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2 14:52:21 来源:新浪收藏
文房用器近年来颇受藏家关注。清早期铜桃形大炉,造型构思巧妙,以三只硕大的寿桃作炉腹,桃尖为足,枝叶作双耳和炉盖,体量较大而原盖未失,尤显难得。明晚期云纹端砚,取材厚实,浮雕流云纹为池线条流畅,气韵生动,砚堂平整,砚背散落长短不一的石眼柱,石质细腻润滑。清康熙青花桐叶封弟图笔筒,青花描绘画面人、物形象精细,色泽艳丽,浓淡变化自如,为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的精美例证。清康熙竹雕西园雅集图笔筒,外壁浮雕文人于园林中雅集之景,一派世外隐逸之风,雕刻技法纯熟。
*902?清早期 铜桃形大炉
说明:重4610克。
24.5×27.5cm。 Wide×High
明清之际文人崇尚自然,肖生类的文房用器十分流行,其中大型铜炉见有仿竹节样式,而似拍品作寿桃形者,颇为少见。
大铜炉以三只硕大的寿桃为腹,造型夸张醒目,桃尖为足,炉侧枝叶弯曲作双耳,炉盖亦饰桃枝、桃叶,大小两只寿桃相依为钮,枝叶镂空,颇为迎风之感。通体拟寿桃枝叶、果实而制,构思巧妙,且原盖保存未失,极为难得。
拍品顶部图
拍品以三寿桃为腹之造型颇显独特,与新石器时代陶鬶有异曲同工之妙,亦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仿哥釉灰青鬲式炉,腹部形制相近,或有相通之处。
拍品局部图
*906?明晚期 云纹端砚
19.2×11.5×3.8cm。 Long×Wide×High
配硬木天地盖
拍品长方形砚,取材厚实。正面砚额浮雕流云纹为池,线条简洁流畅,气韵生动,云际石眼恰似浮云掩月,砚堂平整一片开阔,散布六枚小石眼为星辰,砚背长方形覆手,内雕十五处长短不一的石眼柱,石质细腻光滑,蚯蚓走泥纹等石品清晰可见,为难得的端砚佳品。
拍品背面图
明代晚期端砚鉴赏家最重石眼,拍品形制、雕工均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石色苍灰偏黄,石眼较多,另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定名为宋苏轼从星砚之端砚(参见《西清砚谱古砚特展》,页174至176,图31),其石色、石质特征与拍品极为相近,砚背石眼柱等工艺特征亦属同时风尚。
拍品局部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从星砚
*874?清康熙 青花桐叶封弟图笔筒
18.2×14.8cm。 Diam。×High
明末清初之际,戏曲、小说流行,版画艺术也发展迅速,尤以徽派版画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广受社会欢迎,同时也对瓷器纹饰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上所绘内容,多取材自通俗戏曲、小说中情节,将瓷画艺术推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笔筒外壁通景以青花描绘周成王桐叶封弟图:周成王在仪仗、随侍的簇拥下,手持桐叶,封弟叔虞于唐,叔虞举笏板躬身谢恩,随侍的数位大臣亦拱手祝贺。画面人物形象刻画精细,情节生动鲜活,青花浓淡变化自如,为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的精美例证。
拍品展开图
拍品展开图
桐叶封弟典出《吕氏春秋》,记载西周时期成王与弟叔虞玩耍,将桐叶剪成圭形,并许诺将行赐封,周公旦得知后,提醒成王当言出必行,于是周成王将唐作为封地赐给叔虞,即后来的晋国。
*913?清康熙?竹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15.2×16.3cm。 Wide×High
清康熙时期,描绘文人、高士雅集的场景是笔筒流行的装饰题材,瓷质和竹木雕刻皆然,体现了清初文人向往隐逸遁世的精神追求。
拍品局部图
笔筒竹材厚实,包浆醇厚,色泽红润,外壁通景雕西园雅集图景,画面与当时参与者之一的米芾所作《西园雅集图记》之描述高度符合:苍松之下,苏东坡着乌帽黄道服提笔而书,身旁围坐王诜、蔡肇、李之仪,并有王诜家姬侍立一旁,郑嘉会身后站立一位执灵寿杖的童子;石磐之上共三人,道士陈景元弹阮,秦观对坐聆听,苏辙右手倚石,左手展卷;曲径通幽,圆通大师坐于蒲团之上与刘泾讲经论道。松荫另一侧,为据长案画归去来的李公麟,身后晁补之敛手而立,持蕉箑的黄庭坚与跪坐石凳的张耒围观;清溪侧,米芾昂首题石,童子捧砚侍立,王钦臣袖手而观。画面人物众多,然山林、树木、溪涧等无一不具,布局层次分明,技艺精湛。筒壁山石空白处,阴刻“西园雅集”四字,结体怪异,“园”字出以古文,为明清之际独特书风之体现。
拍品局部图
北宋元丰初年,驸马王诜于府邸西园邀请文人墨客雅集,包括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共计十六人,为后世传为美谈。
预展时间
瓷器工艺品 11月13日至15日 上午9:00至晚6:00
拍卖时间
瓷器工艺品 11月16日 晚上7:30
地点
北京昆仑饭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