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3-13 16:12:16 来源:收藏快报
何家英2006年作《日暮消烦暑》,北京荣宝2019秋拍会获价195.5万元
近年来,面对艺术品市场持续的深度调整,书画市场两极化的“瘦身”趋势显现。尽管近现代名家高端精品和小名头的低价位作品市场表现尚可,但当代书画市场却不容乐观,画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困境。有藏家指出,当代书画交易有很多处于停滞状态,无论是藏家还是艺术品的经营者,都不同程度地面对着作品价值缩水现象,很多收藏家高价入手的藏品价值大幅下调,巨大的价格落差导致很多交易无法进行。当代书画市场未来将走向何处,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面对当代书画价值缩水普遍现象,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步入调整期的当代书画,对于一级市场的画廊冲击最大。新工笔和新水墨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动荡,画廊所热捧的官员画家,由于前期市场运作价格过高,在现实背景下价格回调趋势明显。受此影响,书画市场90%以上的画廊呈亏损状态,而且40%左右的画廊关店或已倒闭。
从拍卖公司表现来看,整体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大中型拍卖行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却只是集中在近现代书画拍卖板块,当代书画在拍卖市场表现平淡无奇,此前一直被热议的艺术家似乎不再那么受人关注,无论是起到引领市场作用的高价拍品,还是夺人眼目的新秀佳作,在高价位的价格体系之下,市场也难言乐观。由于藏家是艺术品交易的买单者,但由于前期的藏品大多是在价格高位的峰值入手,有些画家的作品价格达到了每平尺60万元左右,在目前的市场之下,作品很难有接盘者,价值缩水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不过,这也应验了不少业内专家对于这一市场的预判,即该市场还不成熟,一级市场的培育还不完善、彻底,没有形成成熟的收藏体系,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者在收藏书画时,要善于沙里淘金。我们还要看到,在当今的书画市场,真正懂得书画的买家还是很少,大多人追逐的是书画家的名气。实际上,这也并没有什么错,书画收藏本来就是讲究“名人(家)书画”的。在这个领域里,真正懂书画的买家很少,大多数人眼睛盯着的是美协、书协、画院或院校,看是否委员、教授、担任什么职务。似乎出自这些地方的书画就有一定的投资与收藏价值,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艺术家与收藏家的共同点是注重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体现。但当代书画一直存在着缺乏学术沉淀、人为炒作风气浓厚等不良现象,有些作品价格甚至高于古代名家的作品。名不副实的现状决定了市场有很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大力反腐导致礼品画受到冲击,市场中缺少真正经得起沉淀的画作。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的当代书画市场已经呈两极化发展,处于中段的当代书画在市场中接受度不高,是因为身居其位的艺术家创作面貌千篇一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需要艺术家进行反思,在创作中善于创新个人风貌,提升作品质量。
当代书画市场所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使得有价值的艺术品行市难以看好,加之与艺术家本身的身份背景有直接的关联,这就形成在作品展厅里看艺术品价值高低取向时,大凡不看作品本身而先看其标签署名。在市场重新洗牌的环境下,重名不重质的现象让当代书画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此外,在目前这种艺术品泡沫迸发时期,艺术媒体与评论从业者的错误舆论也难辞其咎。眼下,书画市场要想走向平稳,媒体言论应起到好的引导作用,不能一味吹捧价格,捧杀艺术。媒体、艺术家、藏家乃至大众,都应提高修养与学识,共助艺术市场走向深度与理性。
再则,针对艺术品收藏喜欢的人的确不少,但真正懂得艺术品质量的人却为数不多,基于个人判断甚至购买者的准确性更少。对于这种并非源于真正的收藏,可以说大部分并非出于对艺术品的挚爱,更多的在于经济利益或精于投机而收藏。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很多商家想到如何引导的问题,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的最具收藏潜质的艺术家等称谓就见怪不怪了。因为炒作合谋群体利用各种营销传播,才可提高推介名不见经传的书画家知名度,拔高其作品的艺术市场价值,不自觉地落入投机者设定的圈套进而实现最大化牟利。
而不负责任的冠名炒作不仅损害了艺术创作者和收藏者的利益,也很大程度上损坏了艺术市场应有的良性生态环境。毕竟优秀的艺术作品及其价值是以作品的创造性及其学术价值等综合因素衡量的,这也是基于艺术品非标性特点产生的,艺术品依靠单位价格与重量算不出其价值,而必须要通过调研、评估等过程才可得到,而每一个劳动过程都非常复杂。另则,更多藏家对艺术品及其资源的需求极具个性化,因此导致的评价取向势必更加多样多元。作为书画收藏者而言,须善于沙里淘金,用火眼金睛在书画市场上淘出真金。(卞文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