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9 17:06:13 来源:永乐拍卖
LOT 731
蒋廷锡(1669-1732)
十瓣瑞兰
清代 | 立轴 | 设色 绢本
84 × 37 cm
RMB 120,000-180,000
款识:
臣蒋廷锡谨绘。
钤印:
臣廷锡印、南沙
题跋:
瑞兰耸箭放吾家,十瓣祥微双蒂花。瓶古堪簪妍雅质,室香宜贮秀英华。涓涓清露滋秋佩,习习冷风吹晚霞。不惜金钱储此种,争芳群卉且垂纱。咏十瓣瑞兰。康熙丁酉(1717)岁九月朔日。钤印:庄亲王宝、桂馨一山、现身说法
说明:
庄亲王宝应局爱新觉罗·博果铎(1650一1723)题本幅。清朝宗室,清太宗皇太极之孙、承泽亲王硕塞长子,母嫡福晋纳喇氏。博果铎承袭爵位局亲王,改号和硕庄亲王。
作者简介:
蒋廷锡( 1669一1732),字杨孙,号西君,又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雍正元年,世宗胤祯敕其校勘重编《古今图书集成》,三年告竣。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充《圣祖实录》总裁。官至大学士,谥文肃。工书,善画。尝画塞外花卉七十种,局宫禁所宝。流传真迹绝少。著有《尚书地理今释》、《青桐轩集》 等。
官吏、学者、诗人、画家,蒋廷锡的多重身份是中国封建社会文人画家有着广泛而深厚的修养并积极入世的一个典型例子,蒋廷锡被称为士夫画家或者文人画家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很少人将蒋廷锡的绘画跟文人画联系在一起,都以宫廷画家视之。因为他有很多署“臣”款的属于供御作品。众多的评论中,清朝张庚对他的评价比较全面:“以逸笔写生,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赋色或晕墨,一幅中恒间出之。”张庚道出了蒋廷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蒋廷锡绘画艺术虽有南田遗法,并与南田弟子马元驭亦师亦友,但其绘画并不仅用没骨法,也常常勾勒敷彩;画面不仅是花红羽翠,也常常用墨笔勾勒。大胆的笔墨冲淡了南田的几分娇媚,亦像明朝的写意花鸟,勾花点叶,飘逸风流。
此件《十瓣瑞兰图》题材高雅、寓意祥瑞,若从风格来论,的确像是宫廷画家所为,这也是蒋廷锡为人所熟悉的面貌。但此图设色清淡雅致,构图空旷灵动,大胆的留白亦可看出蒋氏绘画也不乏文人画家的气质。画面右上方更有庄亲王爱新觉罗·博果铎题跋,更显此作难得、珍贵。
LOT 758
益敬王朱常迁
行书七言诗
明代 | 立轴 | 水墨 纸本
126 × 61.5 cm
RMB 250,000-450,000
释文:
天下春回庆股端,满墀玉珮列千官。遥瞻北阙云霞回,祝谒灵台一寸丹。
款识:
仙源。
钤印:
益王之章。
题跋:
明益王墨宝。天泉闯珍藏。丁丑春吴湖帆署。钤印:吴湖帆印
LOT 762
康熙皇帝(1654-1722)
御笔张谓《早梅》
清代 | 立轴 | 水墨 绫本
112 × 34.5 cm
RMB 2,000,000-2,600,000
释文:
一树寒梅碧玉条,迥临村野傍溪桥。应去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
钤印:
体元主人、稽古右文之章、渊鉴斋(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第三册《康熙卷》15、7、12页)
著录:
1.《宝应城镇志》P325,宝应城镇志编纂委员,1999年。
2.《历代文人咏宝应》,宝应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2009年。说明:
1.季愈(?一约1712) ,字退如,号秋圃,清初扬州府宝应湖西季家河(今属金湖县)人。康熙三十九年“榜眼”。官输林院编修,詹事府庶子,督学广东道。曾自刻“处处让人一步”印。
2.《清代榜眼名录》记载:“季愈官翰林日,圣祖赐御书一幅,其裔孙世守,仅藏于家。”
3.《宝应城镇志》有绿:“季愈供瞰翰林院时,钦赐御书一幅, 珍藏于家。”
4.手绘云龙纹库绢装裱并配鹅黄瓷轴头。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 1654一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1661一1722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局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轴头
康熙皇帝酷爱书法,笔力道劲,结字隽逸,章法疏秀大气,实属历代帝王书法中的珍品。康熙帝于书法亦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康熙帝朝政之馀,常召善书著称詹事沉荃至懋勤殿切磋书学。康熙帝于书法除个人爱好之外,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统治艺术,成马了他贯彻政治意图的有效工具。他的书法与“博学鸿儒”、“六下江南”等政治活动一样,笼络了汉族士人,改善了满汉关系,最大程度地赢得了汉人对皇帝和满族统治的认可。
康熙帝的书法活动绝非一般文人间的相互酬答唱和,而是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成马其密切君臣关系、贯彻政治意图和统治思想的重要手段。据考康熙二十一年八月,清廷派翰林院检讨汪楫等前往琉球封赏该国国王。康熙帝一面叮嘱使臣“务持大体,待以宽和,以副朕怀柔远人之意”,一面挥毫书写“中山世土”四大字令其颁赐琉球国王,以广播文教于属国。次年四月,内阁侍读明图等前去安南封赏,康熙帝颁赐国王.黎惟肚“忠孝守邦”四大字,日讲官们敬观御笔后奏言:“以此颁赐安南,使遐荒万里,仰瞻天藻,具见圣朝文德怀柔至意。”大臣之语虽有言过其实之嫌,却大体说出了康熙帝的赐书意图。
此为康熙帝赐翰林院编修季愈之作。季愈(?一约1712),字退如,号秋圃,季时贵次子,江南扬州府宝应湖西(今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季家河人,康熙甲子(1684)中式四十九名举人,康熙庚辰(1700)会试第二、殿试一甲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乾隆翰林李调元《淡墨录》载,王士祯见到进京赶考的季愈书法和文章,知其必为鼎甲。《季氏家谱》与《宝应县志》皆载:季愈“官翰林日,圣祖赐御书一幅,其裔孙世守,仅藏于家”。家谱及县志所记载的正是此作。此作所书内容唐张谓《早梅》,原文内容: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作者把其中首句“白玉条”改成了“碧玉条” ,最末句的“经冬”改成了“经春”,可见康熙帝对季愈的殷殷期盼。书法风格拟其最为推崇的董玄宰笔意,絏条道劲圆润,笔墨饱满淋漓,不失为康熙帝作品中的精品佳构。
LOT 764
佚名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
清代 | 手卷 | 设色 绢本
100 × 670 cm
RMB 1,200,000-1,500,000
图像的历史是美术史,历史的图像是社会史。在影像技术不甚发达的封建时代,绘画当仁不让的担任了记录社会史的重大责任,这也是很多重要的史诗级书画作品价值连城的价值及意义所在。书画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召力,大才子苏东坡曾言:“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作为一段段历史交往的载体,诗文书画因为成为人际交往的载体更加彰显价值魅力。然而有一部分特殊题材的绘画,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欣赏乃至人文意义的角落,而上升到历史题材的范畴里,生动的再现了历史,如史笔直陈,具有真实的历史痕迹,《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就是这样一部史诗级巨绘。
作为清代大型绘画长卷题材,《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为“史画”,属于纪实性历史绘画。该画的历史价值及收藏意义,绝非一般的名家和大家的山水花鸟作品可比。
缂丝包首
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的价值
《黄河督运图· 奉旨荣任图》手卷,为设色绢本,纵100cm,横670cm,精湛华美,风格写实细腻,属于博物馆级别的藏品,与之题材相似的《潞河督运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笔者在翻阅资料之时,查到一份国家文物局之编号为“【2012】 299号”的办博函,《关于复制《清乾隆年间漕运图》等一级文物的意见》,可见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题材的绘画,自古及今都是“国字号”的大事。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是一幅记录清朝康乾年间黄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的画作,也是“一部反映清朝官制的真实画卷”,按照当时的规定,官绘本舆图绝禁在原图上标注舆图名称、绘图人姓名及年代,因此《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既无作者与绘制年代,也无收藏印玺与题记。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虽然是工笔国画,但透视技巧和绘制手法中,明显有受到西方纶画影响的痕迹,这不仅让人想起对中国书画影响巨大的几位来华洋画家,或是把西方艺术带进中国的几位洋学士,譬如汤若望、郎世宁等等。譬如洋画家郎世宁来中国之前,官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平行织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对透视的概念非常淡薄,“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整个画院都照本宣科的绘制着。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曾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郎世宁出版了一本《视学》,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时人的透视观。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虽然佚名,无法知晓绘者是哪位官廷画师,但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画面结构、情节故事、街市建筑、风俗民情,甚至人物的服饰帽饰,都有史料依据,有受到西画影响的痕迹,跟据其画风、透视角度及画面所折射的人伦风鉴情形,大致推断为清代康乾年间作品。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 局部
缂丝包首
一卷精美的字画,往往记载着不尽的历史典故。古代字画得以流传,多有赖于收藏。而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书画往往出自大家之手,亦辗转收藏于大家之手。而像《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这样鸿篇巨制的作品,之间绝不会在民间流传,必然无疑是官中之物。即使尚未展观画卷,凭其富贵精丽的缂丝包首亦能断定,此画绝非寻常之物。
漕运重要性——国之大事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所谓漕运,就是利用水道(主要是河道和海道)进行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汉朝建都长安之后,每年都以漕运为主要方式将黄河流域所徵粮食运往关中。
物流行业在今天的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陆路交通不甚发达的古代,牛马驼驴是陆路交通的重要运输工具,其运载能力远不及漕运强大。在中国古代,漕运尤马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她是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主要运输方式。衹要是有水路的地方,水路是第一选择,主要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水路不通处方辅以陆运,多用人畜驮运或畜力车载,因以漕运为主,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千万不要小看了漕运,在古代,她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被运送的粮食称马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官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所以监管漕运亦是关系到社稷舆衰的大事。广义的漕运包括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
中国古代的漕运通道,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及其联结河道马主,历代帝王不断开凿河道,沟通南北,鸟隋朝时开凿大运河,奠定了基础。隋代建成的南北大运河,是和中国长城并肩的伟大工程,可见虽然漕运徭役,征发既案,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但仍受到统治者的支持。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
由于南方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故从元建都北京直到明清几代王朝,北方一直依赖富庶的南方供给,在没有火车、汽车和飞机的运输年代,衹有依靠南北大运河的水运完成,运河漕运成了北方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漕官的重要性也不在话下。
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这样一幅极为稀有难得的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就具有了更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画工精细——叙事结构恢弘写实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极富现实主义风格气息。画卷包首马精致花鸟图案缂丝,引首题书“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此卷分两段,首段主要描绘黄河漕运景致,画面选取宽阔浩渺的山河谷地属背景,南来北往的大小漕船运载着粮食、布匹、砖石,官船、民船、渔船往来如织。
《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中人物几百个,神态各异,情节故事,都以历史真实情景为依据,画面波澜壮阔,绚丽华美,情节丰富生动。画中每个人物,都安排得疏密有致,恰到好处。画面细节如屋宇、树木、山石、舟车、船桨、人物、衣服等细节非常考究而写实,体现了绘制者对于整体画面的把握。
首段先引领众人的视织进入黄河河道,层恋迭障中漕运河道蜿蜒游展,漕船扬帆其中,织夫喊着号子奋力拉织,一片繁忙的景象。田园、屋捨、商铺错落有致,河道两岸以树木、山川、房屋等道具马依托穿插推进画面情节,随处可见的商贾、官吏、船工,熙熙攘攘,往来穿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
后卷描绘漕运总督奉旨荣任、督运的场景,总督漕运部院的两面杏黄大旗迎风招展,漕运总督大人端坐在官衙之中,周围簇拥着官僚、执事,庭前按等级左右分列众多官员,低级的官员在分发标示,等候命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人物构图方面,画家特意放大了作为中心人物——总督大人的构图比例,特别突出了作为奉旨钦差河运总督大人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等级在当时这类题材画中的表现。在人物描绘方面,画家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画面的中心人物,深化了绘画的主题。
作为纪实性史诗般的绘画,《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全卷采用鸟瞰式画法,就像一部生动的纪录片,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真实的记载了当时官场从服装、轿舆、坐骑的严格等级,画卷清楚地记录了当时官阶排列、官服形制,以及官吏分派任务、分发标记等现实情景。
画家面对如此巨大的场景,层次感把握得恰如其分,并注重叙事性情节的穿插和推进,以浩浩荡荡的队伍的行进牵引起画面首尾两段,体现出画家善于观察环境的能力,以及细腻精致的描绘水准,及对宏大场面画面的驾驭能力,譬如当地官员在城门张灯结彩、翘首以待漕运总督的到来的情节,惟妙惟肖。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精细,漕运官员的悠闲与漕运苦力的辛苦对比鲜明。
作为反映社会历史生产生活真实情景的巨大画卷,《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秉承了《清明上河图》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黄河督运图·奉旨荣任图》宛如以史笔记录历史,以史画的形式承载历史,其意义堪比清代官廷画家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识者当宝之。
「LE PRéLUDE 前奏」
永樂夏季拍賣會
VIP精品预约展:2020.08.05 - 08.11
拍卖预展:2020.08.12 至 拍卖会结束
. 拍卖时间 .
8月17日 星期一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 14:00 A厅
心所安处——茶香酒补专场 14:00 B厅
至臻茅台——贵州茅台酒专场 19:30 B厅
中国书画专场 19:30 A厅
8月18日 星期二
名贵珠宝尚品专场 14:00 B厅
国际潮流艺术专场 顺延 B厅
现当代艺术夜场 19:30 A厅
电话:8610 - 5925 0855
邮箱:vip@yongleauction.com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