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9 16:54:51 来源:拍卖速递
[华艺国际]现当代艺术
张大千,中国画史上登峰造极的一代巨匠,徐悲鸿誉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其一生四海游历,足迹踏遍海内外。2019华艺国际秋拍汇聚五洲四海好其艺者之珍藏,山水花鸟、巨幅小册,悉数亮相。藉此仰望巨匠之剪影,领略大千熔铸古今、贯通中外的多元风貌。
张大千爱荷花绰约娉婷之姿,每迁居一地,必亲手植荷,朝夕观察,更尝以荷花“君子之风”自况,故而颇喜写荷,荷花亦成为其绘事一绝,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徐悲鸿亦盛赞其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四十年代,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后画风为之一变,开辟出盛年时期最为灿烂辉煌的工笔花鸟风格,此时的“大千荷”善用复笔重彩,潇洒脱俗,风致典雅,颇见脱胎换骨之势。
张大千 凉月芙蕖 镜框 设色纸本 99×37cm. 1946年作
华艺国际2019秋拍拍品
此帧《凉月芙蕖》荷花荷叶墨彩相辅相成,浓淡不同之墨色表现的翠盖交迭错落,呈现出前后远近各不相同的强烈空间感,仿佛随风摇曳,姿态万分。画面里,大叶垂垂如盖,卷舒自如,深墨浅赭相得益彰;叶脉勾勒精细,极见筋骨;荷杆力透纸背,气势挺拔,疏密相间,以见荷塘韵致。菡萏一苞一绽,敷色鲜润,以钩金法写瓣尖、蕊心,线条如棉裹铁,细腻不失劲道。钩金红荷,在大千艺术生涯中并不常见,然其呈现出的富丽堂皇之效果,亦非寻常画荷之作所能相比。晚年大千目力、精力远不如盛年,此类红荷多以写意而就,如本作中以精细笔法所作之钩金红荷实属罕见。
《凉月芙蕖》局部
是幅《凉月芙蕖》工细精丽,更曾经为陆丹林所珍藏。大千先生毕生驰骋艺坛,结谊天下,其与陆丹林之交则颇具讨论意义。张陆二人订交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从1929年冬“蜜蜂画社”,到1932年中国画会,及至1935年“九社”……二人以画、文为媒的交谊别具一格。有甚者,张大千应陆丹林所请题写“陆丹林之墓”,此状并未见于除红粉知己李秋君、池春红以外之友人,足见二人视彼此为难得知己。30年代陆丹林特别请人镌刻“丹林珍藏大千百画之一”之藏画章,与谢玉岑“孤鸾室供养大千百画之一”之章寓意二人所藏张大千作品的珠联璧合,亦表对张大千敬重之意,由此更见陆氏所藏大千之作可谓“既多且精”,一时成为佳话。
?1935年11月“黄山艺苑”欢迎大千先生茶会留影,右起:第十人陆丹林、第十二人张大千,第十三人谢稚柳、第十四人李秋君、第二十五人郭沫若、第二十七人吴湖帆。
是幅《凉月芙蕖》作于1946年10月,正值“张大千画展”于沪隆重举办,先生多幅敦煌临抚之作展出,震惊艺坛。画展之际,上海及附近旧友亲朋常至先生下榻之李宅相贺,老友陆丹林更是赋诗赞道,“海内张髯有盛名,敦煌归来(一作‘后’)笔纵横”。其更属大千先生敦煌归来后画风一洗之写荷佳构,今次呈现,亦是全面认识张大千盛年画荷风格的绝好例证。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千创泼墨泼彩,此后写荷,独辟蹊径,大开大阖,将现代艺术的抽象特质与传统绘画技法融合至臻,以“有法”而至“法无定法”,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意味拓展至另一至高境界,因此“大千荷”在美术史上可谓居于极特殊的地位。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