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从润例到纪录:齐白石身价沉浮录

时间:2019-11-11 17:57:32  来源:艺术市场

齐白石 寻旧图

  齐白石作为20世纪中国国画大师,无论是为他人打造家具的“芝木匠”身份,还是为他人创作书画的艺术家,他一生出入市场,讨价还价,靠手艺、靠勤劳、靠智慧、靠才情而养家糊口、添房置产。随着时间的磨砺,画家作品也经历着市场行情变化。本文通过对齐白石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市场价格数据(润格和拍卖成交价格)的系统梳理与考察,尝试探讨除艺术价值本身之外,其他影响作品市场价值的具体性因素。

  变动的润例价格

  齐白石可谓现今艺术品市场中的明星级艺术家。自齐白石于北京成名之后,其作品直至他离世后依然保持着持续性的市场热度,这种历史现象不仅仅是源于齐白石的画艺本身,也在于画艺之外的其他诸因素的复杂影响。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前的艺术生活主要有“湖南时期”(1881年至1901年)和“五出五归”时期(1902年至1916年)两个阶段。湖南时期的齐白石以木匠、画匠身份活动于湖南湘潭附近,扮演民间艺人角色,维持生计。27岁时,拜胡沁园为师学画,从此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1902年秋,齐白石受夏午诒之邀去陕西西安教其夫人姚无双学画,开启了他“五出五归”的出游历程。在西安期间,齐白石篆刻得到当时名士樊樊山赏识并为其定了一幅篆刻润例:“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此后,齐白石先后游历了北京、江西南昌、广西桂林、广州等地,每至一处常在附近的南纸店挂出樊樊山为之写的篆刻润例。

  1917年春夏之际,湖南动乱打破了齐白石安逸的生活,这时在京为官的樊樊山恰巧来信劝其到京城居住卖画,于是齐白石就独自一人赴京居住于西砖胡同法源寺,并在琉璃厂南纸铺张挂卖画刻印的润格,开始了京城卖画生活。由于南北认识喜爱风格的不同,刚开始齐白石所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一路,故而作品在北京备受冷落,所卖之画只能勉强维持生计。1919年3月正式定居北京之初,齐白石的作品价位依然极低,当时他在自述中提道:“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二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的很。”

  1921年,齐白石得到当时声名如日中天的吴昌硕所订润格。“齐山人濒生为湘绮高弟子,吟诗多峭拔语。其书画墨韵孤秀磊落,兼善篆刻,得秦汉遗意。曩经樊山评定,而求者接踵相接,更觉挥手不暇焉,特重订如左。石印每字二元。整张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八元,六尺廿元,八尺卅元,过八尺者另议。屏条视整张减半。山水加倍,工织者另议。册页每件六元。纨折扇同。手卷面议。庚申岁暮,吴昌硕年七十七。”

  齐白石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陈师曾,并在其劝导下进行“衰年变法”,历经十年终于成功探索出一种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其作品逐渐被人接受、喜欢,在此期间,陈师曾推荐齐白石参加1922年“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并大获成功,彻底改变了齐白石在北京的绘画市场状况,此后购买齐画作的人应接不暇。为此,齐白石做了一首诗作纪念:“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姓名,海国都知老画家。”

  1926年齐白石买下跨车胡同的套院,刻了一方茶碗大的印“故乡无此好天恩”,意思是说北京比家乡更好的卖画环境。1931年,齐白石竟然自己亲自重订润格——《齐白石卖画及篆刻规例》:余年七十有余矣。若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目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自必扣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矣。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还。交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触病急。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用绵料之料半生宣纸,他纸板厚不画。山水。人物。工细草虫。写意虫鸟皆不画。指名图绘。久已拒绝。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小者不画。如有先已写字者。画笔之墨水透污字迹。不赔偿。凡画不题跋。题上款者加十元。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因。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为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属。玉属。牙属不刻。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刻上款加十元。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随润加工。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上述齐白石自订润格的内容不仅更加详尽,而且在具体要求上锱铢必较。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0月,中华全国美术会在南京举办齐白石作品展,齐白石带去的200多幅作品很受欢迎,销售一空。

  清末民国时期,齐白石参与艺术市场的方式主要通过在画店或是在家中张贴润例方式进行,他将自己的作品直接送到这些机构出售或者通过机构按其所公布的润例接受购求者的预定。而这些机构在出售齐白石的作品或者向齐白石订购作品时大多没有关于作品的尺寸、价格、题材的详细信息记录,仅有一些散见的信札或是手稿记载,缺乏系统性、代表性。所以,此处在研究齐白石这一时期作品趋势时以其历年公布的润例为主,据统计其1902年至1947年所公布的润例情况如下:

  从列表的数据可以看出:齐白石的篆刻价格从1902年樊樊山为其制定的第一例润例“每字三金”开始一直到1946年“每字四元”,前后20多年间仅增长一元,其绘画作品价格从1921年吴昌硕为其定的“整张四尺市十二元、五尺十八元、六尺廿四元、八尺卅元”至1946年20年间上涨幅度一直到一倍左右。从所列表中可见另一现象:从1946年开始其作品价格相比此前上涨近万倍,而仅1946年至1947年一年间,价格又在原有“一尺十万”的基础上上涨两倍,扇面、册页上涨超过五倍。

  早期作品价格与物价的对比关系

  在1929年出版的《工商半月刊》第16期中,刊载《北平最低限度的生活程度的讨论》一文,作者将当时北京的生活程度由低到高分为4种,援引1926年左右的数据,详细分析了这4种阶层大体的年平均花销:第一层全年支出少有超过百元;第二层在150至200元之间;第三层全年各种费用约需250元;第四层全年消费总额在300至400元之间。

  “五四”时期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南北市场上主要流通银圆和兑换券(起初称为“宝钞”,后改称“钞票”),币值采用银本位制,物价整体比较稳定。1912年至1919年间物价起伏不大;直到1926年至1927年间市场才有所波动。秦仲文在北京所开列的润例价格,从1930年至1937年的7年间没有任何变化,因此,按照作者分类的4种家庭的消费指数,在民国前期的20余年间应差异不大,也足以证明此时期北京的物价,整体是非常稳定的。

  民国前期在北京城内一座拥有8至10间房屋的四合院,房租每月仅为20元左右。齐白石于1919年到达北京时,租借法源寺的三间小屋,租金为8元。鲁迅于1923年一度租用砖塔胡同61号居住,三间正房月租金8元。他的女佣除全年包食宿以外月工资仅为3元。1926年,北京一间房屋月租为1.5元左右。黄宾虹1936年在北京租房,王中秀在《黄宾虹年谱》中写到“择于东四八条胡同八十八号门牌,我与过旭初、黄羲、罗长名(长铭)合住蒯姓所租房屋,平房四间,自雇包车,约每月十八元,一应在内……饭食每人每月十二元,房租甚少,只十余元……北平房屋,每月三十元左右,即可得十余间。”由此推算,从1919年至1936年,除去食品费用略有涨幅以外,北京的房租费用一直非常低廉。

  齐白石于1919年在北京正式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到了第二年:“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的很。”照此推算,当时活跃于北京,在齐白石眼中只是一般画家的扇面价格,大体应在四元左右。当时北京的物价如下:

  这种与画作相对应的购买力换算,只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呈现,无法全然窥知画家们无论有名与否,是否均是画作好卖、生活优越?历史记载中没有留下足迹的沉默无名的大多数,是否都能由鬻画所得来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相关文献的付之阙如,我们无法全然得知。但是从一些史料之中也可做出部分推测。展会风行,参与者踊跃,有利可图是这种现象的背后推手。书画一道只要回报丰厚,乐此不疲的画家自然趋之若鹜,甚至辛劳到为此付出生命,《湖社月刊》曾载:“名画家赵醒公创办醒社画会,成绩尚佳。此次在中山公园展览,出品极多,因劳致疾,遂于闭会次日邃归道山云。”嗅觉灵敏的商人也开始以“艺术家”作为宣传其产品的噱头,现在读来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敬告艺术家,艺术得名,有价值连城者,初闻之必为之咋舌,殊不知其中费几许脑力矣。艺术家果欲注脑部之健康者,请常备虎标头疼粉,以为之保障。”从这些记载可以大致推测,民国前期北京画家整体的生活水平大多可以达到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层面。

齐白石 草间鹌鹑 30×39cm 纸本墨笔 1944年

  新时期的价格飙升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地位已然确立。他的作品基本由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国营画店收售。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开始收集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国家收藏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不用传统的以尺寸论价的方法计算,无论什么样的作品一般收购的价格在五六块钱到是十块左右,一些文物商店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齐白石绘画仍然保留着原来收藏时候的价签。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书画市场逐渐放开民间书画的交易,这时期不少东南亚和我国港台地区的藏家、艺术品经营者来到内地收藏或者购买近现代名家的作品,不少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流入海外。这时期在香港拍卖市场中齐白石作品的价格出现了价格走高的迹象,例如1988年,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卖的齐白石《花果四条屏》就以18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90年代初期,国内拍卖公司开始出现,此外,画廊和一些商业中介也开始陆续出现,齐白石作品成为了这些商业中介重点征集和销售的对象。这时期也恰逢国内书画市场恢复活力的时期,整个艺术品市场迎来一波上涨行情。齐白石作品在国内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扬的走势,例如1994年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的齐白石作品的《松鹰》(20平方尺)就以176万元的高价成交,每平方尺的价格达到了8.8万元,同场上拍的齐白石《贝叶草虫》仅有3平方尺,但是价格却达49.5万元,平均每平方尺的价格为16.5万元。但是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不成熟的一面暴露出来,拍卖市场中齐白石品的数量有明显增多,其中出现了不少齐白石的赝品,加上国内齐白石作品价格的涨幅明显,不少早年从国内流出的齐白石作品又回流到国内,导致这一阶段齐白石作品的供多于求,几方面因素导致1995年秋拍拍卖齐白石作品价格下降。

  2000年至今,齐白石作品在拍卖市场的行情走势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齐白石作品的上拍量重新开始增多,同时成交额也随着成交量稳步增加,2003年齐白石年度成交额就突破了亿元,达到1.2亿元。同时齐白石作品价格也有所突破,2003年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诗意册页(十二开)和《山水精品册页》(八开)就分别以1452万元和1661万元的高价成交。2003年到2005年是齐白石作品市场行情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齐白石作品行情一个比较快的扬升过程。2005年,齐白石作品年度的成交额达到了7.08亿元,市场中齐白石作品的成交量更是达到了1146件,齐白石作品的价格纪录也再次被改写,200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的齐白石和陈半丁合作的《富贵长青》(立轴)就以2035万元的高价成交。

  2005年到2008年,由于近现代书画市场整体之前出现了整体快速飙升的行情,尤其是近现代书画市场中大小名头近现代画家作品价格普涨,艺术品市场整体由收藏型市场向投资型市场转变,市场短期内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供大于求的情况,这导致在2005年秋季近现代书画市场出现了下跌的走势,与2005年的成交额相比,齐白石作品在2006年的成交额出现了43.5%的下跌。2007年、2008年两年齐白石作品的成交额在4亿元上下波动。

  2009年到2010年春拍是齐白石作品走势行情新的阶段,2009年齐白石作品的成交额超越2005年,全年的成交额达到9.8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幅达到了131%。尤其是2009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上拍的齐白石作品《可惜无声册页》拍出了9520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当时齐白石拍卖价格纪录。此后两年内一直表现极佳,直奔破亿。2011年春拍,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中国嘉德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齐白石 山水册页 1931年

  谁在影响润例价格之变

  艺术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其价值规律受到多种因素、多层面的影响。以齐白石的润例变化为例来看,可以清楚地发现名气、时局、物价等具体因素对作品市场价格的深层影响。

  其一,名气。在中国传统书画市场中,作品的价格是书画家作品价值的外在表现,而作品价格的高低与艺术家在当时书画市场中的地位、名声紧密相连。1902年远游至1919年定居北京初期,齐白石虽然与后来“衰年变法”形成的定型化写意花鸟风格有较大差别,但并不能否认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可由于当时北京的一些书画爱好者或消费者对齐白石知之甚少,故而便有“比普通画家作品价格一半还低也少人问津”的情况出现,而经陈师曾推荐参与日本展览后,名气大振,才得到北京书画购求者的承认与追捧,作品价格也有了明显变化。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参加当时社会的重大活动,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深受社会各界的爱戴,此时他的作品保持着一股有别于民国市场性热度的社会性热度。

  其二,市场操作。市场操作是一个多样手段策略的有机组合体,以齐白石为例,请当时的文化名士(樊樊山)或艺坛大家(吴昌硕)代订润例,这一行为是通过公认的方式,以符合社会艺术品价值的公共度量标准,抬高身价,进而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发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参与大型展览,齐白石自1922年经陈师曾推荐首次参展后,后又参加了多次其他类型的展览。这些成功的社会化、公开化的展览活动迅速提高齐白石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作品的市场销售及售价的上升。

  其三,时局、物价。影响画家作品价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往往受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制约。1934年,国民党当局推行“法币”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齐白石参加南京、上海举办的画展,所带去的200多幅画全部售出,润资全是“法币”。齐白石回到北京后,这些钱连十袋面都买不到。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于1948年8月19日发行了“金圆券”取代“法币”,结果出现“金圆券”贬值,物价飞涨。一张画的润资是一大堆如同废纸的钞票。2009年至2011年,这一时间阶段成为齐白石作品价格上升最快的一个时期,2009年秋齐白石书画作品缔造了单幅作品近亿元的神话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酝酿,终于在2011 年春得到了重大突破,其《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并且,据雅昌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齐白石书画指数在这个时期内达至历史高峰:从2009年秋的39.54 万元/ 平方尺迅速升至2011年的128.16 万元/ 平方尺,升幅高达224%。而这种行情变化与中国当时国内经济形势下采取的宽松金融货币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齐白石书画作品市场的价格格局,既来自购买者对其艺术价值的认识与理解,还与政治、经济、市场操作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关系,因此,艺术品市场的价格需要立足多种角度去观察与分析,不能仅拘囿于一域。

?万竹山居 102.5×49.5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文章作者:刘晓洋

  刊于《艺术市场》2013年7月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