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个体叙事 | 陈丹青、何多苓、周春芽、张晓刚、罗中立、郭润文

时间:2020-10-21 15:26:37  来源:雅昌发布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艺术史的转型期。后文革时代催生了反思历史、关注人文的新思潮,艺术创作由表现伟大的英雄理想转向对时代现实命运的关注,所描绘的对象也由关注集体的价值转为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

  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描绘了最为粗旷质朴的原始生命,给予艺术界巨大的视觉冲击与精神震撼,从此翻开了 “乡土美术”的历史篇章。1983年,身处美国的陈丹青凭借手中《西藏组画》的手稿,创作了《康巴汉子》,虽是对这一主题的延续,却也是身处异乡对于生命原始力量的再一次回味。此时国内,西南地区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比如张晓刚、周春芽也将目光聚焦在未受现代社会浸染的少数民族身上,并从中感受到了超验的灵感来源。张晓刚《春神的祝福》通过神话想象渲染出的原始的神秘气息,周春芽《云彩下的马匹》虽是风景画,却展现出了超现实的梦幻景象。同时,随着艺术家走出国门,西方现代艺术的风格特点也被逐渐吸纳,1990年,留德归来的周春芽将原本质朴细腻的乡土风格进一步简练概括,创作出更具表现主义色彩《藏女》。同时,另一位“乡土美术” 的代表人物罗中立,也以更具视觉张力和情感渲染的表现主义风格描绘大巴山彝族农民的日常生活,《过河系列之四》便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真原始的自然之美。

  “伤痕美术”作为80年代初期另一种影响深远的主流艺术风格,在脱离了后文革的时代语境后,转化为悲怆诗意的情感氛围影响至今。何多苓无疑是“伤痕美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创作于1990年的《海滩》是他访美期间艺术转型期的代表作,依旧是诗意的叙述,却增加了超现实意味的悲怆色彩。而另一位致力于以沿袭西方古典绘画的艺术家郭润文,则通过一系列静物写实作品来制造浓重的怀旧氛围,反思时光流逝的诗意,其中摘金之作《痕迹》最为突出。

  陈丹青
  康巴汉子

  1983 年作
  布面油画
  100.5 × 75.5 cm
  签名:陈丹青 1983.12

  出版
  《墙上的笔迹:中国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新写实绘画和前卫艺术》P40 格罗宁根博物馆 2008年版

  展览
  2006年 墙上的笔迹:中国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新写实绘画和前卫艺术 格罗宁根博物馆 / 格罗宁根 / 荷兰

  估价:6,000,000-8,000,000
  创作于1983年的《康巴汉子》是陈丹青赴美任教期的经典之作。此期间艺术家致力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系统观摩、学习与理解,积累了大量关于西方艺术的视觉与知识经验,此后呈现出更成熟的技法运用,并催生其对写实绘画的更深层思考。

  陈丹青《四个康巴汉子(草图)》,1980
  美国所做的西藏主题绘画多是根据此前积累的大量草图和速写展开创作,因而由于环境变化,作品体现艺术家在不同状态下对同一主题表达的不同面貌。这件作品少了用笔的生涩和堆砌,呈现出更轻松的效果和内敛的情绪。画中两位直视观众的康巴汉子眼神中少了羞涩警觉,多了从容不迫,体现艺术家因异国文化冲击产生的敏感心绪及对西藏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后的视觉成果。

  何多苓
  海滩

  1992 年作
  布面油画
  117 × 96 cm
  签名:He Duoling 92

  出版
  《大陆美术选集第3卷——何多苓》 P84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 1994年版
  《中国当代油画(二)》 P98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版
  《当代中国10家油画风格与技法研究》 P110 福建美术出版社 1997年版
  《中国当代艺术选集(4)——何多苓》 P100 山美术馆 1997年版
  《20世纪中国油画图库1990-2000》 P76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 P1553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名家名品·何多苓》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中国油画十家——何多苓》 P18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年版
  《唯美至上·著名油画家系列之二》 P8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6年版
  《山艺术精选——何多苓·忧伤的诗歌》 P101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版
  《士者如斯·何多苓》 P105 领升艺术空间 2011年版

  估价:8,000,000-12,000,000
  1991年的《海滩》创作于何多苓的个人转折期。摒弃以往唯美而忧伤的乡村景色,以孤寂萧瑟的残垣断壁取而代之,宣誓艺术家创作脉络中与“乡土”情结的告别。艺术家选取坐在前方的女性人物为主体,背景为空旷大地的范式,情绪从人物身上一直延展到背后的空间,关于乡土的诗意表达被带有悲怆和魔幻色彩的精神表达所替代,现实主义的诉说也相应由此转向了偏于表现主义的艺术语言。伴随继承前期,进而突破和创新,这件作品清楚地呈现了何多苓在坚持传达生命质感、精神世界的同时,所进行绘画语言和图像模式的探索。

  何多苓
  今晚将要下雪

  2001 年作
  布面油画
  150 × 130 cm
  签名:He Duoling

  出版
  《何多苓·忧伤的诗歌》 P145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展览
  2006年 何多苓油画展 四方当代美术馆 / 南京
  2019年 见山·艺术收藏展 仁和·南谷艺术馆 / 成都

  估价:3,500,000-4,500,000
  于2001年创作的《今晚将要下雪》具有何多苓第二阶段的典型风格,即隐含的写意和“诗意”。画中女子立于山坡,神情淡漠,望向前方。用笔单纯的将人物在皴法繁复的背景上显得尤为洗练、纯净。艺术家只用红色的围巾和一双藏在披风之下,看不见的手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所处环境的寒冷。对于色彩表现,何多苓营造出半透明的覆盖效果,为画面增添了悠远的意境和朦胧之美:女子迈出的步子,定格在画的边沿,像帧静止的影像,观众可望却不可及。

  周春芽
  云彩下的马匹

  1985 年作
  布面油画
  55 × 65 cm
  签名:1985.8 周春芽

  展览
  1987年 周春芽作品展 杜塞尔多夫市德中友好协会 / 杜塞尔多夫市 / 德国

  注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估价:1,800,000-3,000,000

  1987年,在德国杜舍尔多夫办个展的周春芽与收藏其作品的藏家合影

  1985年创作的《云彩下的马匹》是周春芽学习超现实主义表达的成果。作品通幅用醒目的绿色调来支配,用色大胆奔放。画中山峦因明暗交界线的简化处理,被描绘成圆或三角的几何形态,马匹、房屋丢失了现实的形态,而类似于儿童的涂鸦,远处的球体也无从辨识它为月还是为日。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概括与取舍,以结构的观点来表现景物,充满了自己的主观意识,留有艺术家早期探索印象派绘画的痕迹。

  周春芽
  藏女

  1990 年作
  布面油画
  70 × 54 cm
  签名:1990.8 周春芽

  出版
  《周春芽 曾梵志 季大纯》 P21 北京龙人画廊 2006年版
  《周春芽》 P95 东八时区 2010年版

  展览
  2006年 周春芽、曾梵志、季大纯油画作品展 龙人画廊 / 北京
  2010年 1971-2010 周春芽艺术四十年回顾展 上海美术馆 / 上海
  估价:3,000,000-5,000,000
  1990年周春芽留德归国后的首件创作《藏女》是对新表现主义的全新探索。这件作品通过强烈色彩、加重笔触来刻画人物,画中能找到立体派、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的影响,揭示艺术家逐渐告别“乡土绘画”转向表现主义创作的重要转折。

  画面的主体被两位侧身而立的藏女占据,而对背景的天空、白云、远山、大地做了弱化处理。反以其钟爱的褐色为主,绝无多变的色调,尽量减少明暗虚实变化。同时,简化对人物细节的具象描绘而强调抽象的轮廓线条,人物的表情笃定而略带神思。艺术家早期作品中印象主义的狂热被更为主观及冷静的风格取代,画面产生静穆与神秘的气氛营造出了一个梦幻世界。

  张晓刚
  春神的祝福

  1988年作
  布面油画
  65 × 65 cm
  签名:晓刚 1988.4

  估价:2,000,000-3,000,000
  于80年代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春神的祝福》体现了张晓刚对艺术和人生的阶段性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对于艺术思维开始转型、观念还相对落后的年代,作品具备的表现主义抒情色彩十分超前。作品散发的神秘气息与其画面浓烈的主观色彩对于当时艺术界长期盛行的理性主义指导原则大有不同,表现艺术家在有意识地寻找理性之外的生命诉求。今天看来,这是对当时主流艺术的一种充满灵性的感官弥补。

  罗中立
  过河系列之四

  1994 年作
  布面油画
  97.3 × 130 cm
  签名:Luo Zhongli 1994 罗

  出版
  《山艺术精选 罗中立故乡组曲》 P74 山艺术文教基金会 1996年版
  《中国当代名家 罗中立》 P194-195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7年版

  展览
  1992年 罗中立个展 炎黄艺术馆 / 北京
  1992年 罗中立个展 新光三越文化馆 / 台湾
  1995年 罗中立个展 布鲁塞尔皇家历史博物馆 / 比利时
  1996年 罗中立个展 悉尼苏拉艺术中心 / 澳洲
  1998年 斯土力量——罗中立个展 山美术馆 / 台湾
  2007年 罗中立经典回顾 山艺术林正艺术空间 / 北京
  2019年 见山·艺术收藏展 仁和·南谷艺术馆 / 成都

  估价:1,800,000-2,800,000

  罗中立《过河系列之一》1994年作
  2013年拍卖成交价:HKD 5,080,000

  创作于1994年的《过河系列之四》是罗中立第二阶段的典型作品。“过河”是艺术家反复描绘的主题,画家以男子直腰背负、双手立举女子过河的姿态表现了巴山农民在困境中相爱相惜的场景。其中人物全身赤裸,侧对观众,尤其是托举之时,手臂和背部的骨骼、肌肉充满了强悍的视觉张力,体现出原始粗犷之美。画家以一种深沉的冷色调对比凸显前景中融为一体的过河人,将观众安置于窥探的视角,静谧之中透着神秘,令人不禁遥想那些已经被我们远离的纯真年代。

  郭润文
  痕迹

  1993 年作
  布面油画
  80 × 80 cm
  签名:润文 1993.4

  出版
  《郭润文油画集》 图版5 花城出版社 1994年版
  《美术文献——中国后具象专辑》 P29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4年版
  《当代中国中青年写实油画家——郭润文》 P11 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新古典风艺术——世纪末的回声》 P182 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当代油画·静物》 P75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获奖作品集》 封面及图版2 香港银河出版社 2001年版

  展览
  1993年 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 / 北京

  获奖
  1993年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学术奖

  估价:3,800,000-5,000,000
  创作于1993年的静物作品《痕迹》是郭润文研习西方古典绘画的成果体现。首次亮相于1993年“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就拿下“学术金奖”,标志其艺术理念的成熟和个人风格的确立。

  作品描绘了旧物一景,艺术家客观体现此曾用于绘画辅助工具的方桌。桌面放置的油漆桶、纸箱、翻开的书籍,前景拉开的抽屉中漏出来的半张信纸等看似刻意布局。画家也许曾在此习画,又或只是景中之景,借用作品中的“痕迹”,艺术家暗喻时间的流逝,记录了自己学艺的青春时光,并通过流淌的时光又释放出人内心的怀念之光来表明这件作品既是怀旧的,也是“主观现实”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