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中国嘉德:“戟”“罄”平安 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图像

时间:2020-3-16 12:01:21  来源:雅昌艺术网

  象征图像的定义是:“根据事物之间约定俗成的关系,借助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戟”与“磬”是清代至今常见的祥瑞象征图像,表“吉庆”意。“戟”“磬”出现在瓶上时,合意为“平安吉庆”。

  清雍正 郎世宁《聚瑞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雍正元年郎世宁绘《聚瑞图轴》。此为郎世宁现存纪年最早的作品,距他来到中国大约八年光景。画中描绘一只青瓷弦纹瓶,瓶中插著并蒂莲花、莲蓬与稻穗等象征吉祥的植物。瓶花图轴取“瓶”之谐音“平”,与祥瑞花卉一同,祈愿“平安祥和”。

  清乾隆 永宁《岁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品

  盛清时期多见有此类瓶花图轴,图轴内象征吉祥的纹饰也不仅局限于植物。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永宁绘《岁轴图》,分上下两联,结构对称,各绘祥瑞瓶花及各式吉祥纹样,如册页、如意、双鹌、佛手、石榴、菖蒲、太极图瓶等。挂轴上联的右下角,绘有一只玉磬,磬上下有两孔,穿黄绳,上孔黄绳打结,为悬挂用,下孔穿一如意结带穗,饰青金石。“磬”这一象征图像,因与“庆”谐音,成为了盛清时期书画及器物上常见的吉祥纹样。

  清嘉庆 松石绿地洋彩穿花螭龙纹如意万代耳云口瓶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9,900,000

  清嘉庆 松石绿地洋彩穿花螭龙纹如意万代耳云口瓶(局部)

  “磬”又常与象征图像“戟”同时出现,谐音“吉庆”。“戟”“磬”出现在瓶上时,又有“平安吉庆”的寓意。如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的清嘉庆松石绿地洋彩穿花螭龙纹如意万代耳云口瓶,金彩戟下坠饰螭龙玉磬。

  克莱因鲍尔(W.E. Kleinbauer)对图像志(iconography)的定义是,“对视觉艺术的历史探究即图像志”。视觉艺术可以是立体的或平面的,其涵义在历史中的演变,依附于图像本体在历史社会中涵义的变化。

  东汉 执戟门吏门柱画像石

  故宫博物院藏品

  戟,是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入侵,军队中戟逐渐为刀所取代。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过两件帛画,一件描绘的是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另一件描绘了墓主和他的随从军队出行时的状况,其中即可见持戟者。汉代画像石上也多有所见。

  隋 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墓墓道壁画(局部)

  至隋代,戟逐渐退出了军用兵器的行列,成为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礼兵器。《隋书》记载,“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意即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在门前列戟。2005年发掘的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墓,墓道东、西壁绘《出行仪仗图》,图中的 18 枝棨戟分两幅绘在靠近墓门处(门前列戟)。发掘者根据墓中的 18 枝棨戟,结合唐代列戟制度(隋代文献中并没有列戟的数量与官员品级的对应关系的明确记载)及墓葬的形制、规模,推断墓主极有可能是隋文帝太子杨勇。

  清康熙 五彩木兰破敌人物故事图凤尾尊

  嘉德四季第51期·仲夏拍卖会

  成交价:RMB 690,000

  清康熙 五彩木兰破敌人物故事图凤尾尊(局部)

  宋代以降,金元明清列戟制度比较单一稳定,官府、显贵门外不再列戟,仅存宫庙列戟一项。清代《康熙字典》中,对“戟”字的释意有,“《周礼·冬官考工记》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注】戟,今三锋戟也。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援长七寸半”。康熙时期的“今三峰戟”,“援”为戟上直刃,“胡”为曲刃,其形制与西汉画像砖上的三叉式样,已大相径庭。

  “戟”这一图像本体出现的场所,在历史上,从西晋前的战场上转变为隋唐官府及官员的门前,再转变至清代宗庙之上。其象征图像的含义,也随之从单一的“卫戍”,多了一层“钟鼎之家”专属,进而又为皇家专属的意味。

  商 虎纹石磬

  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遗址出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磬”的释意为,“乐石也。从石殸。象县(xuán)虡之形。殳,击之也”,意即“可奏打击乐的石器,字形由“石”“殸”会意。(声)像悬挂磬的架子。“殳”表示击打石磬的工具”。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又对“乐石也”一句注释为,“石乐也。石乐各本作乐石,误,今正”,意即以石为材的乐器。磬,为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乐器,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清乾隆二十六年 碧玉描金云龙特磬

  故宫博物院藏品

  《书·禹贡》有载,“泗濵浮磬。传:泗水中见石,可以为磬。陈澔曰:玉磬,天子乐器。诸侯当击石磬,故郊特牲以击玉磬为诸侯之僭礼”。至清代,磬(特磬)为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中的重要乐器,质地多为碧玉。特磬整套十二枚,以应十二律。磬体为钝角矩形,长边称鼓,短边称股。整套特磬磬体大小相同,而以厚薄为次,定音高。磬两面饰描金云龙纹,一面为篆文乾隆帝御制铭,另一面为本律磬名,磬孔系丝绳而悬。

  清 翠太平有象磬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所藏“磬”型器物颇多,与作为中和韶乐的演奏乐器“特磬”的数量相比,当是数倍许。这些“磬”型器物,均已脱离了“敲击后发出特定音律”这一原始用途。例如一件翠太平有象磬,片状,一面随形浅浮雕巨象,象呈向右回首状,长鼻、长牙抵于臀部。象尾细而短,甩向右前方。象腿粗壮,前腿向前,后腿向后,似行走跑动状。另一面雕云气纹,中部凸起一双圈圆,圈内凸雕篆书“太平有象”四字,以释正面图意。磬上部雕五个松球,中心一个有孔,穿铜环及挂钩。

  清 鱼鳔带架戟磬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又有一例鱼鳔带架戟磬,以鱼鳔为材,两件似为一对。其中一件磬体略成扇形,浮雕卐字纹带、回纹带为饰,下部镂雕鱼纹。“鱼”、“磬”谐寓“吉庆有余”,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组合形式之一。顶角有铜制变体寿字形活环,与支架上的蝙蝠形挂钩相配,组成“福寿”寓意的纹饰。支架方体,边框饰阴刻回纹装饰,站牙饰夔纹及回纹。另一件结构、纹饰与前件相近,惟磬身装饰为双螭捧寿纹,下部镂雕蝙蝠绶带,亦寓“福寿”之意。

  清乾隆 剔红落花游鱼嵌玉磬式双层盒

  故宫博物院藏品

  还有只保留了“磬”的形状,将其从悬挂式的原始语境完全剥离的例子。如一件剔红落花游鱼嵌玉磬式双层盒。至清一代,磬的出现场所,不仅再局限于祭祀活动时的庙堂之上,也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厅堂之中。其象征图像的含义也在标志身份地位之外,更多的偏向了其谐音“庆”之吉祥寓意。

  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中国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9,200,000

  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局部)

  “磬”作为二维的纹样出现在清代器物上时,较多见的一种还是保留了其悬挂式的原始语境。有坠于缠枝莲纹下的,如一五台山人旧藏,清道光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也有坠于“戟”下的,合为“吉庆”之意,如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的清嘉庆松石绿地洋彩穿花螭龙纹如意万代耳云口瓶。

  清乾隆 剔红五龙图葵瓣式盒

  中国嘉德2018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380,000

  清乾隆 剔红五龙图葵瓣式盒(局部)

  另一种为“磬”这个二维图像,脱离了悬挂式的原始语境,成为了一个或一组象征图像之一,常见为在博古图内。如一清乾隆剔红五龙图葵瓣式盒,作八瓣葵式,顶面开光内,作海水纹地,上有五龙图,其中一龙占据中间位置,其余四龙将其环绕。上下侧面开光内作锦地,并作各式博古图共计十六幅,内饰磬、如意、书卷、宝瓶、四季花卉、鼎、五谷、等纹样,寓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有余”。

  戟,从作为兵器出现以降,他的象征意义从体现一国武力强大变为了卫戍钟鼎之家。磬,也从侍奉神明的庙堂之上落入了凡尘厅堂。清代至今,“戟”与“磬”成为了最常见的象征“吉庆”的图像符号。年画上常见有两位童子在家中庭院击乐磬,舞鱼灯,以颂“吉庆有余”之吉祥,或是童子右手执“戟”示“吉”,左手提“磬”示“庆”,磬上之鱼示“有余”。

  清嘉庆 粉彩胭脂红山水人物图灯笼瓶

  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955,000

  清嘉庆 粉彩胭脂红山水人物图灯笼瓶(局部)

  愿早春三月,趋吉避疫,“戟”“磬”平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