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明代“最牛”文人都怎么喝茶?

时间:2020-11-5 17:29:12  来源:同古堂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 闻香探韵——珍藏级普洱老茶专场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保利拍卖

  明代“最牛”文人都怎么喝茶?
  文/ 同古堂

  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诚然如斯,闲适时,香茶一杯可解乏力,烦忧时,一壶春暖,翠叶烟腾,识得此中滋味,则可觅来无上清凉。

  以明中期为例,吴门画派大兴,执画坛牛耳,诸如文徵明、唐寅、祝允明、沈周、钱榖等人,皆有盛名,画艺精湛,诗文出众,然诸文士亦无不以“茶事”为逸。

  如唐寅因卷入“科场舞弊案”,举业失意,此后隐逸于桃花庵中,纵情山水,煮茶论画,而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雅誉。其作《品茶图》,山涧飞泉直下,山下林中茅屋,童子蹲坐炉边,扇火煮茶,其则悠闲中坐,左手执书卷,右手握茶盏,翛然之态,溢出画外。茅屋外,茶山蓊郁,茶树层叠,知有乾坤清气。

  画上,其题识七言绝句,诗云“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候自嘉。”,可见六如居士以茶为伴,得“种茶、摘茶、煮茶、品茶”之清幽。

  ▲唐寅《品茶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其《事茗图》,画中屋外群峰云雾缭绕,屋前溪水弯曲汩汩,宛若世外桃源,屋内童子煮茶,缓烹慢煎,侧屋几案上则置茶具若干,屋舍主人临窗品茗,门户大开,而屋旁木桥,执杖老者缓缓而至,似为茶事而来,身后小童怀抱古琴,画面恬淡,富有高士生活气息。

  画上,唐寅题诗,诗云“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流水有声,茶意盎然也。

  ▲唐寅《事茗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落花诗册》中,诗云“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也有“一缕烟茶”之语,和者不乏,如文徵明、徐祯卿等。

  而文徵明为吴门主风雅数十年,亦嗜茶如痴,曾有言“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其笔下《品茶图》题诗,则云“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后又跋言“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徵明制。”,引之为佳话。

  ▲文徵明《品茶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作《惠山茶会图》,茶会置于野石清泉旁,又“注泉于王氏鼎,三沸而三啜之”,自然山水与茶人融为一体,谈茶论道,颇是有“天人合一”之感。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考,文徵明茶诗不下百余首,如曾诗云“解带禅房春日斜,曲栏供佛有名花。高情更在樽罍外,坐对清香荐一茶。”,亦或“苍苔绿树野人家,手卷炉薰意自嘉。莫道客来无供设,一杯阳羡雨前茶。”,皆可窥知。

  其子文嘉,也多有品茶画作,如《草阁延宾图》,著于《石渠宝笈》中,可见茶事之盛。

  无怪乎文徵明《茶具十咏图》中,言及“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会。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第自其高下,以适其幽闲之趣。”

  唐寅与祝允明之“猜茶谜”逸事,更为人所乐道。某日,祝允明应邀做客,唐寅出题考之,胜者其将予以上等茶叶待之。其字谜为“言对青山说不清,二人土上说分明。三人骑牛牛无角,一人藏在草木中。”

  闻言,祝允明略有思索,随即微笑道“倒茶来”,原来谜底为“请坐,奉茶”。唐寅亦请其上座,示意童仆沏好佳茗奉上。

  沈周则曾绘《汲泉煮茗图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颇如倪瓒所言之“汲泉以煮茗,遐哉遗世心。”

  ▲沈周《汲泉煮茗图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榖《惠山煮泉图》则图绘与友人品茶赏景谈天,三童一汲方池惠泉,另二于松下煽火备茶之景。

  ▲钱榖《惠山煮泉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文士“以茶为逸”,潇洒怡然之风,又如王问、仇英、丁云鹏等,皆有类似“品茗”画作。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徵明曾孙文震亨《长物志》关于“茶趣”即有诸多着笔。

  明戏剧家高濂《遵生八笺》中,关于茶室、茶具、茶水等,亦皆有讲究,“侧室一斗,相傍书斋,内设茶灶一,茶盏六,茶注二,余一以注熟水。茶臼一,拂刷净布各一,炭箱一,火钳一,火箬一,火扇一,火斗一,可烧香饼。茶盘一,茶橐二,当教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

  茶事雅趣,茶具尚且如此细致,恐污耳目,茶叶自是甚焉。茶叶品类繁多,其中陈年普洱、老白茶等,文化底蕴深厚,尤得茶人欢喜。

  乾隆皇帝曾有诗云“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言指品饮“普洱”,“茶圣”陆羽也不及也。

  嘉庆皇帝亦有诗“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清寒。”,诗中“月团”为普洱茶饼。

  而老白茶为“北苑贡茶”,灵气所钟,宋仁宗赵祯尤喜,其与普洱,亦隐隐有并重之势。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闻香探韵——珍藏级普洱老茶专场”,即撷选诸多珍品陈年普洱与老白茶,囊括印级茶、七十年代大叶青饼、八八青、厚纸8582青饼、南糯孔雀、文革期老白茶、九十年代老白茶牡丹等,皆是难得名品佳饮。

  ▲LOT.4236 五十年代大红印
  数量:1片  估价:60-85万

  红印圆茶是“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的第一批产品,其代表了国营化生产及计划经济时代的开始,不只是当前普洱茶国营厂茶品系列中的翘楚,也是代表着国营厂介入云南茶叶生产的良好开端。

  五十年代大红印圆茶,外包装采用手工棉纸、木模印刷,包装纸印有“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中茶牌圆茶“、“八中茶”标志且“茶”字为红色,象征着红色江山生生不息,属现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也被称之为现代普洱贡茶。

  这款五十年代红印圆茶,经过近70年干仓陈化,散发着迷人陈韵。其采用易武正山优质的茶青制成,饼型匀称,条索肥硕饱满呈深褐色,茶面油光,茶汤浓稠,栗红透亮, 樟香强劲药香明显 ,茶气十足,饮后体感明显,茶气在身上流窜,整个人身心愉悦。因其优越的品质使其成为“可以喝的古董”,是勐海茶厂现代普洱茶史上笑傲群雄的依据之一,可谓普洱茶收藏者们奢求珍藏的茶品。

  ▲LOT.4254 六十年代末期八中黄印
  数量:1片  估价:7-15万

  此茶品是黄印家族系里的七子八中黄印,于勐海茶厂60年代末期所生产,是印级茶与七子饼茶交替时期的产品。八中黄印的茶青经过拼配而成,以中壮为主,掺入嫩芽,也是现代拼配普洱茶工艺的始祖。

  此组茶品饼面匀整油亮,入口稠厚顺滑,淡淡药樟香味,两颊生津明显,喉韵甘润,回味无穷。

  ▲LOT.4225 七十年代大叶青饼
  数量:1筒  估价:15-28万

  “七十年代大叶青” 产于七十年代初。选用勐海茶区,乔木大叶制作,经过近五十年转化,茶汤酒红透亮,口感顺滑,药香显着持久,体感明显,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老茶。

  ▲八八青饼系列

  ▲LOT.4205  八八青饼早期
  数量:1筒  估价:55-85万

  ▲LOT.4213  八八青饼 苹果绿 89-92年
  数量:1筒  估价:35-60万

  ▲LOT.4222  八八青饼 薄纸7542
  数量:1筒  估价:18-45万

  ▲LOT.4249  八八青饼 薄纸7542 末期
  数量:1筒  估价:45-65万

  八八青饼是纯干仓普洱茶的鼻祖,亦是勐海茶厂的经典茶品。是对勐海茶厂在1989年至1991年生产的一批7542青饼的称谓,它的规格是每饼357克,7饼一筒。包装纸为手工棉纸,印有八中绿色“茶”字。

  “7542”的前2个数字是代表配方的年份,第三位数代表茶青的级别,第四位数是茶厂代码。7542即:1975年的配方,4级茶青制作,2是代表勐海茶厂出品。

  此专场八八青饼批次齐全,均为干仓存放,梅子香是它特有的代表。它以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叶洒面,茶饼乌黑油亮,经过三十年陈化转变,正是茶质转化高峰期。汤色浓稠透亮,梅子香气纯正持久,茶气十足,经久耐泡,饮后体感明显。经典的老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消耗,数量日益减少。如今干仓的八八青饼,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茶品,更是一饼难求。

  可以说,八八青饼见证了普洱由买方市场转向收藏投资,而行情高涨的过程。其经过品饮,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加上有效的宣传推广,价格暴涨千倍,成为茶界投资逸事。

  ▲LOT.4253 八十年代首批厚纸8582青饼
  数量:5片  估价:45-65万

  八十年代首批厚纸8582青饼是80年代七子饼中,极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1985年开始生产的一款出口香港的定制茶,茶品的唛号就称之为8582。

  此茶干仓存放,茶饼外观油亮润泽呈红褐色,茶汤偏深栗色,樟香味十足,水性柔软顺滑,是普洱茶爱好者收藏之佳品。

  ▲LOT.4216八十年代商检熟
  数量:1筒  估价:12-18万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有一批普洱熟茶由云南省茶叶公司,销往香港及海外,故在每筒竹壳上贴有绿色“中国商检”字样。此茶干仓储存,外形色泽褐红,韵香突出纯正,其滋味醇厚,饮后口感饱满,回甘生津持久,淡淡的药香,韵味绵长,在时间的沉淀中,越陈越香。

  ▲LOT.4218 2005年南糯孔雀
  数量:7片  估价:2.2-3.5万

  孔雀系列青饼是勐海茶厂分别选用勐海境内的五大茶山:勐海、勐宋、布朗、巴达、南糯等地茶箐为原料精选制作的产品,虽然山头不同,茶性各异,但都具有勐海普洱茶的品质,都是茶中的金孔雀。

  此款为2005年南糯山贡饼茶,选用南糯山普洱茶箐为原料,饼面色泽油润显金毫,茶心肥壮,条索均匀,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醇鲜爽,回甘好,香气高扬独特,陈香味足。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而且老白茶与陈年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愈是醇厚香浓,茶汤转为栗红,茶性则由凉转温。宋人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中,有载丁谓评介白茶“甲于天下”。

  其之价昂,清人周亮工于《闽小记》中,也载“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

  ▲LOT.4262 文革期老白茶
  数量:1盒  估价:4.8-6万

  文革期老白茶,散茶为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后期新包装,8g/泡,一盒共25泡。此款老白茶,存量稀少,经五十余年陈化,寒性完全褪去,茶性温和,茶汤呈酒红色,甘甜厚滑,杯底药香馥郁,煮后药香更显,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可饮用可珍藏。

  ▲LOT.4266 文革期老寿眉(袋泡茶)
  数量:2盒  估价:4-6万

  此款文革期寿眉袋泡茶,为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产品,老茶新包装。其存量稀少,经五十余年陈化,寒性完全褪去,爽甘甜的香气也渐渐变成了浓郁的药香,口感从甜爽转为厚重,入口顺滑回甘持久,犹如年长智者。

  ▲LOT.4263 九十年代老白茶牡丹
  数量:10罐  估价:1.8-3万

  白牡丹茶,属于白茶类,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等地,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

  本品为九十年代牡丹,散茶新包装, 50g/罐,一组10罐。冲泡后枣香浓郁,汤色橙黄油亮,口感甜润,耐泡度好,具有清热祛火、消炎等功效。

  受“吴门画派”文士影响,明代的茶事俯仰皆拾,徐渭行草《煎茶七类》,将之分为“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宜、茶侣、茶勋”等,言简意赅,“茶意”深远。

  此外,徐渭于其《秘集·致品》中,关于饮茶的环境,也有相关述及,“茶宜精舍,宜云林,宜磁瓶,宜竹灶,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石,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裡飘烟。”,亦是“茶趣”之雅逸。

  另有陈洪绶作《品茶图》,蕉叶铺地,主人坐于其上,旁置茶炉壶具,炉中炭火正炽。二人闻香品啜,真“荡涤心尘”也。

  ▲陈洪绶《品茶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问《煮茶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画坛“文人画”旨趣,对于后世画风,犹若圭臬,而其“品茗乐道”,亦是无数雅士引以为尚。本文所列指,皆其时艺林声誉至隆者,今人“茶事”,春风啜茗,座上待君,亦是可期也。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