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4 18:55:35 来源:雅昌艺术网
保利山东第六届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地点:北京亚洲大酒店
(工体北路新中西街8号)
预展时间:2019年11月14至15日
拍卖时间:2019年11月16日
残荷的独白
秋尽寒塘翠叶凋,
经霜历雪冻枝条。
如今写入丹青里,
不许西风再动摇。
李老十,本名李玉杰,字默忍,因排行十,取号老十。原籍山东,1957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生前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年轻艺术家以追逐现代主义、高标“反传统”为时髦,李老十却坚持练书法,刻印章,画水墨。他曾在一幅画上题道:“今人论画,开口毕加索,闭口马蒂斯,何不谈梁风子,何不说徐青藤?见了洋祖宗,便忘了老祖宗,如此忘恩,当掌嘴。”这话不免情绪化,但清楚地表达了他的主见和追求。
秋水秋荷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94年作
90×79.5 cm. 约 6.4 平尺
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老十》,第16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
《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一》,第114-11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
秋塘
镜心 设色纸本 1992年作
68.5×68.5 cm. 约 4.2 平尺
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老十》,第15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
《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一》,第168-16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
老十初画残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较早的一幅曰《野水荷秋图》,用淡墨、土黄和赭色画残叶与莲蓬,秋意苍茫而淡。后他在此画的补题中自述了画荷经过:“己巳年秋,余住西山,常于风雨中独游颐和园。每见秋枝残叶,摇荡风雨,心必为之所恸。几回折蓬,然何能尽取?故写残荷图百十余幅,意犹未尽,乃以诗寄托,自颜其居曰‘破荷堂’。”
他的“破荷堂主”之号,亦由此而来。观残荷而“心为之恸”,不是因为“秀色空绝世”的鲜美,“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或者“月晓风清欲堕时”的幽淡,而是因为一种发自心底的悲秋情怀。他曾借古人诗词表达这情怀,在画上题写过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题过元人小令:“干荷叶色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愈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雨,寂寞在秋江上。”但古人的淡远空寂之意不足以表达他的内在感受。于是自己做诗,直抒胸臆。
不减清香
镜心 设色纸本 1994年作
69.5×87 cm. 约 5.4 平尺
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老十》,第17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
《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一》,第122-12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
秋塘独趣
镜心 设色纸本 1993年作
178×61.5 cm. 约 9.9 平尺
出版:《李老十全集·花鸟卷》,第6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
《李老十画集》,第5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遍写荷塘不见花,风卷残叶乱如麻。胭脂买笑寻常事,谁解枯蓬胜艳葩。”(《题四十莲蓬图卷》,1996年)这一年正月十八是李老十40岁生日,他画了此卷《四十莲蓬图》。题诗说自己笔下“风卷残叶乱如麻”的荷花,不被世人理解。因为人们喜欢的是“胭脂买笑”——这里用了一个画史上的典故,说南宋初,从东京汴梁辗转来到杭州的著名山水画家李唐,因画风不合时宜,生活很潦倒。他作了一首诗自嘲:“雪里烟村树里滩,看之容易做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李老十黑乎乎的秋荷,也像当年李唐的山水一样,不受时人欢迎,很少有人买。在他看来,人们喜欢用胭脂画的艳葩而不理解用水墨画的枯蓬,既是寻常之事,也是可悲之事。他宁守清贫也不趋时好。
(摘自郎绍君《谁解枯蓬胜艳葩——重读李老十诗画》)
雨荷
镜心 设色纸本 1989年作
137.5×69 cm. 约 8.5 平尺
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老十》,第12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
《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一》,第22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
听雨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95年作
136.5×80.5 cm. 约 9.9 平尺
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老十》,第19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
《李老十全集·荷花卷一》,第262-26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8月。
?请横屏欣赏
寂寞秋江
镜心 设色纸本 1994年作
45.5×233 cm. 约 9.5 平尺
出版:《李老十画集》,第94-9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