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6-26 21:14:36 来源:雅昌艺术网
1966年,尚·杜布菲在他位于南法旺克的工作室。图片:Edward Quinn ? edwardquinn.com. 艺术品: ? Jean Dubuffet, DACS 2019
通过本文,作者Ben Luke为我们深入介绍艺术大师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生平。这位对绘画又爱又恨的艺术家,不仅创造出了“原生艺术”,更被誉为“现代主义巨匠”。
1
大器晚成
尚·杜布菲1901年出生于勒阿弗尔港口一个中产酒商家庭,他于1918年到巴黎修读绘画,并结识了1920年代巴黎艺坛的重要人物,例如胡安?格里斯(Juan Gris)与费尔南?雷杰(Fernand Léger)。但到了1924年,杜布菲对绘画的幻想破灭并放下画笔,在之后的八年中,他专心经营起家族生意。到了1930年代中期,他重拾绘画,但很快又再次放弃,直至1942年,杜布菲才真正成为一名画家。
2
作品很快便广获好评
重新开始绘画后,杜布菲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全新艺术语汇描绘日常生活题材。在童年好友乔治·兰布赫(Georges Limbour)的介绍下,他结识了巴黎的前卫先锋,包括超现实主义诗人保尔·艾吕雅(Paul éluard)和表现主义画家尚·福特里埃(Jean Fautrier)等,他们都非常欣赏杜布菲的作品。杜布菲于1944年在巴黎勒内·德鲁因画廊(René Drouin)举行的首场个人展览震惊一众艺评家,这也巩固了他在前卫艺术领域的先驱地位。
3
大众的艺术家
杜布菲在1945年曾说:“一件事越平庸,便越适合我。幸好我不认为自己有任何杰出之处。我希望在画作中重现一个平凡人的视野。”他在1943年创作的《地下铁》(Metro)系列,反映出他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他在画中倾注原始力量,以明亮色彩、粗犷笔触和刻意营造的稚气画风描绘巴黎地下铁的乘客。杜布菲的风格受史前艺术、儿童画作和巴黎街头的涂鸦艺术影响,而他尤其专注于一种独特原始的艺术风格,尽管这种风格和当时的主流风格相去甚远。
4
原生艺术的鼻祖
杜布菲形容自己抗拒正统学院派艺术的态度为“反文化”,而他对另类创意的追求,使他结识了远离主流的艺术家。他在法国和瑞士进行研究之时,接触到一些不拘一格、未受过正规训练的艺术家作品,而这些创作者大多患有精神病或身体残障。当时,在巴黎举办过一场展览,展出了来自60名业余艺术家的200件作品。杜布菲为此展览撰写文章时,把展出作品定义为“原生艺术”(Art Brut)。杜布菲认为:“它(原生艺术)是从未接触过艺术文化的人所创作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创作过程与知识分子不同,此中几乎不存在模仿的行为,所以他们所画的一切(题材、所用媒材、调换方法、节奏、书写方式等)均发自内心,并非来自古典艺术的陈腔滥调或时下流行的艺术潮流。”
随着灵感的积累和演变,杜布菲的作品也迈进了与众不同的新领域。1947年2月,由于巴黎在严冬期间实施煤炭管制,杜布菲与妻子莉莉(Lili)前往阿尔及利亚的小绿洲古莱阿避寒,此后曾数次到访此地。旅程其间,杜布菲经常和当地土著贝都恩人接触,并被他们的古老部落仪式深深打动。艺术家采用未经修饰的视觉语言并以原生艺术为灵感的创作,与贝都恩的部落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杜布菲在游览撒哈拉期间,创作出《两个打手势的阿拉伯人》(Deux Arabes gesticulant),该作于2017年3月在佳士得以1,109,000英镑的价格成交。
杜布菲自己也收藏了大量原生艺术作品,他在1971年把自己收藏的133位艺术家的5,000件艺术品捐赠给了洛桑市,而这批珍藏也为1976年开幕的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其肖像画是巴黎战后前卫派的独特写照
对杜布菲而言,学院派肖像画的传统写真主张毫无意义,很少有艺术家能够像他这样在艺术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杜布菲于1946至1947年创作的一系列肖像画中,他将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和福特里埃(Fautrier)等文学和艺术巨匠变成漫画人物,他也形容这些作品为“反心理”、“反个人主义”。艺术家表示:“我认为消除描绘对象的个性,从非常笼统的人物角度处理图像,就能协助观赏者开启不同的想象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大大增加画作的写实力量。”
6
孜孜不倦的实验者
杜布菲经常发展出新的创作技巧。他在1940年代以焦油、沥青、煤灰、鹅卵石和玻璃等物料,创造出他称为“厚涂”(hautes pates)的媒介,并以此在黏稠的表面急速地刮出简单的形态。他随后又创造出“击涂”(pates battues),以深色为背景,并以抹灰刀涂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涂料。在创作时,杜布菲会“划过平滑的涂层,毫不费力地勾勒出浑厚色彩的涂鸦。”与此同时,他也接受偶然性,享受“笼罩画作的不确定性”。
后来,杜布菲参照传统提洛尔泥水匠所用的技巧,创造出《肌理学》抽象画系列。他在画布上洒满小滴的颜料,再将拼贴元素和含有沙粒的各种元素结合起来。杜布菲希望透过泥土中“充满生机的物质”和宇宙星宿,来描绘天堂与人世。
7
城市是其作品命脉
如果说是巴黎启发了杜布菲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初的艺术突破,那么这个城市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又再次解放了他的艺术创作。1954至1961年间,杜布菲离开了巴黎,回归乡野。他先搬到奥弗涅的迪尔托,之后又前往蔚蓝海岸的旺斯。在四处迁徙之后,他渴望重返巴黎,而当他真正回归到城市之后,便开启了自己艺术生涯的创作高潮时期。
在《巴黎马戏团》(Paris Circus)系列作品中,杜布菲尝试描绘这个再次令自己迷醉不已的城市。近年来,佳士得先后拍出两幅此系列的作品,分别为《巴黎波尔卡》(Paris Polka)和《大动脉》(Les Grandes Artères)。这两件创作于1961年的作品刷新了杜布菲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作品色彩丰富,恣意奔放,杜布菲希望巴黎的不同元素能在其中一同“疯狂舞动”。
?尚·杜布菲(1901-1985)《庆典》,1961年11月作。164.7 x 220 cm. 估价:7,000,000 - 10,000,000英镑。将于6月25日在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9
8
在美国大受欢迎
由于有艺术商皮埃尔?马蒂斯(Pierre Matisse,艺术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之子)与艺评人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的支持,杜布菲很快在美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当时纽约正逐步取代巴黎成为艺术世界的中心。在格林伯格把杜布菲形容为“自米罗以来最杰出的巴黎派新星“的一年后,马蒂斯于1947年为杜布菲举办了他在纽约的第一场个展。此后,杜布菲经常在纽约举行作品展,他的代表作都成为了美国许多艺术馆的馆藏。有不少美国藏家非常热衷于收藏杜布菲的作品,芝加哥工业家莫里斯·卡尔伯格(Maurice Culberg)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尚·杜布菲(1901-1985)《咖啡壶II》,1965年12月作。105.2 x 67.6 cm. 估价:550,000 - 750,000英镑。将于6月25日在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9
9
《乌尔鲁普》系列原为其随手涂鸦
1962年7月的某一天,杜布菲在打电话时用圆珠笔随手画出的图案,无意中被发展为神来之作:有着线条阴影的形体相互连接,这样构图的作品组成了《乌尔卢普》(Hourloupes)系列中的很大一部分,而艺术家此后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专注于此系列创作。他起初仅以圆珠笔的红、黑、蓝三色创作,后来又发展出多色画作。2017年3月在佳士得以10,021,000英镑拍出的《存在与出现》(Etre et Paraitre)就是该系列中的一幅作品,画中的图案有的是完全抽象的形态,有的则像人体或者动物。杜布菲说:“这批作品的特点,在于其带有比以往更为随意和非理性的创作心态。”
10
晚年他同时创作雕塑和绘画
《乌尔卢普》系列在诞生不久后,便脱离了一般画作的长方形格式限制。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杜布菲着手创作《可用物》(Practicables)系列,该系列包括多幅不规则形状、设有滚轮的移动画作。如今,艺术家的大型雕塑作品遍布巴黎、纽约等地的公共空间,但他最宏大的晚期作品却是建筑设计作品,其中最大型的是一幅1,600平方米的《法拉芭拉园圃》(Closerie Falbala)。该作品位于巴黎南部,用围墙组成的空间成就了杜布菲口中作为”哲学修炼室“的《符义小屋》(Cabinet logologique),那是一幅可以让人居住其中的《乌尔卢普》画作。除此之外,杜布菲还设计了《人物塔》(Tour aux Figures),那是一座位于巴黎城外,矗立在塞纳河畔圣日耳曼岛上的巨塔,在他逝世后于1985年5月完工。
拍卖时间
6月25日 下午7:00(伦敦时间,下同)
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6月26日 下午1:00
战后及当代艺术日间拍卖
地点
佳士得伦敦
8 King Street
London SW1Y 6QT
查询
佟立华
ltung@christies.com
版权所有 ? 2019佳士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