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上海)九周年书画精品拍卖会预展开启
时间:2020-10-29 19:39:59 来源:新浪收藏
10月23-24日,荣宝斋(上海)拍卖九周年书画精品拍卖会预展将在上海市虹口区白玉兰广场办公楼空中大堂(36楼)举行,10月25日正式举槌。此次拍卖,将推出2个专场:《荣名为宝》、《以文会友》,共计218件作品,佳作云集,流传有序,来源可靠。
部分精彩拍品欣赏
一、《荣名为宝》
本专场以叶浅予家属提供作品专题为开场,汇集了99件古今名家的佳构杰作,囊括多个精彩专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荣宝斋库存作品,荣宝斋经过300多年的发展,使得荣宝斋这个老店成为世人热爱的文化场所,并具有中国艺术殿堂的美誉。从解放前至今,荣宝斋受到了何香凝、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关怀,得到了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巨匠的手泽,还能直观鉴赏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李可染等艺术大家的艺术创作。特别是与荣宝斋有70余年友谊的启功先生,称誉荣宝斋是“书画篆刻作品荟萃之区,诸名家聚首谈艺之所”。“诚信为本,荣名为宝”,既是百年古训,也是荣宝斋坚持恒久的核心价值观。
*1
叶浅予(1907-1995)
共饮一江水
设色纸本?镜心
钤印:浅予
款识:共饮一江水。七七年,浅予。
著录:1、《叶浅予》图157,香港美术家出版社,1992年。
2、《叶浅予画集(上卷)》P146,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
说明:此作品由作者家属友情提供。
尺寸:46×34cm?约1.4平尺
RMB:50,000 ~ 80,000
叶浅予(1907-1995),浙江桐庐人,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5
叶浅予(1907-1995)
叶浅予书法四十四开、1950年-1994年叶浅予日记共46本、文革笔记9本、1954年康定日记2本、文稿诗稿28本、老笔忆童年草稿5本、老笔忆童年抄改稿131页52400字(缺少79、80两页)、打箭炉日记120页、购人字画发票28张、天安门资料13本、我的经历27页(另复写2册)、补充资料2本
说明:此作品由作者家属友情提供。
RMB:1,800,000 ~ 2,800,000
1.18(星一)荣宝斋今起举行‘近代书画名家珍品欣赏会’,九点四十派车来接。雪曼从西部赶来陪我同行…即有刘力上、白雪石、启功,向启功提起几年前在王府井相遇时我问王府井现在归你们启功家了。他问为什么,我说:‘所有的招牌都是你的手笔’。他轻轻用手拍了两下自己的脸,说:‘该死该死’说完笑话,他反驳说‘没这回事’我说:‘这是事实,我不会编造,旁人听了便哈哈大笑’。
——摘自《叶浅予日记 1992.11.26-1993.8.10》
1.18(星一)上星期萨本介拿走的六张画,共29平尺,荣宝斋派人和我结了账,按2000元一平尺算,总计58000元,按劳务税17230元,实收40770元。年终结账,现钞一大沓,招财进宝,预示1993的流年的好运气。
——摘自《叶浅予日记1992.11.26-1993.8.10》
11月3日(星期日)收到香港黎朗寄来的雄狮1988(年)10月号…黎朗又寄给我一页台湾‘艺术家’的广告:‘大陆水墨巨匠再展…10月11日-10月21日展出者:前辈大师—傅抱石、朱屺瞻、叶浅予、吴作人、王雪涛、陆俨少、黎雄才、关山月、谢稚柳、贺天健、潘天寿、唐云’。
——摘自《叶浅予日记 1988年》
大千先生是处在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整体认为大千的泼墨泼染,绝对是一种现代精神的作品,它本身是绝对的画,本质上是抽象的。抄录至楚戈:大风起兮云飞扬—论最后的大师大千居士。
——摘自叶浅予手稿《论形式十命题与各家言:大千资料》 1980年
朋友们希望我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工作,我说我已接受徐悲鸿聘请,不得不赶到北平接受教学任务。
——摘自《叶浅予日记 1947年10月24日》
在叶浅予的日记里,不乏各种各样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字,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启功,都出现在他的日记里。随意地翻阅,都可以看见很多美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日记,几乎串联起了半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翻开他厚厚的笔记,几乎每一本都记录了和艺术有关的东西。在他的日记里,提及自己对赵之谦、任伯年技法的沿用,而潘天寿、吴冠中、李可染、齐白石、吴昌硕这些大师也出现在过他的日记里。里面不仅是艺术家的提及,更多的还有关于当时艺术行情的描述,比如90年香港拍卖,吴冠中的画(18尺)卖出了34万元的价格,里面都有详实的记载。(1990年)身为中国美术协会会长,他和这些艺术家交情匪浅。除了这些内容以外,更加有趣以及私人的是有关叶老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从中我们也可窥见他时而严肃时而可爱的性格,比如在这些日记中,他在日记中记载了他的学生——王镛,因为在课上受到了叶老的夸奖,感到非常高兴,叶老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可见他极具生活化的一面。
除此以外,叶老还是一位时尚人士,紧跟时代的潮流,也许这跟他在纽约的一段经历有关。这点从他的连环画和海报里就可以看出,里面有他的一些手稿,随意的几笔足以可见他的功力,趣味十足。还有他那本非常著名的创作于1940年的连环画《逃出香港》,在日记中也有所提及。由此可见,中西的文化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交融。
除了日记以外,还有他的手稿,比如《老笔忆童年》以及誊写稿,还有用格子纸誊写好准备出版的手稿。叶老丰富的文学素养更是在他的手稿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次拍卖一共收录了叶浅予的笔记九十六件,涵盖了日记、文稿诗稿、小说等各个类型的作品,还有叶浅予书法四十四件。无论是日记、文稿还是书法作品都直接得自叶浅予家属,作品来源可靠,具有极其高的收藏价值。
*7
齐白石(1864-1957)
松鹰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老白、大匠之门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款识: 乙丑(1925年)秋八月,齐璜。
已知著录:1、《荣宝斋三十周年纪念册》P90,荣宝斋、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0年。
2、《荣宝斋珍藏?卷7》P77,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3、荣宝斋画选1987年日历,12月份。
4、荣宝斋画选1986年日历,11月份。
5、中国巨匠美术周刊,1996年。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尺寸:178.5×47.8cm?约7.7平尺
RMB:12,000,000 ~ 18,000,000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竞买本拍品,须办理特别竞投号牌。
高立千年
——荣宝斋珍藏齐白石《松鹰图》
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题材之一。松与鹰两个意象的结合象征了一种刚劲、坚韧、不屈与博大,托物言志,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正如他在一首题《鹰》诗中写道:“连年看汝立,嘴爪世应稀。杀气层霄上,飞搏众岭低。”
此件《松鹰图》以淡而润的墨色写松干,虬曲的松干和细密的松针均以带有篆书笔意的线条徐徐写出,松针密密重重,繁而不乱,笔笔交代。树干的粗率、洒逸,与松针的细腻形成对比,线条刚强又不乏韧性,整个树干树枝之间,墨色的干湿浓淡对比,十分强烈却又浑然一体,枝条穿插之间组织得既具丰富性又疏朗清逸。画家以过人笔力表现出了松树苍劲的风姿。画幅上端一只雄鹰静立在松干上,侧身回眸,远瞩前方,鹰之造型写实,喙、眼睛及爪以劲健的墨线勾出,喙尖锐而弯曲,带有利钩的趾爪十分有力,紧紧抓住树干。用赭石与淡墨皴擦出羽毛的结构,蓬松丰满而富有质感。再以数笔阔画出正羽和尾羽,笔画层次分明,生动自然。再以焦墨勾勒出喙和眼睛,使得雄鹰炯炯有神使人感受到一种独立苍茫有所思的英雄孤傲之气。
1917年,白石老人移居北京,所画松鹰图,也多为此后定居北京所画。松鹰图在传统文化中多有寓意,多将松树象征长寿,老鹰象征英雄,而齐白石笔下的松鹰除了以上比兴意义外,更多了一层拙厚朴茂的生命气息。白石老人画松鹰无疑带有乡思之情,其家乡湘潭一带多松多飞禽,因此他的松鹰图无一例外地以家乡的马尾松作为配景;为了衬托鹰的刚健之美,将松与鹰并置,松树本身具有一种挺拔不凋的品质。松鹰图不仅体现着阳刚的力量,还洋溢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所以,纵观齐白石先生所画松鹰图,也大多赠送给政界高官或者将军名流等人,而且尺幅巨大。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齐白石松鹰图,上款人既有北洋时期的总统也有国共两党的领袖,更有军政显宦、学界名流等,所以老人的松鹰也画得格外用心,迥异于寻常酬应之作。
纵观此幅作品,雄鹰回头仰视天空,一股英雄之气,油然而生。此件作品为荣宝斋珍藏,并著录于1980年所出版的《荣宝斋三十周年纪念册》和2009年荣宝斋出版社所出版的《荣宝斋珍藏?卷7》中。十分精罕,值得珍藏。
*9
齐白石(1864-1957)
松鹤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老木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款识:齐璜。
已知著录:1、《齐白石作品集》P103,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2、《中国画》P10,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市分公司,1980年。
3、《荣宝斋秘藏美术品展》P4,西武百货,1986年。
4、《荣宝斋珍藏?卷7》P179,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5、《荣宝斋日历2014馆藏书画珍品》八月廿五日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
6、《齐白石画集》,中华书画出版社,1967年。
展览:“荣宝斋珍藏艺术品展”,东京,1986年。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尺寸:180×48.2cm?约7.8平尺
RMB:12,000,000 ~ 18,000,000
竞买本拍品,须办理特别竞投号牌。
持松为寿,与鹤同侪
——荣宝斋珍藏齐白石《松鹤图》
仙鹤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之物,是成仙慕道的象征之一,在道教中,仙鹤是成仙和长寿的象征。此外,仙鹤又是长寿、忠贞、幸福和吉祥的承载之物,明代的官服补子更以仙鹤为一品文官的象征,可见仙鹤的尊贵和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中国文人很早就有饲养丹顶鹤的习俗,唐宋时期养鹤之风在民间极为盛行,宋代的著名隐士林逋就曾经以“梅妻鹤子”行于世,爱鹤如子,形影不离,为人称道。
仙鹤也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唐代就有以画鹤名世的薛稷,又有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名传于世。齐白石画仙鹤,大体继承前人的画法,独创的因素不像画水族那么突出。但他画仙鹤仍有自己的风格,画法也有独特之处。齐白石笔下的仙鹤,气宇轩昂,挺拔有力,笔墨苍健。此件作品以墨笔画仙鹤全身,只以红色点丹顶。齐白石画鹤,多用浓墨来勾勒出眼、嘴、腿、爪,以淡墨勾轮廓,中间身躯留白,画曲颈则是一边淡墨细线一边浓墨粗线,另用大面积浓墨来刻画收拢的翅膀和尾巴,以少许朱红点画鹤顶。形象多直立,突显其修长、雄健和高贵。画面中仙鹤神情安逸,寓意宁静深远。仙鹤立于马尾松之下,松针与松枝,墨色浓淡粗细相间,清新隽永,生动雅致。一枝梅花斜卧在画面下方,使得整件作品构图更加丰富。白石画仙鹤,大抵都是祝寿之作,“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
纵观齐白石一生的绘画生涯,以仙鹤入画的作品相对来说属于少数。仙鹤在中国文化中属于吉祥之物,是长寿、吉祥、幸福的代名词。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白、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
白石老人正是通过对于仙鹤的描绘表达对于那些品格高尚纯洁,立壁千仞,无欲则刚的谦谦君子们的赞美。仙鹤足下之松树亦是有所深意,松树四季常青,在严寒中依然挺拔苍翠,亦被人们比喻为有德的君子,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松、梅、鹤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更是对绘画主题的进一步加深和强调,可见齐白石对于这张画的构思和立意的确卓尔不凡。
荣宝斋素有民间小故宫之称。1986年,荣宝斋应日本西武艺术馆的邀请,将荣宝斋珍藏多年的明、清字画及文房四宝,拿出近二百件精品,在日本东京举办了“荣宝斋珍藏艺术品展”,轰动了日本。此后,两国的书画交流高潮迭起,形成了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空前的盛况。
*11
齐白石(1864-1957)
桂花绶带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老白、齐大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款识:寄萍堂老人齐白石作。
已知著录:1、《荣宝斋珍藏?卷7》P208,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2、《艺术品》总第68期封底,荣宝斋,2017年。
3、《荣宝斋日历2019荣宝斋珍藏书画选》十二月十五日页,荣宝斋出版社,2019年。
展览:“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绘画展”,北京,2017年。并由荣宝斋制作了文创产品,作为礼品销售。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尺寸:117×45.4cm?约4.8平尺
RMB:8,000,000 ~ 12,000,000
竞买本拍品,须办理特别竞投号牌。
桂子飘香 富贵双寿
——荣宝斋珍藏齐白石《桂花绶带图》
绶带鸟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鸟类之一,它身型优美,尤其是雄鸟身后的两根长尾羽,犹如帝王将相所配之绶带。据书载,绶带鸟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瑞禽,故御赐其名为“寿带鸟”,并封为官鸟,严禁民间私养,足见其珍贵。
齐白石以墨写桂枝和叶筋,青绿晕染桂叶,浓淡相宜,所绘桂树枝繁叶茂,却于错乱中营造出一种丰富的画面空间,枝千与叶脉或以乾笔率意而为,显其苍硬,或以浓墨湿笔写出,见其秀雅,桂叶之间以藤黄点染出淡黄色桂花花朵,正如朱熹诗句中所描绘的“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微风拂面,阵阵桂香袭面。“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桂花一直是世上美好、高雅事物的象征。而对于齐白石来说,桂花也代表了故乡,是记忆里湘潭漫山遍野的桂花香。石上立一双绶带鸟,一只瞪眼张嘴,稚趣盎然;一只眼含笑意,憨态可掬。长长的冠翎与尾羽交错自然,虽各自相背,却灵犀相通。
此件作品曾于2017年荣宝斋为齐白石逝世六十周年所举办的《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绘画展》中展览,并由荣宝斋制作了文创产品,作为礼品销售,还出版于《荣宝斋珍藏?卷7》。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为表彰白石老人为祖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并赞扬他“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他忠于事物的真实,也忠于事物的理想;他忠于事物的细节,也忠于事物的精神。这是艺术的最高表现方法”。此件《桂花绶带图》则是齐白石忠于真实、忠于精神的代表之一。
*58
任伯年(1840-1895)
献寿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颐印、任伯年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款识:同治辛未(1871年)仲冬,伯年任颐写于黄歇浦上之碧梧书屋。
已知著录:1、《荣宝斋珍藏?卷3》P142,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2、《荣宝斋日历2015馆藏书画珍品》四月廿九日页,荣宝斋出版社,2015年。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尺寸:194×102.4cm?约17.9平尺
RMB:7,000,000 ~ 9,000,000
竞买本拍品,须办理特别竞投号牌。
戏彩捧觞真乐事,蟠桃献寿千春
——荣宝斋珍藏任伯年《献寿图》
任伯年作为清末“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在人物、花鸟诸传统绘画领域都有建树。任伯年的人物画,早年师从萧云从,费晓楼,特别喜欢费晓楼的仕女画。并曾一度以小楼为号,后受到任阜长的影响,专攻陈洪绶,其夸张奇伟的人物造型得益于陈洪绶,装饰性极强的铁线描取法于任熏。
他的人物画大多是信笔胸臆的写意人物,大多是传统的古装人物题材,他一生中创作了无数个可爱的形象,他画的女娲、八仙、寿星、钟馗、王母等都是民间所喜爱的形象,顺应了时代的“大众趣味”。
此件作品人物形象借助线条造型,以淡墨淡彩敷染,麻姑和老人衣纹粗犷流畅,如“银钩铁画”,属于纯粹的钉头鼠尾描,长线行笔迅疾,盘曲回折,流畅有力,精气逼人,起迄回旋,千姿百态。每一组线条都安排的恰到好处,都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其人物在丰富精炼的线条之下,是人物造型的精准诠释。这种以写意为主的绘画方式既体现了“气韵生动”的传统绘画宗旨,又使人物形象相对丰满真实。人物造型既有传统的布局形式,又具有创新的绘画技法。
“麻姑献寿”是民间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传说三月三日为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十三泓清泉历经十三年,酿成灵芝酒,于是携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画中的麻姑相貌古雅,颇有出尘之致,符合道释人物的特征。而另有一老者,背负一篮仙桃,站其一旁,面态可鞠。
此作品为荣宝斋所珍藏,并著录于《荣宝斋珍藏?卷3》中,是任伯年不可多得的人物佳作。
*19
齐白石(1864-1957)
花卉集珍册八开
设色纸本?册页
款识:1、萍翁。钤印:齐白石
题画:横村先生宝此真迹,今人玩味无尽,庚辰冬十月,伯英。钤印:张伯英印
2、白石。钤印:木居士
题画:观白石先生此八帧,颇感用笔之老气千秋。横村先生嘱题数语,非闇于照于京。钤印:于照之印
3、三百石印富翁白石。钤印:木居士
题画:半丁又记。钤印:陈年印信
4、横村先生清正,白石山翁齐璜制。钤印:齐白石
题画:白石老人此作颇有意趣,横村先生过寓见示因题,庚辰冬萧愻。钤印:谦中
5、寄萍堂老人齐白石。钤印:齐大
6、白石老人齐璜。钤印:齐大
7、老萍。钤印:借山翁
题画:此老下笔力能扛鼎,画花草粗写细钓历历如生,可谓超绝古今,非近人所可梦见。横村仁兄宜宝之,年题。钤印:陈年
8、齐璜。钤印:齐大
题跋:1、横村先生乃余之好友,此来携旧册一本,共计八开,求余作画,余谓此册丑不受墨,先生说无论何其丑怪,先生不怪,润格照付余之,无奈欣然命笔,果丑怪齐来。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始知其然也。三百石印富翁白石。钤印:老白、白石题跋
2、白石仙翁笔妙。张伯英谨题。钤印:张伯英
签条:白石花卉集珍册。钤印:张伯英印
著录:1、《白石花卉集珍册》,上海书店出版社单行本,2010年。
2、《游心书画》P42-43,上海书画出版社。
3、《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萃集》P36-3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4、《艺术新闻》P97,2012.07 No.174期。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说明:此件作品由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1380万释出。
尺寸:33×57cm×8?约1.7平尺(每幅)
RMB:5,000,000 ~ 8,000,000
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半丁,一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等。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行世。
张伯英(1871-1949),江苏徐州人。字勺圃、少圃,光绪进士。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
于非闇(1889-1959),山东蓬莱人,原名于照,字非闇,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母系为爱新觉罗氏。于非闇幼时读过私塾,1908年入满蒙高等学堂,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35年到故宫古物陈列所(今故宫博物院)工作,临摹研究故宫收藏的大量绘画,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此时他担任故宫古物陈列所附设的国画研究馆的导师,并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相继担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画师、副院长等职。
萧愻(1883-1944),安徽怀宁人,字谦中,号大龙山樵。青年时来北京,从师姜筠、陈愆庶学习山水画,画风宗王石谷一路,常为姜筠代笔。1921年重返北京定居,广览历代名家作品,深得传统精华,尤其醉心石涛、梅清、龚贤画风。结识陈师曾等北京画家,经陈介绍,加入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任评议,教授绘画,并任教于京华美校。画名远播,与肖俊贤合称“二萧”。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28
齐白石(1864-1957)
寿酒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齐大、悔乌堂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款识:寿酒。溥泉贤姻侄清属。己卯(1939年)春,齐璜赠于燕京。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尺寸:103×34cm?约3.2平尺
RMB:1,800,000 ~ 2,800,000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齐白石的祝寿画,以寿桃为最多。
“寿桃”原指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汉代东方朔《神异经》记:“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方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后来人们以鲜桃、面制桃或画的桃子祝寿,亦称为“寿桃”。
在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寿桃是非常广泛的创作题材,屡为求画者订制。蟠桃辅以佳酿,不无添寿之意。客居京城数十年,齐白石对故园的想念之炽可想而知,但迫于时局动荡,无法归里。于是,故乡人便成为齐白石慰藉思乡之苦的良药。此幅作于建国前的作品,即为齐白石画赠溥泉的力作。
画中桃子与酒壶分为两组,一前一后,构图饱满,空间关系明确。三个桃子相互偎依在竹篮里,桃子施以洋红和藤黄,直接以没骨法写之,用笔简括而气氛热烈。竹篮用重墨勾出,并画出边缘纹饰,烘托出桃子的鲜艳成熟。酒壶与桃子拉开适当距离,以淡赭色画出,寥寥数笔,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酒坛外部植物编织以干笔破锋写出,看似漫不经意,与寿桃配合得宜。整幅构图虽简,但色墨浓淡轻重的对比处理极佳,具相辅相成之效,令画面呈均衡的布局,再配合笔力浑厚的篆书题字,乃白石晚年一件“寿酒”题材的佳作。
*29
齐白石(1864-1957)
刘海戏金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木人、齐大、鲁班门下,指纹印
款识:仙人刘海蝉,世人为画其像抱一蝉。黄瘿瓢亦如是画,吾从众。白石老人,壬午(1942年)。(蝉蜍:汉语词汇,意思为中国民间传说月中有三足蟾蜍,因借指月亮。“蝉”通“蟾”。)
著录:1、《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齐白石》图版11,古吴轩出版社,1993年3月。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P304,故宫出版社,2014年。
展览:2013年国家博物馆展览。
说明:此作品直接得自齐白石家属。(引自嘉德2009年秋拍)
尺寸:109.6×36.8cm?约3.6平尺
RMB:2,000,000 ~ 3,000,000
胡佩衡评价齐白石的人物画:“白石老人的人物画看着简单,意味深长,都完全是突出心意的大胆创造,对人物的神情动态、内心活动的刻画都十分深刻。”这样的评价用来形容《刘海戏金蟾》这幅画再合适不过。
五代时,有位宰相名叫刘操,自号海蟾公,原是燕山(今北京市)人。十六岁,便考中一甲进士,以后累加升迁,直做到宰相。后得八仙之一汉钟离的点化终得大悟,由纯阳子吕洞宾度为神仙。他曾化名阿保投佣一富商,实际是为寻从他那里逃走的一只三条腿蟾蜍。到金代,刘海蟾曾点化过重阳子王嘉,所以全真道将海蟾奉为五祖之一。
“刘海戏金蟾”是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的具有吉祥含义的题材。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刘海用缚着一串金钱的绳索在和一只三足的蟾蜍玩耍的情形。清初以来,这个题材多用以表示喜庆、吉祥的传统年画上,它有着发财、富贵的含义,因此这个题材深得大众喜爱。齐白石在表现刘海这个人物的时候,舍弃了传统的表现形式,将刘海画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少年,他手里抱着一只肥硕的蟾蜍,用手轻轻地抚摸它。
白石老人亦习古人,为仙人画像,“仙人刘海蝉,世人为其像抱一蟾,黄瘿瓢(黄慎)、六如(唐寅)具画,吾从众,白石老人,壬午”。白石老人用大写意风格,看似寥寥数笔,其实都是精心之作,画中刘海蓬头散发,身着宽袖大袍,衣纹用笔粗犷率真、不拘形似,下笔位置准确、用色浓淡不一,表现出衣纹的微妙层次感;赤足站立将刘海天真浪漫、朴实无华之神态毕现于纸上,浓淡间更添一股仙气。怀中的金蟾乖顺可爱,刘海亦是慈眉善目,露齿微笑,这样的姿态并无遗世独立之仙姿,反倒有一种浓郁温和的生活气息。这正是白石老人晚年人物画的特征,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孩童般的纯真看待这个世界,有一种大道至简的平实气息。纵观全画气象,线条运用浓淡坚柔相间,设色自然,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立体感。构图开张大气,神态祥和生动。
此作品画于壬午年,时年齐白石八十二岁,据嘉德2009年拍卖描述,此作品直接得自齐白石家属,并于1993年出版于《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齐白石》和《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中,作品来源可靠,流传有序,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72
徐悲鸿(1895-1953)
燕燕于飞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悲、中心藏之
款识:乙亥(1935年)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悲鸿。
著录:1、《中国美术会季刊创刊号》,南京中国美术协会出版,民国25年(1936年)。
2、《悲鸿近作》,玻璃版部印刷,中华书局(昆明及各埠)出版,1936年。
3、《徐悲鸿燕燕于飞图》,安庆新闻报社,1982年。
4、《艺坛》第一期P127,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出版,1984年。
5、《艺苑真赏挂历-谢稚柳题》,上海书店出版,1986年。
6、《安庆文史数据》P157,安庆文史编辑部出版,1987年。
7、《徐悲鸿年谱》P123,徐伯阳、金山合编,艺术家出版社,1991年。
8、《博古斋藏画集》,新华书店,上海所发行,1994年。
9、《大地》第9期P79,大地杂志社出版,1994年。
10、《徐悲鸿燕燕于飞图》第一期P23,贵州文史杂志社出版,1995年。
11、《上海滩》12期,上海滩杂志社出版,1996年。
12、《江淮文史》第3期P159,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1997年。
13、《一代画圣-徐悲鸿传》P569页,天工书局出版,1998年。
14、《徐悲鸿》P205,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
15、《上海的豪门旧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
16、《中华传奇》P80,中华传奇杂志社出版,2003年。
17、《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婚恋传奇》P52,海内兴海外杂志社出版,2004年。
18、《文史月刊》P45,文史月刊杂志社出版,2004年。
19、《徐悲鸿文集》P244,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
20、《今古传奇》P308,今古传奇杂志社出版,2005年。
21、《中华文物保护协会季刊》,第36期,中华文物保护协会出版,2005年。
22、《徐悲鸿年谱长篇》P163,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
23、《近百年水墨画续集-国父纪念馆展览》封面、P35及请柬封面,中华文化资产维护学会、中华文物保护协会出版,2007年。
24、《瀚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P56,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2007年。
25、《孙多慈兴徐悲鸿爱情画传》P203、P207,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
26、《名人传记》第2期P61,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
27、《瀚海藏珍-中华文物学会30周年纪念特展》P37,(台湾)历史博物馆,2009年。
28、《侨协杂志》2007年102期,封底扉页,华侨协会总会,2007年。
29、《侨协杂志》2007年103期,封底扉页,华侨协会总会,2007年。
30、《华商报》2009年9月24日,B9版,华商报社,2009年。
31、《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二》P810,故宫出版社,2014年。
展览:1、南京中国美术会第三届秋季美术展览会,1935年。
2、“近百年水墨画续集”,国父纪念馆逸仙画廊,2007年。
3、“瀚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巡回展”,(台湾)历史博物馆策划,金门、马祖文化中心,2007年。
4、“瀚海藏珍-中华文物学会30周年纪念展”,国立历史博物馆,2009年。
尺寸:81×43cm?约3.1平尺
RMB:12,000,000 ~ 18,000,000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竞买本拍品,须办理特别竞投号牌。
瞻望弗及
—徐悲鸿的《燕燕于飞》
徐悲鸿《燕燕于飞》,设色纸本,款题:“乙亥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悲鸿。”下钤白文心形印“悲”,左下角钤白文方印“中心藏之”。画一长袖轻舒的古装仕女站立于苍松环绕的山石之上,哀云满面地仰塑着天空中的飞鸟。这是当年徐悲鸿赠给孙多慈的作品之一。庄姜,春秋时的齐国公主,卫庄公夫人,出身尊贵,极美貌,《诗经。卫风。硕人》赞颂的就是她,诗中描绘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姣好形象,历史上视为颂美美人的绝唱。庄姜又是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位女诗人,《诗经》中的《柏舟》、《绿衣》、《日月》被认为出自其手,表达的皆为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喟叹。《燕燕》一诗写别离之情,相传出于庄姜手笔,“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被称为中国“离别诗之祖”。有人将徐悲鸿这幅《燕燕于飞》冠名为《瞻望弗及》,强调的正是画家对“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意的描写。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关系,在乙亥(1935)年最具波澜。记载说;1934年秋,二人在天目山写生时确立为情感关系,进入热恋之中。大约在1935年的4月间,徐夫人蒋碧微按捺不住怒火,大闹孙多慈宿舍,而学生中的“倒徐派”,也因徐悲鸿过分偏爱孙多慈而积累了愤懑,终以罢课的形式发泄出来。王震著《徐悲鸿年谱长编》记载,1935年4月30日“中大艺术科发布通告”,说“徐悲鸿教授因病告假二周,所任各课,请吕斯百先生暂代”,应与此事有关。
早在1935年初,徐悲鸿的好友、出版家舒新城就曾以“出”字启示陷于家庭和婚外恋困境中的徐悲鸿,徐悲鸿从其计,一面积极请舒新城出版《孙多慈素描集》,一面设法为夏季毕业的孙多慈争取赴比利时留学的名额。前一事办成了,后一事被蒋碧微动用各种关系搅黄了。
舒新城的一个“出”字,与徐悲鸿一生的经历很相符合:为抗议父母安排的婚姻,他从家乡出走上海;与蒋碧微私奔,从上海远渡日本;为逃避陷于僵局的家庭,从南京避走广西;为摆脱家庭和爱情的两败俱伤,再于抗战期间避走南洋……逃避成了他解决问题的常用方式,也成了他任性与不计后果的诠释。徐、孙之恋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师生恋,徐悲鸿又堪称20世纪大画家中为情所累最严重的一个。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导致了这一系列戏剧性的“奔逃”。
徐、孙满怀憧憬远赴重洋、共同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化为泡影,在成为众矢之的南京,二人几乎无路可行。
大约在1935年的立夏那一天,无奈的徐悲鸿送别不堪重负、随母亲回安庆的孙多慈。按当时的校历,她应该没等到正式的毕业——将近五年的努力,却坚持不到最后的一两个月,由此可以想见孙多慈处境的艰难。
内心背负着重压的孙多慈,凭借徐悲鸿的鼓励和年轻人的勇气,很快重振信心,准备在远离蒋碧微的安庆打出自己的天地。但情路历程的关隘何止千万重,最终不得已委身于一位国民党官员。她的艺术旅途也因此而遭受了挫折。
徐悲鸿在致舒新城的集中说:“多慈别去,悲不自胜,天昏地暗,无处可诉”,“弟在极痛苦之时,兄幸哀怜我”,表达了无尽的感伤,这正是《燕燕于飞》的创作背景与心理背景。不难看出,画中女子的面部有点像徐悲鸿,这在徐氏作品是常见的。从1915年为审美书馆画的月份牌画,到他的油画代表作《田横五百士》,都有把自己的形象融进画面的例证。徐悲鸿也为孙多慈画过肖像,应该也特别熟悉孙多慈的面部特征,为什么不直接画送别孙多慈,或者把庄姜画成孙多慈的形象呢?我想,不直接描绘孙,是因为只有借用庄姜这样的女性和《燕燕于飞》这样的诗,才能更有力地表达他的别离之苦;二是将自己的面容与象征孙多慈的女性形象合二为一,有益于表达他(她)们共同的感受和处境。我们知道,文人画有托物言志、寄情抒怀的特点,如以梅兰竹菊象征高洁的君子等。徐悲鸿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并将之扩展到仕女题材。他的著名作品《日暮依修竹》、《天寒翠袖薄》、《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等,或借古代诗意表达不与流俗合污的志节;或以脱俗的“佳人”自喻。这件《燕燕于飞》图,正是寄寓抒情之作。画面上,云天空阔,山崖巍峨,松风瑟瑟,但登高凝望、身形娟丽的庄姜却满目凄苦。作品的构图、笔墨和形象创造,都浸润着一种哀思幽怨之情。在徐氏的水墨人物画中,这样的抒情之作是不多见。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
*79
徐悲鸿(1895-1953)
奔马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悲鸿、自强不息
款识:松亭先生四十初度,悲鸿写此祝其庄敬日强。三十七年中秋,北平。
说明:上款人“松亭先生”为石永懋。
尺寸:85.5×57cm?约4.4平尺
RMB:12,000,000 ~ 18,000,000
石永懋(1909-1975),字松亭,山东茬平人。诗文功底深,擅长行书,受业于章钰先生,与津门名士严修、华世奎、龚望等多有交游。读经之余,亦喜医道,曾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学医。徐、石二人交谊颇深。1946年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在北平联合医科大学医院诊治期间,用该院的病历记录纸,两次给石永懋写信,求要石永懋的国学“大著”。信的内容,一是“《论语正》、《大中礼正》,请各寄三五部,以应急需为感”。二是“大著《论语正》、《庄子正》、《大中礼正》、《孝国经正》,为欲赠与捷克东方学院者,如可能,请多给一两部《论语正》”。三是“书肆习见有关中国学术之书,书名请开列三五十种名单”。从现存书札中“松亭先生道席”、“起居安和”、“内子随叩”、“拜感无极”等谦词判断,徐悲鸿和夫人廖静雯均与石永懋熟稔。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竞买本拍品,须办理特别竞投号牌。
1951年1月13日,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向毛泽东上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石永懋(松亭)的工作安置问题。当时,石永懋工作无着落,生活难以为继。徐悲鸿希望毛泽东能帮着想想办法。徐悲鸿还把石永懋所著《论语正》一书附信寄赠毛泽东。《论语正》,线装两册,天津大公报馆1946年出版。
《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刊有毛泽东给徐悲鸿的回信,信的内容如下。
悲鸿先生:
十月十三日给我的信并附石永懋先生所为书二本均已收到。同意先生的意见应对石先生予以照顾。最好在先生所办的学校予以位置,如不可能则请持此信向中央文教委员会接洽酌定解决办法。此复。
顺致敬意
毛泽东一月十四日
庄敬日强
是幅《奔马图》为徐悲鸿画赠好友“松亭”(石永懋)先生的。徐悲鸿和夫人廖静雯均与石永懋熟稔。1946年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在北平联合医科大学医院诊治期间,用该院的病历记录纸,两次给石永懋写信,求要石永懋的国学大著。信的内容,一是“《论语正》、《大中礼正》,请各寄三五部,以应急需为感”。二是“大著《论语正》、《庄子正》、《大中礼正》、《孝国经正》,为欲赠与捷克东方学院者,如可能,请多给一两部《论语正》”。三是“书肆习见有关中国学术之书,书名请开列三五十种名单”。
1951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向毛泽东上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石永懋的工作安置问题。当时,石永懋工作无着落,生活难以为继。徐悲鸿听说他的情况后,便给毛泽东写信反映这件事,希望毛主席能帮忙解决。徐悲鸿还把石永懋所著《论语正》一书附信寄赠毛泽东。《论语正》,线装两册,天津大公报馆1946年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刊有毛泽东给徐悲鸿的回信,对石永懋的工作安排有指示。
由此可见二人深厚的交情,此幅《奔马图》乃徐悲鸿为好友所作,必为精心图绘。徐悲鸿以画马最负盛名,不仅在世时就被人们广泛称颂和推崇,更在其身后数十年间声名日盛、尊崇倍增。马,世上恐怕再没有哪种动物如它般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力发展、文化艺术直至历史进程联系紧密且息息相关。人类与马有着太多太重不能替代、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徐悲鸿正是通过其兼容中西、纵横古今的精绝画笔,将这浓浓的情结以及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全部注入了其画马之中,这也许就是悲鸿先生的艺术不同于很多画家的原因,悲鸿先生的墨马傲视当代、雄冠古今的真正原因。《奔马图》是徐悲鸿晚年难得之精品佳构。从题识中,我们可以看出徐悲鸿借此图对于授予者“松亭”先生深厚的情谊,殷切的嘱托与期望。“庄敬日强”是先生极喜欢的名为“淮南子语”。先生曾嘱人将此句制成印鉴,常钤盖于佳作之上。是其追求的至高境界的真实体现。
二、《以文会友》
此专场119件作品,涵盖了从古至今,从当代到近现代再到古代,有同一藏家旧藏专题、文物商店旧藏专题、成扇专题等等,诸多项目类型,可谓是精彩纷呈。
*101
胡也佛(1908-1980)
芭蕉仕女
设色绢本?镜心
钤印:也佛
款识:己丑(1949年)七月,也佛。
尺寸:22×26cm?约0.5平尺
RMB:30,000 ~ 50,000
胡也佛(1908-1980),又名丁文、若佛,浙江余姚人。18岁入上海新华艺专,25岁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绘画工作,31岁起以画仕女、人物在国画界享有盛名。1956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国画编辑,后在朵云轩负责木版水印总设计,取得显著成效。
*107
吴青霞(1910-2008)?
渔家乐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吴、龙城女史
款识:柳阴渔笛参差起,日暮轻舟集间来。晒网起蓬窗但见,鸬鹚无数捕鱼忙。一篙新涨桃花雨,晚市喧沙渚。银鳞换酒醉乡圆,听得哺儿声里乱,猜拳调寄虞美人。甲戌(1934年)立秋后五日,篆香阁主吴青霞写于沪。
尺寸:106×33.5cm?约3.2平尺
RMB:150,000 ~ 250,000
吴青霞(1910-2008),江苏常州人。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自幼秉承家训,从其父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深得其精髓。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1934年起历任中国女子书画会理事,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及名誉教授。1956年进上海中国画院,为一级画师。1982年受聘为上海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88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109
蒲华(1832-1911)?
抚琴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蒲华诗书画印
款识:欧阳公琴铭偶写其意。癸卯(1903年)秋日作英蒲华。
说明:附上海文物商店购买票据。
尺寸:100×30.5cm?约2.7平尺
RMB:50,000 ~ 80,000
蒲华(1832-1911),浙江嘉兴人。原名成,字作英,一字竹英,号胥山外史、种竹道人,室号剑胆琴心室、九琴十研楼。与吴昌硕、高邕之、杨东山、杨伯润、吴秋农等切磋往来。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其画气势磅礴,可与吴昌硕媲美。1908年与高邕之等发起成立豫园书画善会,1910年加入上海书画研究会,担任会董。著有《芙蓉庵焚余草》。
*121
曾熙(1861-1930)?
隶书八言对联
水墨洒金笺本?立轴
钤印:曾熙之印、农髯、闲居翫古不交当世、心太平盦鉨
释文:仁义自修君子安雅,诗礼之教家人利贞。
款识:湖涵仁兄发家正之。庚申(1920年)四月,曾熙。
说明:1。上款人“湖涵”为刘湖涵。
2。附上海文物商店购买票据。
尺寸:201×35.5cm×2?约12.8平尺
RMB:50,000 ~ 80,000
刘湖涵(1891-1948),是晚清民国时湖州“南浔四象”之首刘墉第四子,原名文薄,字和盏,号湖涵,堂号景德。刘氏为民国年间上海房地产界大亨,雅好书画,与京沪名家多有往来,写赠或应其所求而制的丹青墨宝甚多,所藏既丰且多为精佳之笔。其尤喜巨幛大卷,其青葙画箧中多见四尺及六尺大中堂。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湖南教育会长。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1915年始于上海鬻字。其书得力于《夏承碑》、《华山碑》、《张黑女》等,以汉隶圆笔为本,下穷魏晋,沟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圆,遂成就宽博纵逸的风貌。曾熙故居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29
朱梅邨(1911-1993)?溪山清樾图
吴湖帆(1894-1968)?行书
设色纸本?成扇
款识:1、仿蓬心老人溪山清樾图,汉农先生正之,朱梅邨。钤印:梅邨
2、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树海棠花,昨夜梦魂飞绕。惊觉,惊觉,窗外一声啼鸟。吴湖帆。钤印:倩庵
说明:1、上款人“汉农”为王汉农。
2、此作品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
3、扇骨为竹骨16档。
尺寸:19×59cm?
RMB:50,000 ~ 80,000
王汉农(1905-1989),一生承父业经商为生,1949年被聘为湖南省企业公司常委,旋就任湖南省企业公司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五反后,转常州同新厂副厂长至退休。
朱梅邨(1911-1993),苏州人。名兆昌,自署独眼半聋居士,号花野渔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初师名画家樊少云,13岁起随舅父吴湖帆学画。从王康吉读古文六年。19岁即以卖画为生。30年代在画坛已负盛誉。与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等前辈一起组织正社画会,出版画刊,并于南京等地举办美展。1936年到上海居吴湖帆处,鬻画谋生。抗战前故宫博物院举办赴伦敦画展,吴湖帆推荐他为保管员,有机会观摩古代名家手迹。1937年《环球画报》专访介绍其人其画。四十年代三次参加梅影书屋师生画展。1956年加入中国美协,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正式画师。并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同济大学等单位担任美术指导工作。他少年随舅父吴湖帆学画,得以饱览梅景书屋所藏历代名画,朝夕观摩,悉心临摹。尤对吴湖帆的水墨溶化、烟云渲染,及若有若无、控虚控实的技法,领会无遗。后来遍游名山大川,融会贯通,破陈陈相因画格,形成自己风格。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吴大澄嗣孙。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著有《联珠集》、《梅景画笈》、《梅景书屋全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山水集锦》等行世。
*164
谢稚柳(1910-1997)
红叶双禽
设色泥金纸本?立轴
钤印:谢稚柳、壮暮斋
款识:乙卯(1975年)冬日,为白敏、莲飞同志写即正,稚柳。
陈佩秋题诗堂:红叶双禽。戊戌(2018年)岁,大吉大利大吉祥。截玉轩健碧,诗堂。钤印:健碧、佩秋、颖川、佩
说明:附陈佩秋先生与作品合影照片。
尺寸:画:80.5×50cm?约3.6平尺
诗堂:24.5×50cm?约1.1平尺
RMB:500,000 ~ 700,000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绘画及古书画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着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陈佩秋(1922-2020),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河南南阳人。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夫人。早年求学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擅长中国画,所作花鸟取法五代、两宋院体的工整画风,山水则水墨苍劲。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院长。1956年工笔作品《天目山杜鹃》获上海青年美展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二等奖;1986年作品《红满枝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并获铜奖。有《陈佩秋画集》等著作出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