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白云堂藏张大千佳作现身中国嘉德香港秋拍

时间:2019-9-12 19:19:20  来源:雅昌艺术网

白云堂存珍

  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10月8日

  上午10时 | 秋阳──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下午2时 | 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览厅5BC

  Lot 1517 张大千(1899-1983) 致黄君璧“才子英雄”行书联

  立轴 水墨绢本 丁亥(1947年)作 201.5 × 26.5 cm(每幅)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题识:黄克强题东坡赤壁二赋堂联也。君璧老长兄法教。丁亥二月二日,弟爰同在汉上。

  释文: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上款:“君璧老长兄”即著名画家黄君璧(1898-1991)。

  Lot 1518 张大千(1899-1983) 白云堂图 手卷

  水墨纸本 丁亥(1947年)作

  引首:

  (一)28.5 × 96 cm

  (二)28.5 × 81 cm

  画心:28 × 167 cm

  后跋:28 × 263 cm

  题识:白云堂图。君璧道兄哀慕太夫人,命作此图。丁亥二月同在汉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引首:

  1.吴敬恒(1865-1953)题:白云堂图。丁亥十月,吴敬恒题。时年八十有三。钤印:敬恒金石长寿、稚晖八十以后书

  2.叶恭绰(1881-1968)题:白云堂图。遐翁为君璧题。钤印:恭绰之玺

  著录:

  (一)于右任诗见《右任诗文集》,(正中书局, 1963年版)、《于右任诗词选注》(时事出版社,第1984年版),题为《题张大千为黄君璧作白云堂图》。

  (二)汪东诗见《梦秋词》,题为《乌夜啼为君璧题白云堂图》。

  说明:“白云堂”为黄君璧堂号。君璧先生早先以“饮绿轩”、“容安居”颜其寓斋,然民国卅一(1942)年,其母殁于粤,君璧身在嘉陵江畔,烽火阻隔,未能回乡奔丧,悲伧至绝。为追忆母亲,取白云亲舍之义,所居遂号“白云堂”。君璧幼年丧父,对母亲李德贤太夫人眷恋至深。不能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程,是他心中多年无法开解的块垒。所以5年后的1947年,张大千与黄君璧同在汉口,将赴海上,黄君璧特属其作《白云堂图》,以寄哀思。山崖一侧,屋舍俨然,一妇人袖手立于门前,似在盼游子归来。这位妇人,应该就是黄君璧的母亲。白云轻盈,漂浮于巨树屋舍之上,此处虽被群山阻隔,却宁静悠闲,或是对母亲归处的期许。图成后,得商衍鎏、沈尹默、谢稚柳、溥儒、彭醇士、冒广生、金湛霖、汪东、吴瀛、潘公喆、乔大壮、伍俶、于右任、刘太希十四人题。题跋者均为艺、文、政界的要人。因未按时序装裱,可确切的时序为:商衍鎏、谢稚柳、潘公喆、乔大壮题于丁亥年,溥儒、彭醇士、冒广生则书于1947到1948年间,金湛霖、汪东、吴瀛题于1948年,伍俶题于1952年,其余则不详。而根据刘太希“苍茫十五年前事”一句,此卷最后的题跋时间应是1957年。其中,于右任诗见《右任诗文集》,(正中书局,1963年版)、《于右任诗词选注》(时事出版社,第1984年版),题为《题张大千为黄君璧作白云堂图》。

  玉郎当日有知音 始识高贤万古心

  张大千丁亥致黄君璧

  《“才子英雄”行书联》、《白云堂图》

  张大千义薄云天最重友情,黄君璧与大千契阔相交,陪伴始终,是大千知根知底的挚友。据黄君璧年谱记载,二人订交于1922年,志趣相投、互相激赏、攸戚相关、情同手足。黄君璧长张大千三岁,大千因而一直以“三兄”相称。在长达六十余年的交往中,他们时有合作、互赠得意之作、古画名迹。

  二人曾多次同游雁荡山、峨眉山、广元等名川大山。渡海后,大千漂泊海外定居巴西八德园,黄君璧远涉重洋去会晤老友。1976年大千定居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更是往来频仍,时常合作绘画,品鉴古物,举办联展,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黄君璧发表“张大千是非常人”,忆及二人涓滴往事。1936年底其在南京举行个人画展,张大千专程来南京参观。张大千非常推重黄君璧,评为“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

  1937年,张大千、黄君璧、谢稚柳、于非闇、方介堪同游雁荡

  1937年3月,全国二届美展评审委员工作结束后,张大千与同为评审委员的黄君璧、谢稚柳、于非闇、方介堪等同游雁荡,合作《雁荡大龙湫》,方介堪治“东西南北之人”。直至晚年,大千都在反复创作这一题材,谓之“回首前尘,真如梦寐”。王方宇总结大千“博览群相,四海交游,通达天道、地道、人道”,张大千常对弟子言:“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友情,尤其是情趣相契的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他往往主动关心,问寒问暖,常有慷慨解囊、雪中送炭之举。

  1947年初,张大千与黄君璧同在汉口。3月25日“中华全美术会武汉分会”在汉口美丽餐厅举行美术座谈会,张大千也参加了这一盛事,并随后在汉口举办画展。黄君璧事母至孝。因其幼年丧父,对母亲李德贤太夫人眷恋至深。1942年,太夫人于粤西去,君璧身在嘉陵江畔,烽火阻隔,未能回乡。为追忆母亲,取白云亲舍之义,后一直以“白云堂”自命。黄君璧孺慕堂上,忆念母恩,因由这次汉口之行,请大千为其写《白云堂图》,永志纪念。大千不负厚望,挥毫而成《白云堂图》以托“望里白云思杳杳”之情。图成后,得吴敬恒、叶恭绰题引首,商衍鎏、沈尹默、谢稚柳、溥儒、彭醇士、冒广生、金湛霖、汪东、吴瀛、潘公喆、乔大壮、伍俶、于右任、刘太希十四人题跋,均为当时艺、文、政界闻名显达之仕。足见此举感天动地,以寸草之心报得三春暖晖,成就一段艺坛佳话。

  晚年的张大千与黄君璧仍为挚友

  大千曾应黄君璧请,于1939年为其作《仿石溪垂钓图》,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1929年在东京的一个中日画展中,大千恰是看到了黄君璧的《仿石溪幽居图》,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两年后南游广州到黄君璧的画室“容安居”造访。三十年代末期,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由石溪自玄宰而上窥子久,1940年代中后期于王蒙用功最勤、临仿最为密集,创作有《夏山高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时,经过敦煌艺术的洗礼,其阅历、眼光以至技法皆臻极高水平,仿古愈加得心应手,反复演练以至通盘掌握,血战古人而自出机杼。1947年5月大千于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办个展,黄君璧为其旷世巨作题签条:张大千仿董北苑江堤晚景。而1948年5月上海举办的“张大千近作展”,更是公推为张大千盛年临古创作的巅峰。

  《白云堂图》画高崖峭壁、山间茅舍、巨树白云,集诸家之大成。结构繁复而充盈,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峻岭之上,山林之间,松林杂树苍郁茂密。草堂屋舍俨然,一妇人袖手立于门前,似在盼游子归来。这位妇人,应该就是黄君璧的母亲。白云轻盈,漂浮于巨树屋舍之上,此处虽被群山阻隔,却宁静悠闲,堪为仙境。大千特地选用易于发墨的旧纸,下笔细致绵密,用功极深,寄寓了深厚而坚固的情感。

  此行1947年初的湖北之行,张大千与黄君璧照例怀古兴感,同游武汉东南七十公里的黄冈东坡赤壁。苏东坡于黄州赤壁留下《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一词二赋,千古雄文。“二赋堂”始建于康熙年间,由李鸿章手书堂号,四周石刻徐世昌、杨守敬等手迹,堂前楹联由辛亥元勋黄兴所撰。黄克强于革命前夕游东坡赤壁,奋笔撰联:“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三十五年后,战火硝烟暂歇,世事纷争未平,大千与君璧游至赤壁,抬望之处,当时明月仍在,古圣先贤的事迹激励着前来吊古的名仕,满腔壮志豪情油然而兴。在同一历史现场,大千与“三兄”黄君璧缅怀过往,壮怀激烈,沧海桑田,感慨万千。此二十一言长联正是内心澎湃的写照。

  两年后,张大千、黄君璧同渡海,与溥儒并称“渡海三家”。张大千继续专注绘画、精于鉴赏,不断探索新境,集中国美术史之大成。黄君璧担任美术最高学府师大艺术系教授兼主任,主持系务达二十年,倡导国画写生教学,造育英才门人子弟无数,影响深远。正呼应长联中“英雄造时势”之句,他们在动荡之中大江东去,却始终未弃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望与传播,两位画坛豪杰雄姿英发,以巨大的时代影响力名垂青史,谱写出新的人生传奇。

  《白云堂图》精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