗大千摹敦煌大画稿有三,一捐上海博物馆,一存其子刘滦处,即此帧也。谢稚柳系此画鉴证者,其跋语足资佐证。刘光启鉴题。钤印:刘(朱文)、光启(白文)。
  说明:
  1. 刘少旅旧藏。
  2.谢稚柳题跋,刘光启题签。
  228.5×96.5 cm.

  张大千在敦煌接近三年的文化苦旅,临摹了众多敦煌壁画,对于敦煌画像的风格,乃至于隋唐的衣服制度,都有很深的理解。此次敦煌之行也成为其艺术之路的分水岭,其画风自此一改之前婉约、甜俗的画风,转以唐风为基调,个中尤为人称道者即其佛像绘画。

  其曾言“别的我不敢讲,但是我在敦煌临了那幺多壁画,我对佛和菩萨的手相,不论它是北魏、隋唐,还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我是一见便识,而且可以立刻示范,你叫我画一双盛唐的手,我决不会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来充数,两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哟!”,可见其佛像绘画功力之如火纯青。

  ▲谢稚柳 题跋

  ▲张大千,敦煌

  ▲1942年,张大千在莫高窟内临摹壁画

  此外,谢稚柳与张大千关系亲密,犹似兄弟。在其兄谢玉岑自知不起后,临终托孤幼弟与张大千,请求其能够将谢稚柳收为弟子。面对老友临终托付,张大千闻之动容,当即表示:“你我交情如同胞手足,你的弟兄就是我的弟兄。稚柳有兴趣学画,我一定尽我所知指点他,不必列名于大风堂;手足之情,不更胜于师弟之谊?”

  而谢稚柳在两岸关系缓和后,来到张大千摩耶精舍,然故友已逝,其不禁挥泪赋诗,曰:“知己犹存海内亲,云天万里隔苍溟。今来洒泪梅丘土,恨不重逢是此生。”,可知彼此情谊,绝非寻常。

  另据刘光启题跋可知,当年张大千的敦煌之行,曾致信相邀谢稚柳同去敦煌研究壁画艺术。翌年春,谢稚柳出川北上,经天水,过兰州,西度流沙,到了敦煌。直至1943年8月,二人结伴还蜀。

  又,谢稚柳居敦煌,每日清晨进窟,午后方出,历时一载,系此画鉴证者,如言“此张大千在敦煌时所摹观自在菩萨壁画原稿”,此跋语足资佐证。其执笔出版的《敦煌石室记》,也成为研究敦煌艺术的最早系统资料,亦见证着二人的友谊。

  另有傅抱石《高山流水》、程十发《哪吒闹海》连环画册页、弘一法师书法、王子武《虎啸图》、《雄狮图》等,篇幅所限,不一而足。笔者亦是蜻蜓点水,提前崭露精彩阵容,自是难免挂一漏万,方家届时可莅临预展现场,一窥究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