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4 16:29:48 来源:同古堂
文/同古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宗苍所绘的《弘历抚琴图》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识“松石流泉间,阴森夏亦寒。构思坐盘陀,飘然衫带宽。能者尽其技,劳者趁此闲。谓宜入图画,匪慕竹皮冠。”…
▲上海工美25周年庆典拍卖会 乾隆御用“内府图书”宝玺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上海工美
乾隆:其实我是个读书人
文/ 同古堂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宗苍所绘的《弘历抚琴图》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识“松石流泉间,阴森夏亦寒。构思坐盘陀,飘然衫带宽。能者尽其技,劳者趁此闲。谓宜入图画,匪慕竹皮冠。”,诗中“劳者”羡林泉之宜致,趁此余闲,不慕“竹皮冠”,甚有文人隐逸自适之风。
“劳者”即乾隆皇帝,其尝自谓“亲理万机,孜孜不倦,五十余年如一日”,忧劳国事,无怠无荒;“谓宜入图画”,或以己入画,亦可引申为寄情“书画翰事”之意;“竹皮冠”则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以竹皮为冠,故又谓“刘氏冠”。
可见,乾隆皇帝虽作为一国之君,然“好古之心”,“文人之逸”甚矣,可谓“一往而情深如故也”,其亦曾言“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来,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
▲张宗苍《乾隆抚琴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遍观历朝君王,尚武者“刘项原来不读书”,崇佛者“南朝四百八十寺”,尚文者则往往“雅好丹青,极尽搜求之能事”。
而乾隆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确持以“书卷艺事”为尚,其一生作诗四万余首,御临书帖画作甚多,所使用印章,也有一千八百余方,为帝王之最。内府所藏历代古籍善本、书画碑帖等,其数之丰,规模之巨,亦堪称蔚为大观。
其中,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所著录者,已是集大成之旷古巨著。纵使“好文多艺”如唐太宗、宋徽宗、元文宗等皇帝,也惟有自叹弗如。
▲《乾隆帝写字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又因内府藏书画,数量至多,只得分宫储藏,如内廷的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随安室,外朝的南薰殿、茶库,宫外的西苑、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以及各行宫等数十余处,不一而足。
乾隆皇帝亦“因画名室,以志真赏”,如其据内府所得董其昌藏画,而取董氏之“画禅室”斋名,并诗云“泠然池上居,亦名画禅室。墨妙收香光,仍于室中秘(叶)。……名画集大观,雪溪古无匹。……万几值清暇,遂以消永日。”,另有三友轩、四美具等,皆是寄意于诗文书画。
▲《是一是二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内府所藏稀珍,据乾隆所书“题签、记事、跋言、题诗”亦或“鉴藏钤印”等数量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持续性,则可知其政事余暇,甚是勤于鉴赏,以及所标榜之“文人”审美旨趣也多雅致。
而鉴藏书画时,乾隆皇帝钤印有其习惯及特点,其鉴赏玺印可分为收藏鉴赏章、闲章(部分为宫室章)、乾隆名号章等,个中数量则以“收藏鉴赏章”最为少见,如内府书画之宝、内府珍秘、内府图书,天府珍藏、秘殿珠林所藏等,可知其珍,迥异于其余闲章。
上海工美二十五周年庆典拍,即征得乾隆鉴藏宝玺“内府图书”,为其常见又甚为重要的鉴藏玺印,而钤盖亦“各有定所”,或为骑缝章,或为压角章,以志鉴藏或御用,部分颇似宋徽宗宣和御府钤印。另据此印所钤内府藏“乾隆御临之作”、“历代传世翰帖”、“本朝名家书画”等,可窥知其颇为自得文人书卷气,殊为可贵。
▲Lot 0144 清 乾隆御用「内府图书」宝玺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出版:《清代帝后玺印谱 乾隆卷》第五册卷一第28页,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出版。
著录:见清《石渠宝笈》著录的内府所藏书画,提及钤有此方「内府图书」印章的有如下各例:
1.乾隆丙寅御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册
石渠宝笈初编附列朝人书册上等,藏三希堂。
2.未知年份御题苏轼阳羡帖一卷,素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五卷,藏干清宫。
3.未知年份赵孟頫洪范授受图并书一卷二幅,素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六卷,藏干清宫。
4.乾隆丙寅御临文徵明前后赤壁赋一卷,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六卷,藏养心殿。
5.乾隆葵酉御笔南苑双柳树赋一卷,宋笺本。
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六卷,藏养心殿。
6.乾隆葵酉临王羲之草书一卷,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六卷,藏养心殿。
7.乾隆乙亥临苏轼妙高台诗帖一卷,宋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十六卷,藏养心殿。
8.乾隆丙寅董邦达画御制三希堂记意一轴,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二十二卷,藏养心殿。
9.未知年份张若霭画水仙一轴,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二十二卷,藏养心殿。
10.乾隆十一年余省画芦雁一卷,宣纸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二十三卷,藏养心殿。
11.乾隆己亥、丁卯御题兰亭八柱帖八卷 兰亭八柱第一 唐虞世南临兰亭一卷,麻纸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二卷,藏重华宫。
12.乾隆丙寅御临赵孟頫书洪范一卷,宣纸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四十四卷,藏宁寿宫。
13.未知年份御临文徵明书苏轼赤壁二赋一卷,宣纸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五十一卷,藏重华宫。
14.未知年份御笔画玉兰一轴,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五十一卷,藏宁寿宫。
15.乾隆戊辰御题张择端清明易简图一卷,绢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五十四卷,藏宁寿宫。
16.未知年份乾隆御题文徵明仿李成溪山剩雪图,素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五十六卷,藏宁寿宫。
17.乾隆十一年丁观鹏画唐明皇击鞠图一卷,宣纸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六十一卷,藏宁寿宫。
18.乾隆丙寅御临钱选双鹅图一卷,宋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七十卷,藏弘德殿。
19.乾隆丙寅御临董其昌畸墅诗帖一卷,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七十卷,藏弘德殿。
20.乾隆壬申御临王羲之帖一卷,金粟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七十卷,藏弘德殿。
21.乾隆甲申御题名画荟珍一册 分别为绢本、宋笺本、素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七十五卷,藏懋勤殿。
22.乾隆丙寅御临宝闲堂帖一册,宣德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七十六卷,藏西苑灜台。
23.乾隆壬寅御临王宠仿晋唐法书二册,宋笺本。
石渠宝笈续编第八十三卷,藏长春园狮子林。
24.乾隆乙丑御临王宠出师二表一卷,金粟笺本。
芙蓉石
说明:
1.「内府图书玺」是八田兵次郎旧藏,为日本大正时期大阪著名中国书画收藏家,自号「西洞主人」,其收藏以明清书画为主,部分收藏曾以《西洞清赏》、《西洞清玩》之名著录出版过。
2.此方「内府图书」朱文四字方章,为清高宗乾隆皇帝御用玺印。常见于乾隆所藏前朝书画名迹或乾隆制书画作品之上,北宋徽宗曾有「内府图书之印」,作为其收藏印使用,清高宗此印或延其制。
来源:日本八田兵次郎旧藏
??
▲Lot 0144 清 乾隆御用「内府图书」宝玺
▲Lot 0144 清 乾隆御用「内府图书」宝玺
此“内府图书”玺印,材质为寿山芙蓉石,包浆浑厚,质地莹润通透,似玉非玉,有美玉莫竞质感。章顶随形雕刻荷塘小景,其中荷塘以开丝技法,作水波粼粼状,层次清晰,线条韵动流畅,构图亦是精妙,荷花、荷叶穿插适宜,荷梗欲直欲挺,似摇曳风中,荷花花瓣则欲紧欲密,使人夺“十里荷塘”之想。
印文阳刻“内府图书”,线条横平竖直处流畅,圆弧处婉转,运刀硬朗遒劲,予之挺劲朴拙与含蓄。章法上颇为讲究对称美感,如“内”、“图”、“书”三字,结构对立又统一,“府”字亦是取汉印平和之态,即结体疏朗,刀法精熟,印风清丽刚健,知其刀工技法,非出于俗手。
▲Lot 0144 清 乾隆御用「内府图书」宝玺,钤印,拓片
此宝玺于《清代帝后玺印谱 乾隆卷》、《乾隆宝薮》、《嘉庆宝薮》、《道光宝薮》中,皆可见明确之著录。对比实物,体量亦或篆法布局,皆完全吻合。
另据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郭福祥考,“此玺在《乾隆宝薮》中标注为‘寿山石’,而在《嘉庆宝薮》和《道光宝薮》中则标注为‘洞石’”,材质亦一致,可知为乾隆玺印之遗存。
关于“洞石”,旧时为寿山石中“质地通透温润者”俗称,如寿山田黄石、将军洞芙蓉石等,清宫著录多见,现在则为与无根而璞之“掘性独石”区分,而称之。
不完全考,此宝玺钤盖于内府所藏《石渠宝笈》著录字画,即有数十余件,包括奉为神品,列名“三希”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唐虞世南临兰亭帖》等,另有苏轼《阳羡帖卷》、赵孟頫《洪范授受图并书卷》、张择端《清明易简图卷》等传世名翰。
可见此玺印,意义之大。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珣《伯远帖》,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虞世南临兰亭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宝玺亦钤于本朝名家书画,如董邦达《御制三希堂记意轴》、余省《芦雁图卷》、丁观鹏《唐明皇击鞠图卷》等。乾隆性喜笔墨,自然与词臣等,多有鉴藏唱和,而本朝中如宫廷供奉画家或处江湖之远享大名者,自是皆庋藏入内府。
乾隆御制或御临之作,钤有此玺数目最多,如《御临文徵明前后赤壁赋图卷》、《御笔南苑双柳树赋》、《御临王羲之草书》、《御临苏轼妙高台诗帖》、《御临赵孟頫书洪范卷》、《御笔画玉兰轴》、《御临钱选双鹅图》、《御临董其昌畸墅诗帖》、《御临王羲之帖》、《御临宝闲堂帖》、《御临王宠仿晋唐法书二册》、《御临王宠出师二表》等,此足可见乾隆以其书画御作,列入内府图书并藏的文人情结及意图。
历朝以来,藏入内府珍藏的书画作品,多是声名至隆,又艺事皆精的文人巨擘,而乾隆虽贵为帝王,其内心“外王内圣”的追求却甚为强烈,所以其能诗善画,自然也希望以“十全老人”、“无所不通”等“除帝王以外的身份”流芳后世,成为真正“千古一帝”。
不错,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郎世宁《弘历采芝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内府图书”,名字应即源于宋徽宗宣和御府鉴藏宝玺“内府图书之印”。与乾隆一样,宋徽宗也常与臣工鉴赏书画器物,《宋史》一一四卷《礼志十七》有载“陈累朝御书、御制、晋唐书画、三代古器,次宣皇太子、宰臣以下观”。
▲宣和御府印“内府图书之印”钤印位置
近现代时期,由于时势多变,兵燹不断,乾隆宝玺零落漫毁,百不存一,而此“内府图书”玺印,无论是使用频次之多、内府鉴藏的佐证与制度完善,以及乾隆“文人”心迹的表露等,皆有重要价值,不可不察。
此外,相较于其他诸朝,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盛极一时,民间传世名迹几乎访求殆尽。因此,得益于内府所藏卷帙浩繁,“内府图书”宝玺自是钤印天下巨迹,也有特殊意义。
除了乾隆御用“内府图书”宫廷宝玺外,上海工美拍卖亦征得张在辛刻高凤翰常用印,吴先声刻王原祁常用印等,可谓文人用印典范。
▲Lot 0142 清康熙 张在辛刻 田黄石 高凤翰常用印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印文:高仲子,边款:卯君作。
出版:
1.小林斗盫编《中国篆刻丛刊》笫九卷林皋、高凤翰、张在辛,日本二玄社1983年。
2.《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清代徽宗印风》上册,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
著录:
(1)《南艺学报·艺苑》(季刊,南京艺术学院《艺苑》编辑部编),1982年第一期(总第十一期),见第49页。
(2)《扬州八怪现存画目》,王凤珠,周积寅编,第106页,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6月。
(3)《扬州八怪题画录》,蒋华编,第388页,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2月。
(4)《扬州八怪考辨集》,薛永年编,第65页,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3月。
(5)《高凤翰绘画研究》,庄素娥著,第340页,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6年11月。
来源:园田湖城旧藏。
说明:
1.园田湖城(1886-1968),名耕作,通称穆,字清卿,号湖城、平盦,日本滋贺县人。对中国文物,尤其对中国古印、印谱、印藉的鉴赏与收藏倾力尤巨,被誉为中国古印研究第一人。
2.高凤翰钤用「高仲子」——印所见书画著者如下:
(1)青岛市博物馆藏 康熙五十六年高凤翰作《花卉册》十开。此册辑入《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高凤翰》。高凤翰年谱,页100。
(2)上海博物馆藏 康熙六十年高凤翰作《杂画册》十二开。此册辑入《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高凤翰》、《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三册。高凤翰年谱,页132。
(3)山东省博物馆藏 康熙六十年高凤翰作《菊花》册页。此册辑入《高凤翰书画集》。高凤翰年谱,页134。
(4)山东省博物馆藏 康熙六十一年高凤翰作《花卉》册八开。此册辑入《高凤翰书画集》。高凤翰年谱,页137。
(5)雍正甲辰高凤翰作偶然寄意册 册页十二开纸本。北京匡时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扬州画派作品专场》Lot1057,成交价RMB 7,130,000。著录:《知鱼堂书画录》。
(6)雍正甲辰作《偶然寄意》册页 十二开 设色纸本。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绘画Lot1613。成交价:RMB4,715,000。著录:程琦著《萱晖堂书画录》(画)187-191页,1972年1月出版。
(7)上海天衡2010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Lot0479高凤翰四景山水册十三开,成交价:RMB4,088,000。
??
高凤翰为“扬州八怪”之一,又与潘西凤、沈凤、高凤冈合称“四凤”,其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四十余个,此印“高仲子”即为其一,而边款“卯君作”,知为张在辛。
▲Lot 0142 清康熙 张在辛刻 田黄石 高凤翰常用印
▲Lot 0142 清康熙 张在辛刻 田黄石 高凤翰常用印,钤印,拓片
张在辛书工篆隶,画入逸品,又兼经金石篆刻,有印相轩印谱,著隶法琐言、隐厚堂诗集等。其与王渔洋、魏禧、王岱、曹贞吉、尤侗、朱彝尊,高凤翰、金农等人,研究绘画、篆刻,又论诗谈文,可谓集名流所长,遂得“扬州八怪”之奇风。
其父张贞,官翰林院待诏。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举博学鸿诃,不赴。其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亦精金石篆刻。
作为齐鲁印派的代表人物,张贞、张在辛父子,填补了徽派、如皋派没落后浙派兴起之前的空白,对后世流派亦有深远影响,为清朝印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凤翰(1683-1749)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山东胶州人。晚年右臂病废,故又号“丁巳残人”等,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和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而高凤翰诗文、书画、金石篆刻、藏砚,皆可称道。其诗青年时代即负盛名,为王士祯(即王渔洋)所激赏,后受渔洋遗命成为私淑弟子;其书画则工花卉山水,得宋人雄浑之神及元人静逸之气,造诣精深;其篆刻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沈凡民及其手;其嗜砚,藏砚千,郑燮曾刻“砚田生计”相赠,边款“西园工诗画,尤精印篆。病废后用左臂,书画更奇。余作此印赠之,竟忘其雷门也。郑燮并志”。
郑燮对高凤翰艺事极为推崇,曾作诗,赞言“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交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其亦题《高凤翰画册》,称其“笔墨之妙,古人或不能到,予何言以知之。弟郑燮板桥。”
高凤翰与张在辛亦有匪浅交游,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贡士篇》所载即以其与张在辛逸事而作。山西省博物馆藏有高凤翰书《行书张在辛赤壁赋书画卷引首》。
考《高凤翰年谱》P83,载“高凤翰书法、绘画、治印得益于卯君(即张在辛)甚大,张在辛年长高凤翰32岁,是高凤翰南行前关系最密得益最大的一位益师良友”。
高凤翰曾有诗《重过安丘吊杞园先生》,其中“杞园”即张在辛父张贞。
另《高凤翰年谱》P84,有载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年,1713年)“二月,先生专程赴安丘张贞、张在辛家作客,留24日,卯君为先生刻印30方,先生作诗答谢”。此“高仲子”或即此时所作。
《高凤翰年谱》P32,亦有载“癸巳三月,省试东还,过安丘张卯辛兄弟家,留24日而别,共得篆刻30颗,作小言28字谢之”。
▲《高凤翰年谱》P83-84
而《高凤翰年谱》P137,高凤翰作《花卉》册八开,其中有载“戏用唐人荷叶兼披麻皴技法,写于竹西亭,「墨戏·高仲子」,按此画今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刊《高凤翰书画集》”,可知,高凤翰,亦作高仲子。
《高凤翰年谱》P12,有“仲威”条目,载“先生有印‘仲威亦字西园’,行世不远,鲜为人知。”,“西园”条目,载“先生以故里南三里河村居处家宅内实有的西园,立字西园”。
据此,或可推测“仲威”与“仲子”字号应有关联。其兄高凤彩,字羽长,故高凤翰亦曾有“羽中”字号。
▲《高凤翰年谱》P137,P12
此“高仲子”印所见书画著者颇多,如《高凤翰年谱》P100,青岛市博物馆藏,康熙五十六年高凤翰作《花卉册》十开。此册辑入《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高凤翰》。
亦或《高凤翰年谱》P132,上海博物馆藏,康熙六十年高凤翰作《杂画册》十二开。此册辑入《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高凤翰》、《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三册。以及《高凤翰年谱》P134,山东省博物馆藏,康熙六十年高凤翰作《菊花》册页。此册辑入《高凤翰书画集》,不一而足。
而拍场中,嘉德2012春拍,高凤翰1724年作《偶然寄意》册页十二开,以及上海天衡2010年春拍,高凤翰作四景山水册 册页 (十三开),亦钤有此印,可作参考。
《偶然寄意》册页第三开中,有高凤翰题识“曾于安丘张卯君(即张在辛)处见王庶柴为写梅花小照,细秀中仍饶苍劲,真得古作者法。此幅妄意效之。南村。(即高凤翰)”,亦可作“高张”交游佐证。
▲高凤翰1724年作《偶然寄意》册页十二开,嘉德2012春拍,成交价:471.5w
▲高凤翰作四景山水册 册页 (十三开),上海天衡2010年春拍,成交价:408.8w
此印著录累累,最早可考至1983年小林斗盫编《中国篆刻丛刊》笫九卷“林皋、高凤翰、张在辛”,殊为难得。而且,印文“高”字为白文,“仲子”二字为朱文,朱白结合,含蓄古拙,也得逸趣,知张在辛篆刻造诣之深,材质为珍贵寿山田黄石。
秦祖永《桐荫论画》曾评介高凤翰“离奇超妙,脱尽笔墨畦径,法备趣足,虽不规规于法,而实不离于法。”,更可知其常用印之意义。
另有吴先声刻王原祁自用印,同样少有。
▲Lot 0143 清初 吴先声刻 芙蓉石 王原祁常用印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印文:期仙庐,边款:石岑
出版:
1:王季迁编《明清画家印鉴》P34第55图,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12月。
2: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P47第83图,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说明:
1.吴先声,字实存,号孟亭,又号石岑,古郢(今湖北江陵)人。自小即有印癖,苦于无师承,不辨美恶,自曰「随人脚跟,初无定识,家贫蓄书不多,不见古人,不知精意所存也。既而得阅原版顾氏芸阁谱,心摹手追,积有数年,向所得意者又弃去矣。」所作印沈稳恬静,饶有乘韵。生平著有《印证》、《敦好堂论印》各一卷。
2.参考数据(王原祁钤此「期仙庐」印所见画作举例):
(1)王原祁仿吴镇江山晓霁一卷 水墨纸本,纵九寸三分、横一丈二尺五寸五。原画著录: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第十六卷P7581,故宫出版社2012年8月。
(2)康熙四十年(1701)王原祁仿王蒙山水立轴 水墨纸本,纵95.7cm、横49cm,原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3)康熙四十一年(1702)王原祁作昌黎诗意图轴 设色纸本,纵97.5cm、横54.3cm,原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4)康熙四十一年(1702)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轴 水墨纸本,纵120cm、横50.5cm,徐俊卿旧藏、吴湖帆递藏。此轴出版于《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专集 第一种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书画集》NO.316,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
来源:园田湖城旧藏
??
王原祁为清初正统画派的中坚人物,其与“王时敏、王翚、王鉴”并称“四王”,又与吴、恽二人等,合称“清六家”,可谓名重一时。其为王时敏孙,画学承继家法,后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
▲Lot 0143 清初 吴先声刻 芙蓉石 王原祁常用印
此印印文“期仙庐”,边款“石岑”,知为吴先声为王原祁所篆。吴先声长于篆刻,其作沉稳恬静,饶有秀韵,与同时的沈世和相近。
康熙二十六年其曾著有《敦好堂论印》一卷,三十四年成《印证》一卷,论印崇尚秦汉而不泥于秦汉,要求追求意理,通其规律。尝称:“汉印中字有可用者,有断断不可用者,总之,有道理则古人为我用,无 道理则我为古人用。徇俗则陋,泥古则拘。”,又《敦好堂论印》中言:“印章小技,实本性情。学汉印者须得其精意所在,取其神,不必肖其貌,斯为善学古人者矣。”,知其于篆刻,甚有见解,亦不泥于古法。
此王原祁“期仙庐”常用印,见钤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其诸多画作上。如王原祁作《仿吴镇江山晓霁卷》、《仿王蒙山水立轴》、《昌黎诗意图轴》等。
▲王原祁《昌黎诗意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原祁《昌黎诗意图轴》,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原祁《仿王蒙山水立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原祁《仿王蒙山水立轴》,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吴先声刻白文印,字法虽少见变化,然章法得宜,线条爽利,甚是清新明快。而印文“期仙庐”与王原祁秀雅脱俗之山水画作,可谓相得益彰。
此外,王原祁出身书香权贵之家,曾祖父王锡爵,祖父王时敏,叔父王掞等,皆有大名,而家族又几度遭遇兴衰变故,或许王原祁内心亦产生“隐逸”情怀,暂未细考。不过,王原祁常年“摹古”习作,自然对“元四家”的隐逸及高节,有所触动。
此印名家篆刻,名人使用,材质为寿山芙蓉石,印钮也颇为可爱,亦是难得之物。
上海工美二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另有其余佳品,篇幅所限,不一一而足,好之者可莅临前往,一窥究竟。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