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邹佩珠、李小可、王鲁湘、吴洪亮解读嘉德秋拍李可染《井冈山》

时间:2019-11-10 11:30:5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时 间

  11月18日(周二)19:30

  地 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李可染 (1907-1989)

  井冈山

  设色纸本 镜心

  1976年作

  177×127.5 cm

  井冈山。革命摇篮,一九七六年八月,可染于北京。

  出版:

  1.《井冈山》宣传画。

  2.《井冈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

  3.《井冈山》,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1978 年年历。

  4.《新华月报》6月号(第404 期),封三,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

  5.《廿世纪99 名家中国画精品集》,第58 页,岭南出版社,1999 年版。

  6.《井冈山》,中国铁通17791IP 电话卡,2002 年版。

  7.《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第182-183 页,文物出版社, 2003 年版。

  8.《长征》,第41 页,李可染艺术基金会,2010 年版。

  9.《井冈山》,第29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年版。

  说明:本幅画背面有邹佩珠于1999年4月11日的亲笔铅笔签名。

  来源:中国嘉德1997年秋季拍卖会,第841号拍品。

  《井冈山》海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井冈山》发表于1978年年历

  《井冈山》发表于1978年《新华月报》6月号,封底内页

  大山堂堂 龙脉气象

  李可染自存最大尺幅《井冈山》

  文/沈玮

  李可染晚年老是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在爬山,很辛苦,还老是跌倒,但是他不停地往上爬……

  这几乎是李可染一生的内心投射,他一直在攀登,攀登他心中的大山,攀登自北宋以来中国画的大山。亘古永恒的山川浮云反复萦绕在他暮年的梦中,成为他与古人握手较量的通途、积稿盈筐后的厚积薄发、采一炼十后的精神升华。

  “井冈山”就是李可染一生“为祖国山河立传”,一生攀登中国画这座大山的雄心体现。作为李可染自存最大尺幅的《井冈山》,缘起于1976年应外交部邀请为大使馆特别绘制,当时反复经营绘成两幅,其一交由外交部赠予日本“唐人馆”,另一幅李可染珍视异常,自珍多年后直至1997年为筹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邹佩珠交由中国嘉德释出市场。此煌煌巨制,气势恢宏,以“龙脉”贯穿山势起伏、画面开合,将雄奇造化摄于磊落胸怀之中,成为李可染晚  年山水崭新的丰碑。此番22年后再度回“嘉“,料将为中国画拍卖树立新的里程碑。

  李可染《井冈山》(唐人馆)

  1976 年作

  181×129 cm

  中国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26,500,000

  ◆非常历史时期—攀登的雄心

  井冈山郁郁葱葱、逶迤不断的群山,是革命事业的肇基之地,点燃了新中国的星星之火,也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革命圣地”山水的重要创作题材和经典图景,“井冈山”是中国新山水创作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

  李可染在动荡时期不断受到冲击,被剥夺了画笔,关进“牛棚”,1968年获得“解放”后不久,1970年又被下放湖北“五七干校”。直到1971年,李可染的艺术生涯才迎来转折点。在美国总统访华前半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李可染调回北京,指派专为“外事作画”,为民族饭店、外交部等创作,画了国礼《树杪百重泉》。

  在当时大环境下,他的创作题材被严格限制,要求创作“革命画”。他的老友谷牧和陈英鼓励他画些“青山绿水”,画井冈山,画扛枪的红军和红旗,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政治因素对于绘画的干扰。他从善如流,重拾画笔,连续揣摩和创作“革命圣地井冈山”,他的艺术热情,满腔心血都倾注在这一题材的创作上。

  1976年,外交部发出号召,希望世界各地的中国大使馆都挂上中国画,来彰显伟大的中华艺术。为此特别邀请李可染到东郊民巷的六国饭店作画。李可染倾尽心血绘制了两张《井冈山》,这两张巅峰之作,可视为“李家山水”的巨幅经典。其中之一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东京华侨总会请到日本“唐人馆”。近四十年后,唐人馆《井冈山》(181×129cm)在中国嘉德2015春拍亮相引起轰动,激烈竞价后创下1.265亿元纪录。而创作于同期,落款“八月”的另一幅《井冈山》,构图与尺寸相当,同样具有“国礼”规格,则由艺术家私藏自珍多年,直至1997年中国嘉德秋拍“1949-1979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由家属释出,为筹办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进行拍卖。2004年,这一巨制在北京拍卖会上再次亮相,以1100万元成交举世瞩目。

  毛主席纪念堂 李可染1977年作《革命摇篮井冈山》

  六十年代取材于主席诗意的《万山红遍》、七十年代中期为民族饭店画的《漓江》都被列为“黑画”,只有绘画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从未获罪,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之中,在无限的束缚和困难之中保存为一座圣殿,迈向火红年代的时代高峰。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64年作

  75.5x45.5 cm

  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84,000,000

  ◆龙脉的生成—与范宽握手

  对李可染来说中,井冈山是他攀登和实现心目中的一座大山。超越时代和政治,由美术史一脉相承而来。如果说《万山红遍》是李可染在山水想象力上的探索,《井冈山》就是他在身经百战、看破古今后的又一次飞跃。

  自1962年创作的《万山红遍》起,吴冠中评价道:李可染着重反刍了,他更偏重综合、概况了,他回头来与荆、关、董、巨及范宽们握手较量了!他追求层峦叠嶂雄伟气势,他追究求重量,开始塑造,开始建筑。”“更偏重综合、概括”,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超越对景写生、对景创作,由“写境”进入“以心造境”。比实景描写意境更高,更富于感染力。

  古人山水画讲求“龙脉”,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有山水之体,林泉之心,王原祁则直接提出“龙脉”说,强调画中气势,包含画面的开合、节奏的起伏和气势。“龙脉”是画家精神气质的流淌,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自然山水到画中风水,山的方位、朝向、气势在山水画中都得以呈现,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独特的生命特征,也是李可染在新山水中的领悟与坚持。

  王原祁《神完气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可染向来注重传统经典的延续和发展,“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积极思考传统水墨的未来。他对于董源、米芾、范宽、八大、石涛、龚贤做过相当精深的研究,创作与古法相契合,基础雄厚。他参照董源《洞天山堂》,将整体山势采取仰视构图,极力压缩天与地的空间,以突出主体山势;取范宽《溪山行旅图》丰富的层次,凝重深厚的墨色,山光岚气,云蒸霞蔚。人在画面一角仰望高山,在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又以龚贤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李可染对北宋山水有四字评语“惊心动魄”。井冈山将这种惊心动魄与顶天立地夸张到极致。

  董源《洞天山堂》

  台北故宫博物院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圣地山水的典范

  李可染曾治印“为祖国河山立传”,提出笔墨当随当代的号召。大约从1960年开始,他的山水写生创作告一段落,全力投入新的山水图式的建构。从七十年代初开始,李可染关于井冈山题材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画家艺术创作的重要情结,七十年代中期李可染大概创作有大大小小十几幅“井冈山”,可见李可染对这一题材的反复斟酌与磨砺。在失去创作自由的特殊时期,他借助风景图片和风景画册孜孜不倦地进行“山的研究”,创作了大量“山的研究”画稿。他以澎湃的激情继续着“李家山水”的光辉图景:上下左右四边皆满的满幅式构图,弱化深度,强化山林造型的建筑感、浮雕感、平面感、垂直感,以扩展视觉上下方向的张力,形成“门板”式的“山从迎面起”的突兀感,矗立感,营造纪念碑式的崇高气氛。这样的画面仅为李可染山水中所仅见,具体到井冈山这一题材,故居、旧址,历史陈迹,五百里井冈山吞吐在胸中,十余年被禁锢的激情喷涌而出,可谓是“江山平地而起,如同交响乐一般。”凭借着为祖国山河立传的雄心,万里写生的勤耕不缀和千年书画传统的深厚积淀,李可染得以创作这幅传世经典巨制,树立起新中国山水画、革命圣地山水画的丰碑。

  1976 年绘制多幅《山的研究》底稿

  本幅《井冈山》竖幅构图,横空出世,雄视千古。将传统山水画只是做远景的素材用“长焦”法拉向眉睫之前,“远到气势逼人”。近景处作笔直云松,松下画三组军民,三面红旗,儿童正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大自的熏陶。仰望之处,瀑布飞流、苍翠叠嶂的井冈群峰,沟壑纹理排列肃整;又于中景处留白以示氤氲云气,苍苍茫茫,并向右生发出远山。与画家稍早的数幅《井冈山》相较,本幅最大的特点是在中景处明显弱化了主峰与群峰的主次关系,群峰众星拱卫主峰的态势被以层叠堆垒的诸峰按远近关系依次层叠排布的方式取代。山势壁立千刃,如游龙升腾而起,云海蒸腾使山势更欲飞动。近景虽于画面所占比例较小,却明显经过了悉心的拾掇,不仅注意以浓淡笔墨区分松树的前后关系,甚至松间点景的三组人物也十分精心的对其动态和空间排布作了处理。这样的处理保持了画面的厚重感和体积感,显得严整雄浑,静穆深邃。李可染晚年精品使用乾隆御墨,层层积墨,满纸烟云,景物的层次性和空间节奏得到了加强,使整幅画面显得浑莽、厚重、分量感十足。

  草图

  ◆“李家山水”崇高的纪念碑

井冈山是李可染生命最后一次登高壮观天地间,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之前,李可染受命画纪念堂陈列画“井冈山”。为此,他主动要求于当年5月21日至6月5日到南昌、井冈山、庐山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收集创作素材,夫人邹佩珠、学生李行简一路陪同。其时李可染已是七十高龄,并患有严重的叠趾。为了不影响登山写生,他毅然截去叠趾,去完成他心目中的圣地写生。黄洋界纪念碑上更高的山头,可以环顾四面八方,但要一步步往上爬。无路也要上,李可染全然忘记年迈和截趾之痛,由一众亲友连顶带推爬上山顶。归来以后,他创作的《革命摇篮井冈山》高悬于毛主席纪念堂大厅,成为不朽巨制,也成为李可染个人创作的里程碑。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还画过同类题材,1984年在北戴河他依然创作着《井冈山主峰图》,在美术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

1977年李可染于井冈山写生

1977 年与古元、李行简在江西八大山人故居

  从造境到亲临,李可染最终还是去到了井冈山,攀登和实现他心目中的“圣地”。回首看他创作的1976年,动荡即将过去,一切露出希望的曙光,他思想深处的感情波澜,正是晚年一直强调的“东方暨白”,是民族和艺术复兴的希望。此后,自1978年起,李可染当选为政协委员、文联委员、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任中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题材”没有限制李可染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发展空间,李可染通过“井冈山”,“神思遐接”,突破自我,拓展出晚年新的笔墨意义与精神境界。“大山堂堂为众山之王”,“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李可染笔下的井冈山,正是这种“众山之主”的堂堂大山,气象雄浑,崇高壮美,他晚年的一系列经典作品,1978年所作《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中国嘉德2018春,成交价1.265亿),1982年《树杪百重泉》都沿用了这一“李家山水”的构图风格,苍秀沉郁,茂密滋润,山河之壮丽,山岭之崇高,“形”与“色”,梦境中的意象与现实世界重叠交织,升华出艺术家深层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1978 年作

  180×97 cm

  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26,500,500

  自1977年始,本作登上宣传画与年历,并入选为1978年《新华月报》6月号之封底,于内参、于全国范围内广为刊布,不曾缺席各类新中国山水画集,在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性无庸置疑。此番李可染早年自存的《井冈山》隆重重返嘉德,从“眼中山水”到“胸中山水”,天地一尊,崇高壮美,实为藏界盛事。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预展

  嘉德艺术中心

  11/13-11/16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丨珠宝翡翠

  11/17-11/19

  邮品钱币丨珠宝翡翠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11/14-11/16

  中国书画丨瓷器及古董珍玩丨佳酿臻茗丨古典家具及工艺品丨古籍善本丨金银器丨名人手迹

  拍卖

  嘉德艺术中心

  11/16-11/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