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2 10:44:59 来源:华艺国际拍卖
徐悲鸿曾在《中央日报》发文称赞道:“抱石先生,潜心于艺,尤邃于金石之学,于绘事在轻重之际(古人气韵之气)有微解,故能豪放不羁。”对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艺术创作给予了高度认可。此次華藝國際香港秋拍从古人诗意、上古衣冠、金刚遗韵,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了傅抱石金刚坡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面貌!一起来探究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是如何名震画史的!
“我对于中国画史上的两个时期最感兴趣,一是东晋与六朝……从研究顾恺之出发,而俯瞰六朝,是中国绘画大转变的枢纽。”
——傅抱石
金刚坡时期的傅抱石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此为《世说新语》所录,五胡乱华后,西晋士族“衣冠南渡”,黯然伤怀之语。抗战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踏上流离西南的颠沛之旅,包括陈寅恪、冯友兰、汤用彤、宗白华、傅抱石等人文巨擘,撤至后方国立中央、西南联大,宛若与“南渡”的古贤们虽迢递隔代而聚于新亭,开启了一段国学史上六朝文史复兴浪潮。
傅抱石(左四)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合影 一排左六为黄君璧,右四为徐悲鸿
此时学界的六朝文史热不仅是因为两代文人血性在“克复神州”时的心灵默契,更有中国文人素来“怀古”、“托古”的习尚,在与古来先贤的对谈中,寻疗救民族之道。傅抱石此时这种追怀故土的悲慨与沉郁,这种与古贤士族穿越历史的深层次精神同构——心照时代的温度,与贯穿历史的厚度,无疑是我们理解傅抱石金刚坡时期艺术的关窍。
傅抱石 高人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90×38.7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
葛士翘旧藏。
展览:
1.“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7年8月29日至10月4日。
2.“其命维新——傅抱石百年展”,香港翰墨轩,2004年9月21日至9月25日。
出版:
1.《求知雅集珍藏近代中国书画展》P202--203,香港求知雅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出版,1987年8月。
2.《傅抱石精品画集》P2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3.《名家翰墨·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全集:傅抱石/古人诗意》P19-21,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
4.《其命维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傅抱石》P13,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5.《傅抱石全集·第一卷》P198-199,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
6.《中国艺术大师——傅抱石》P36,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
著录:
1.《傅抱石年谱》P69,叶宗镐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2.《傅抱石年谱(增订本)》P103,叶宗镐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家皆有其启发灵感的“艺术圣地”,如终南太华之于范宽,富春江之于黄公望,黄山之于梅清等等。而对傅抱石而言,四川无疑是其开悟自然深奥之所在。傅抱石入蜀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下,自此开始他精品倍出且最具风格的“金刚坡时期”,以前无古人的“金刚风韵”令画坛为之一振。
抱石先生曾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淀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长期以来,这批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一直被视为傅抱石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高人读书图》局部
此《高人读书图》绘于1943年,正是抱石先生入蜀五载创作巅峰期之代表作。本幅以石涛诗意入画,满纸老枝交错,烟笼雾锁,苍茫雄奇之境。画幅以内,取边角之景而全密林、高崖与峭壁。各物象安排自然有序,近者见老干新枝苍仓虬耸立,扎根生长于磐石之中。远者见疾风劲草肆意张狂,吐露于峭壁之上。此作布局讲究章法,而笔墨极为自由率意,傅益璇曾回忆“酒对于父亲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中,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左手握杯,右手握笔,恍惚之中仿佛才能通此灵性。
《高人读书图》局部
傅抱石全家在金刚坡下山斋合影
《高人读书图》所描绘的茅庐、泉水、修竹、老松、枯杂与金刚坡无异,可谓画家对自己生活的写照。环境之杂如茅草,高士之心如明镜。
密林深处结一草庐,透过窗户望去只见一布衣高士气定神闲,端坐于案几之前。人物大小如须弥芥子,眉眼稍作点染,便使形神俱出。室内徒现四壁,一人一桌,数件文房雅玩,此斯陋室,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惟德馨格高而已。正是石涛诗中:“满身翠影惊高风,采芝采实何从容”之仙风道骨。这境界是沉浸于凡俗之人胸中所没有的。
“抱石皴”打破笔墨约束,尽得天地苍茫雄浑,品味此《高人读书图》,确有醉后作画的酣畅之态和童心见山的天真之趣,亦有一种幽冥空灵的意境。
《高人读书图》局部
众所周知,傅抱石以篆书题款之作必属精品,四十年代其以篆体题款的作品于市场上更是颇为罕见。此作难能可贵处,还在傅抱石以篆体题石涛上人五言绝句,点题画面,神韵更是逼人。傅抱石的山水以气势取胜,此幅《高人读书图》远观大气磅礴,近看精细耐寻,堪为抱石先生金刚坡山水中一曲雄奇诗篇。
“傅氏作品,玄妙清幽,如读《聊斋》。”寓居重庆时期傅抱石对人物画创作最多,用功亦深。罗时慧女士曾回忆,傅抱石将全部的精力,倾注于不断的创作之中,“将书桌安置在谷场旁边,总是在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左手不断挥赶着飞扬的麦屑,右手扔笔耕不辍、聚精会神地画着。”在亡国之哀声遍地,残酷的现实与精神的压抑中,神韵超凡,气质出尘,寄托着傅抱石美与信念的上古衣冠历史人物画跃然成为此时期的超凡绝响。
傅抱石 唐人行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07×39.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
陈风子题签,霍宗杰珍藏。
1.陈风子(1912-2008),别号求是山人,迎风道人,浙江杭州人。书法篆刻家、鉴藏家。
2.霍宗杰先生,祖籍广东新会,旅居加拿大。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
出版:
1.《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二)P14,中华民国国立历史博物馆,民国九十年十月。
2.《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誔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84-85,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11月。
“五弦清激,南风披襟。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琴的意象,在六朝文人精神中代表了渊雅与玄远的情态。在傅抱石笔下,早期于《琵琶行》历史题材创作中,多见一抚琴弄乐之仕女形象,而后在反复的锤炼推敲中,又取法唐人宫乐图意象,逐渐独立出一系列“左弹右擘弄清音,手捻轻蕉口自吟”的仕女行乐图。擘阮抚琴的上古仕女,无疑成为傅抱石笔下备受瞩目的经典意象。或被收入博物馆藏精品,偶有露面市场则成为备受藏家追捧的焦点。
傅抱石《琵琶行》,佳士得2.04亿成交。
傅抱石《擘阮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此次所见《唐人行乐图》则是心摹古作,为情雅格高、艺学双绝的才女所动。此画作于1945年,此时傅抱石锤炼上古衣冠、仕女清音之题材,早已炉火纯青。画中两仕女席地对坐,左女子擘阮或兼吟唱,双眸抒神凝望若有所想。右女子埋首抚琴,仿佛沉浸乐中不闻身外之事。
《唐人行乐图》局部
正所谓“阮咸拨罢意低迷,独坐瑶阶有所思。”画中的清幽与凄冷,仿佛诉说着那个时代现实的磨难与理想的曙光中夹杂着的华夏文明难以言明的凄美。二女身着古服,裙摆堆栈,衣带飘摆。敷色雅淡处似平易超然,落墨沉着者如古质凝结。顾恺之云:“人咸知美其形而不知饰其性”,由此帧则足见傅抱石艺术理想之“求性”。
《唐人行乐图》陈风子先生亲笔题签
此作面世后,又历经著名爱国华侨、收藏家霍宗杰先生递藏,更有著名篆刻大师、书画鉴藏家陈风子先生亲笔题签,殊为难得。
傅抱石 看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8×29.5cm
華藝國際(香港)2019秋拍拍品
注:
1.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直接得自其家属。
2.上款“乙藜先生”为沈怡先生妹夫钱昌照。钱昌照(1899-1988年),字乙藜,江苏张家港鹿苑(原属常熟)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次长、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为国民政府主持国营重工业的重要人物。
沈怡、应懿凝伉俪旧藏《看山图》,同样是创作于金刚坡高峰时期,此作不仅将苍茫雄奇的巴山楚水凝练于平尺之间,饶有趣味,更见证张大千爱徒与文艺圈的颇多交往。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