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8 15:41:22 来源:同古堂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局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保利拍卖
画坛奇葩:弹指有神通
文/ 同古堂
相较于“清初四王”承董其昌衣钵,以复古为更新,左右时风,其时被目为“正统”。另有一种新兴艺术形式“指画”,其以指代笔,甚有独特情趣,并于清中期画坛,形成独立之艺术流派——“指头画派”,烂燦一时。
指画之题材、构图、章法及审美旨趣与文人画并无过多差异,高秉《指头画说》中即有言:“万千法书无一字类同,指画面目亦如是矣。”
然因“指笔”客观差异,二者笔情指趣“互为参证”。潘天寿曾言:“粗笔之画,须粗中求细,细笔之画,须细中求粗,庶几粗而不蹈粗鲁霸悍之弊,细而不蹈细碎软弱之病。指头画,以指头为画具,易粗不易细,尤其注意粗中之细。”
又如:“毛笔画,笔到易,意到难。指头画,意到易,指到难。故指头画,须注意于意到指不到之间”,所以“指画”画风,多偏于粗犷、古拙、奇崛。
▲清 朱伦瀚《批画春山待读图》 ,旅顺博物馆藏
“指画”所绘人物山水,意境苍浑沉厚,又突破笔画之程式化,可谓耳目一新,自为宫廷所激赏。其创派人物高其佩,曾于雍正八年(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三年。其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成,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另有善指画者朱伦瀚,卓然成家,为个中翘楚。程晋芳《朱伦瀚行状》载“圣祖(康熙皇帝)尝书(朱伦瀚)所画扇赐高丽国王,王复请于朝,具厚币乞画,一时传为美谈。”,张庚《八旗画录》载其“画法得之天授,年四岁,即以石炭涂壁,肖诸鬼鸟兽像。……时高其佩以指画擅一时,自朱为之,遂骎骎乎驾其上。”,皆可见朱伦瀚“指墨”之淋漓意趣,与高其佩并重同辉,隐有超越之势。
▲朱伦瀚(1680—1760)
朱伦瀚(1680—1760)字涵斋,号亦轩。先世山东历城人,隶汉军正红旗。康熙五十一年(1712)武进士,官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娴技勇,能左右射。书法兼该众体,蝇头,擘窠,各极其妙。
而《国朝画征续录》有载:“朱伦瀚,……善指头画,得其舅氏高且园法……喜作巨障。近日指点墨甚众,要以伦瀚为优。”,其中“得其舅氏高且园法”,似有所误,卢骅《朱伦瀚与高其佩关系考》一文中,有详尽考据,言指其与高其佩并无亲属关系。“要以伦瀚为优”,则可见朱伦瀚“指画”造诣,风趣横生,已臻妙境。
乾隆皇帝亦曾题《朱伦瀚指头画松阴横琴图》,诗云“抱琴松下来,独坐听流水。声不在丝桐,却在心与指。轇轕苍龙枝,清泉流其下。无为调适人,横琴一为写。”,也知其对于朱伦瀚的“指画”也甚是喜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朱伦瀚所作《指画御制诗意册》,钤有乾隆、嘉庆御览之宝。
▲朱伦瀚《指画御制诗意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伦瀚《指画御制诗意册》题识、钤印
此外,朱伦瀚曾作《潇湘烟霭图》,上钤“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并有康熙御笔“七言绝句”题诗,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贮重华宫,为清廷历代帝王所珍,可谓其巅峰之作,亦是“指画”典范。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
立轴设色绢本
题盒:朱伦瀚怡画山水。大正五年,丙辰春日,正毅题鉴。
题本幅:梅花一调入江干,分出潇湘五月寒。地北天南无谪叟,长安远近在毫端。得江城五月落梅花。钤印:康熙御笔之宝
题识:臣朱伦瀚指头恭画。
钤印:臣朱伦瀚、指头恭画
鉴藏印:石渠宝笈、重华宫鉴藏宝、乐善堂图书记、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
著录:《石渠宝笈初编》贮重华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二册,第816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
说明:1.康熙帝题本幅。
2.日本看斋栗原文库藏。
3.寺内正毅题盒。寺内正毅(1852-1919),日本陆军元帅、政治家,第18任内阁总理大臣。
康熙、乾隆御制集中,皆有赐题画诗者,殊为少见,可见朱伦瀚“指画”造诣精绝外,亦是圣恩眷隆。
缘何有此殊待?
考朱伦瀚其人,可谓文武双全,既可立马军前,又诗书画皆通,为难得“全才”。据《八旗画录》,康熙五十一年,其中武进士,娴技勇,能左右射,任宫内侍卫,兼直武英殿、养心殿。雍正五年,由刑部郎中调任衢州知府,后累任浙江储粮道布政副使。乾隆十年,升正红旗汉军副都统,乾隆十二年,调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可谓官运亨通。
其书法无论蝇头小楷亦或擘窠大字,皆潇洒不群,各尽其妙。
另据刘大櫆撰《诰封光禄大夫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朱公神道碑铭》载其“……诗宗香山、眉山,文近庐陵,有《闲清堂集》藏于家,工书法,深入晋唐之室,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花草虫鱼,靡不毕肖其生时。”,可知其诗文宗白居易、苏轼,文近欧阳修,有《闲青堂集》十卷传世。其诗遍咏江南塞北山左楚中山水,颇是荡气回肠,纵横驰骋。
朱伦瀚忆及扈从康熙皇帝木兰围猎情景,曾有诗“忆昔叨陪扈从时,青山曾画亦曾诗。云中帐殿烟为幕,雪里松林玉作枝。围合尘黄传射虎,山回日黑看收旗。遥知走马冈峦下,笑我狂吟旧路歧。 纷纷猎骑带禽归,应识诗囊与众违。马上吟怀随嶂远,月中笔阵逐鸿飞。寒生红叶霜千树,梦绕青灯火一围。拟借床头云满瓮,为酬佳句款荆扉。”,尤是诗中“马上吟怀随嶂远,月中笔阵逐鸿飞。”其文人武将心性,发于诗端。
其“指画”之气势磅礴,生动尽致,则可由《潇湘烟霭图》一窥无遗。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 场景图
此图以近、中、远,三段式构图,指法工整细致,设色淡雅,气韵浑厚,线条质朴坚硬,秀气与纤细则少有。
近景,石伏溪岸,青苔纷霭离披,老树苍劲润翠,墨色浑然,意境甚是清幽。溪中绘一扁舟,湖波以指随意点画,老者摇橹,小童撑杆,造型传神。舟中一人,着紫色宽袍,作文士装束,几上置书,目视前方,似神游象外。此际,舟窗与书窗何异,恰是“晴窗启处人何事,理罢琴书醉课农”之与世无争。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局部
中景,则重点勾勒,奇峰杂木,万壑垂青,暮云与烟岚相映。溪边古渡停有小舟,山涧小径蜿蜒盘旋,野山幽谷,巨石横置其间,点缀有序,层次分明。
山中楼阁,二人对坐,其中一人似在吹笛,如隐士之怡然,观之闻声阵阵,陶然而乐性情。山巅平地处,又绘一亭台,极目驰骋,一瞬千里可得。而长城隐于山石林木中,颇是有“太平盛世”,城御已然成为名山胜地一景之寓意。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局部
远景,水面明净澄澈,碧空浩渺,云雾杳天,横结群峦似隐若现,远帆泛于银波,有“远帆数点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画面意趣。又淡墨晕染,浓淡湿枯恰到好处,如烟如雾山水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局部
朱伦瀚的指画技法,造微入妙,与其师法古人,旁师博采诸家,有颇多关系。辽宁省博物馆藏《山水杂画册》,绢本,十二开,为其小帧指画之作,题识中如“摹宋人院本”、“拟天池生写意”、“拟米襄阳”、“拟戴文进笔意”,可见其拟戴进、徐渭、米芾以及宋人院画等,才能指间“奇情异趣,信手而得”,甚至超越传统笔墨山水。
以其《潇湘烟霭图》对比辽博馆藏《山水杂画册》,指画技法及诸如树石、扁舟、峰峦等画风如出一辙。
另朱伦瀚为友人作《风云际会图》,故宫博物院藏,曾有长诗记之,其《闲清堂诗集》卷第七《郑参亭嘱画风云际会图以诗致谢依韵答之》亦有载,诗云“高家司寇创指画,五十年来和者寡;自我供奉尚及时,面论笔墨已无暇;世人好奇争擎拳,浓涂大抹纷挥洒;我今勉强作此图,敢谓风云随叱咤……”
据其中“五十年来和者寡”、“面论笔墨已无暇”,可知朱伦瀚师古人外,与当世“指画”开宗之高其佩彼此之间也曾有笔墨探微,而朱伦瀚对其指画成就亦甚是肯定。而“自我供奉尚及时”,则可知其言及指画系“自学成才”,与高氏并无师承关系。“高家司寇”的官衔称谓,亦可证二者当并非甥舅。
朱伦瀚的指画,彼时影响甚大,帝王及达官贵人皆是钟爱,人谓其为高其佩后“指头画派”之“次帅”。
刘大櫆《诰封光禄大夫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朱公神道碑铭》,载其“:“以幅牋奏上,辄蒙嘉奖,其流布人间,人多宝而藏之……”
姚鼐所撰《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也赞誉“自圣祖爱公画,世传,宝朱公指画及书然,公修己立朝,卓然于众,不诡随,蓋有古人之风,岂以文士论哉!……”
程晋芳《朱伦瀚行状》则谓其“既以画名当代,达官贵人具缣素到门者踵相接,公应之落落。或有以赝鼎告者,公曰,其画果佳吾方愧不如,不佳,必有能辩之者,既不辨,则此人得以济贫,而嗜余画者,亦厌其欲以去,岂不善乎?告者服其大度……”知其声名益隆,为人怀有气度。
▲朱伦瀚《村树溪桥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潇湘烟霭图》有康熙御笔题诗“梅花一调入江干,分出潇湘五月寒。地北天南无谪叟,长安远近在毫端。得江城五月落梅花。”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局部,康熙御笔题诗
李白曾有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云“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据言此诗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闻听黄鹤楼笛声,其心中颇有无辜受害之愤懑。如“梅花”有清寒之感,“玉笛”则如怨如诉,有凄凉之思。
而康熙以此作题,其中“地北天南无谪叟,长安远近在毫端。”,言及其“盛世”治下,才尽其用,没有被贬黜而郁郁不得志之人。“梅花一调入江干,分出潇湘五月寒”则是赞誉朱伦瀚画艺超绝,又得“潇湘”意境。此处以“潇湘”代指“黄鹤楼”,所谓“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知其胜景。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登楼远眺,“潇湘风光”尽收眼底,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三大名胜”,可谓武汉之代名词。康熙以此美景,咏颂盛世,而朱伦瀚绘以“春雨初歇”,此大好风光,亦是其身逢明主盛世,心有契焉。
今庚子年,武汉“抗疫”,也幸赖万众一心,盛世之功。
▲左:《潇湘烟霭图》局部,右:1882年,欧洲出版画报上的黄鹤楼
康熙文治武功,雅好书翰,行笔清丽洒脱,深有帖学之风,又得董其昌遗韵。康熙十六年,其设南书房,为第一个以书法为名的中枢辅政内廷机构。南书房多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入值,论证、侍书之余,书家审美也影响皇家书风,书事则日隆。
其书风受沈荃影响颇深,而沈荃书学董其昌,故其甚为推崇董文敏书法,视董书为圭臬,海内真迹,搜寻殆尽矣。
其跋董其昌墨迹后,曾有言“华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间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
此书笔势流畅自然,笔划圆润中正,平淡秀逸,行气俱佳,结体亦是疏朗,风采流奕,斂锋藏锷而自能雄劲,不乏“姿致中出古淡”意趣,典雅之余,亦有帝王气派,颇是不易。
故宫博物院藏有康熙御笔翰墨。
▲康熙《行书赵北口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伦瀚《闲青堂诗集》中,亦有《赋得江城五月落梅花应制》诗,诗云:“层城缥缈入云中,玉笛声高落半空。一曲梅花江水绿,顿传春色满熏风。”此诗是乙未至甲辰年所作,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甲辰为雍正二年(1724),因画作未署年款,可作时间上参考。
▲朱伦瀚(1680-1760) 潇湘烟霭图,局部,款识
此诗《赋得江城五月落梅花应制》,“应制诗”即“应和诗”,为国古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之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因此,此或即其应康熙御笔《得江城五月落梅花》所和作,诗中“一曲梅花江水绿,顿传春色满熏风。”,也是以此歌颂“康熙盛世”。
而乾隆、嘉庆二帝又钤御览宝玺,亦可见此画“太平盛世”意义至深。
画作上,所钤“重华宫鉴藏宝”、“乐善堂图书记”,。据考,弘历为皇子时,初居毓庆宫,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住地赐名“乐善堂”。其登基后,此处作为肇祥之地升为宫,名重华。
▲《石渠宝笈初编》贮重华宫
▲石渠宝笈:左图取自《潇湘烟霭图》、右图取自《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乾隆御览之宝:左图取自《潇湘烟霭图》、右图取自《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重华宫鉴藏宝:左图取自《潇湘烟霭图》、右图取自《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嘉庆御览之宝:左图取自《潇湘烟霭图》、右图取自《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姚鼐(官四库全书纂修刑部郎中)序《闲清堂集》,曾言“往时,余闻都统朱公,最善指画,号为奇肆,异乎常法,尝求其画而观之,始亦骇焉,既而求其意,则若有失天下物态之真,敛神一气,不啻銖称绳量,而为之者蓋未尝不出于至慎也,公自康熙以来,历任三朝,皆尝以画进御,笔墨纵恣,极其胸臆,天子独太息而称善之……”,也可见朱伦瀚“指画”,清雅俊秀,古朴萧散,为历代帝王称之。
而《闲青堂集》卷七其《友人嘱仿大痴画法因题》题言“大痴老人画奇古,古来画家谁其伍。前有关荆后董巨,倪迂之外难与数。我今学画五十年,落笔满纸愁云烟。欲觅老人真消息,五百年来道不传。”,知其题跋时,已学画“五十年”之久,而遂得画中真昧。
朱伦瀚六子朱孝纯,诗画得家法,工山水,不愧家风,官至两淮盐运使,时人称其诗“袁枚为琵琶,孝纯为金钟”。其与“扬州八怪”罗聘为丹青好友,而罗聘指画“甲、指、拳、掌”并用,或与朱孝纯的交谊笃厚,不无关系。
潘天寿曾言“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
朱伦瀚此《潇湘烟霭图》以指代笔,满“绢”生辉,极具神采,又有康熙御笔题诗,“太平盛世”美景溢于墨端,且乾隆、嘉庆二帝御览,亦著录于“石渠宝笈”,真“指画”之巅峰也。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