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6 15:53:19 来源:雅昌专稿
艺术家常玉
佳士得将于今年 12 月2日推出常玉的《八尾金鱼》作为香港秋拍的领军之作。此作为常玉第一幅、亦是唯一一幅以金鱼为主题材的作品,独一无二。作为常玉的标志性画作,《八尾金鱼》将以1.2亿-1.8亿港元的估价,以及单独专场的形式作为佳士得香港现当代艺术晚拍压轴呈现,势必又会是令艺术界翹首以盼的重要时刻。
1
西方艺术史的每一页都画着女人体。原以为女性身体再也画不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花样了,常玉的“宇宙大腿”就又给女人体的绘画传统加上了动人一页。
不过常玉的特别之处不只在于他善画女体。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无论是在其早年的粉色时期还是中晚年的黑色时期,动物的绘画都有相当的数量。不单有常见的猫、狗和马这些勾起关于家的记忆的动物,也会出现猎豹、鱼、鹰、象,甚至是长颈鹿这些只有当时在异国的动物园里才能见到的奇妙生灵。这是在同时期的中国画家中少有的。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对动物的描画常被看作是一种“小器”或“小趣味”,鸟鱼猫狗总比不上高山长河、历史人物的寓意深远,不过是场景中的一笔生动点缀。但在常玉画中,这些在艺术史中被视作次要的动物形象有了主角的地位,成为了艺术家思想和美学的最佳载体。
常玉笔下的各色动物
常玉对描画动物的喜爱或许是浪漫的性格使然。他少时家境殷实,留学前师从四川的赵熙学习书画,尤其擅长花鸟。出国后,他不曾是传统意义上兢兢战战、勤奋苦读的好学生,没有选择接受正统的学院派艺术教育,而是去到更为自由多元的私立业余美术学校“大茅屋画院”,进入生机勃勃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世界。
2
少时殷实的家境或许将那带着点傲慢的洒脱永远地埋藏在了他的性格之中。那些粉红的女子、粉红猫、粉红马既像一种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又像是对那些沉重严肃绘画题材玩闹般的嘲讽。
常玉在巴黎的居所
然而常玉描绘动物,绝不仅仅为了抒发个人的“小趣味”,而有着更广泛的指涉与更深刻的暗示。就比如仰躺的马和豹子,可以是裸女的变形,裸女亦可以看作动物的分身。无论是女体、动物,还是花朵静物,都仿佛从同样的形状和物质发展而来,彼此血脉相连。
而在常玉众多的动物绘画中,鱼可以说是他个人色彩最为强烈,却又最为隐晦的主题之一。众所周知,常玉一生油画寥寥,出现“鱼”形象的更少,大概只有十一幅。而且其中之“鱼”多是以配角作衬托画面或藉以抒发情感之用,仅有《八尾金鱼》一幅是以八尾金鱼为主题,并采用静物绘画表现动态物象的作品。
常玉《八尾金鱼》
油彩画布 73.8x50.2cm 1930-40年代作
202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估价:1.2亿-1.8亿港元
有别于常玉30年代以粉红与白为主调的“粉红时期”,在《八尾金鱼》中,他以富涵东方民族系谱的鲜明配色调度画面,他采橘红与白为主色,将画布分为上下两大块面,下半为桌,上半为其所依傍的墙。在中心主体上,他以具书法性的遒劲线条,自信地勾勒出一个透明的鱼缸,与八尾在瓶中回旋嬉戏,带有朱砂胭红、白与墨色的小金鱼。
常玉一生致力于在画中做减法,《八尾金鱼》乍看也简单,但许多细节却埋藏着艺术家的功力与巧思。首先最直观的问题:常玉为何要画“金鱼”,而且一生仅有这一幅?
3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追溯一下常玉画这幅画时的生活境遇。与他的大部分油画一样,《八尾金鱼》并没有明确的年份落款,只能通过风格和色彩大致定位在1930-1940年代。
1931年,一直在经济上支持着常玉的兄长常俊民过世,昔日潇洒的艺术浪子也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紧接着,相恋十年的爱人玛素?哈蒙尼耶提出与他分手。
1930年代,常玉与约翰·法兰寇。荷兰作曲家约翰·法兰寇在常玉困难时期伸出援助之手,是常玉后半生的知己与赞助者。
按照很多人的逻辑,常玉应该就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负起对家庭的责任。但他没有。继承遗产之后,常玉如常挥霍,过了一段富足的生活,然后才尝试开始养活自己。某种程度上,常玉拒绝长大——你很难评判,他是太笨拙还是太天真。
但幼年大家庭的关爱让常玉习惯了被宠溺。不能容忍画商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他相继与赏识他的画商亨利?皮埃尔?侯谢乃至整个艺术市场渐行渐远,日渐潦倒和困窘.
不过此时常玉还没有落魄到底,也还没扔下贵公子的身段和心气,他还有钱买亚麻布来作画,甚至还希望用某些类似心理暗示的方法来使自己“转运”。例如他曾画过一幅水彩花卉,花瓶上则很少见地画了财神和两枚铜钱,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财神身上,所有意象连起来便是“常玉有钱花”。
常玉《白瓶海芋》1920-30年代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而《八尾金鱼》很可能表达的也是相同的意思。金鱼源于中国,在东方社会文化,金鱼常带有“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的吉庆寓意,其形象亦常出现在皇室、贵族使用的杯具、器皿之上。而在西方文化中,金鱼的含义直白得多,它们代表了幸运及财富的寓意。
常玉还特地画了8尾金鱼,在中国民间社会,“八”亦讨了“发”的口彩,象征财富,两者放在一起,不难看出常玉渴望手头更加宽裕的心思。
《八尾金鱼》局部
4
在外漂泊的人什么时候最思乡?
答案或许有很多种,但大抵都是不如意的时候。
在画《八尾金鱼》时的常玉,想必是思念着故乡的。这一方面是对家族经济支援的长期依赖,另一方面也是对幼时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怀念。
所以在桌面上头,常铺陈着一块带有中国纹饰的刺绣织布,提醒了我们常玉出身的家庭,回顾其30 至60 年代的作品,这块织毯不断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在30 年代的《粉红裸女卧像》、40年代的《绿意》、50年代的《聚瑞迎香》均可见,此使得此对象不仅仅为一个被绘画的对象物,更带有一深层的指涉。
《八尾金鱼》局部
常玉《聚瑞迎香》1950年代作
美学评论家蒋勋曾说:“常玉旅居异国四十余年,他的乡愁随着岁月,越加浓烈,而乡愁其实并不具体,也许并不是土地、人民这些抽象的概念,更不会是世俗浅腐的国家或民族的笼统意象。乡愁有时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曲调,盘桓萦绕,挥之不去,乡愁可能是常玉画中的一片红,喜气却又寂寞。”
而乡愁在此,亦更或是这块随常玉飘洋过海,随身携带的织毯。作品呈现一种生活的闲适、优游的趣味,透过那富丽动人的色彩,常玉亦悄悄地诉说了对于故乡的思念。
或许是乡愁及生活上的困苦的影响,常玉在四、五年代之后的作品,总是刻意把动物的体积缩小,在深远无垠的空间衬托下,流露淡淡的孤独和寂寞。而他也再没有用小把戏来改变自己生活运势的幻梦,选择直面残酷的生活。在被孤寂彻底吞没前,《八尾金鱼》仍是心怀热情和天真的。
5
喜爱做菜的常玉曾说:“欧洲绘画好比一席丰盛的菜肴,当中包含了很多烧烤、煎炸的食品以及各式肉类。我的作品则像是蔬菜、水果及色拉,能帮助人们转换及改变对于欣赏绘画艺术的品味。许多当代画家们总带点欺骗地以多种颜色作画,我不欺骗。”
常玉将自己的绘画风格喻为清淡的水果色拉,在他的作品里,没有赘言,笔笔均有其意义,没有繁复多样的色彩,他试图用最低限的色线,言说他的信仰、阐述他的世界,当中动人的光华却未曾被削减,历久弥新。
1960年代的常玉與美國攝影家Robert Frank在巴黎合影
如同常玉的忘年之交暨知名摄影师法兰克(Robert Frank)所说:“常玉的作品是他生命的重心。他的画作抒发着爱、孤寂,以及对遥远祖国的思忆。他把安详遨游于生命间的灵魂,给予他画中的花卉、女人、鱼及豹。”
常玉的大胆用色与舒放流畅的线条,他笔下的《八尾金鱼》,与马谛斯亦曾在盛年时创作《金鱼》相比,多了一分恬静的优雅。他将东方的文人气质与富丽的民族色彩完美交融,取得一自然完满的平衡,东西争辉各显特色。
亨利·马蒂斯《金魚》 1912 年作
莫斯科 普希金博物馆藏
《八尾金鱼》一作来源有序,最早为常玉摄影家好友法兰克珍藏。1997年苏富比为其举办了一场重要的个人专拍,当中呈现常玉21件作品,此珍稀的《八尾金鱼》在当时为该专拍的封面作品,其后被收录在多本常玉画册之中,并曾被选用为耶鲁大学的“常玉奖学金简介手册”的封面,其重要性与代表性不喻自言。
常玉在《八尾金鱼》呈现对线条、色彩的抽象美感之外,舍弃极致的表现主义或形式主义方式,成为两者之间的连接点,成就艺术上一种大境界、大开拓,为后来几代的中国现代艺术家奠定了一种完美范例及艺术高度。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