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陈洪绶为儿子篆刻印章现身北京匡时2019春拍

时间:2019-6-18 16:29:47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朱琪

  [北京匡时]方寸乾坤——印石篆刻专场

  北京匡时2019春拍

  方寸乾坤——印石篆刻专场

  陈鸿寿为陈宝成刻“吕卿父”方章

  2.6×2.6×6.5cm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出版:

  1、《种榆仙馆印谱》,郭宗泰辑,清道光元年(1821)。

  2、《西泠八家印谱旧拓本》,高络园辑,民国年间。

  3、《篆刻史话》,西泠印社,郭若愚编,2000年。

  4、《可斋论印三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5、《陈鸿寿篆刻》,上海书店出版社,孙慰祖编,2007年。

  陈鸿寿之子陈宝成用印一方,朱文,曰“吕卿父”,青田石素章,印面尺寸2.6×2.6厘米,通高6.5厘米。原石本无款,今有资深玺印专家孙慰祖、童衍方先生鉴定观款。此印印文为典型缪篆,“吕卿”两字横笔居多,是以横向延展,“父”字则取纵势,章法自然妥帖。此印为浙派篆刻“西泠八家”后期领袖陈鸿寿40岁后所作精品,由于为亲人刻印的缘故,创作心态无疑较为轻松自然,因此用刀节奏也十分明快。这一时期陈鸿寿刀法已经由迟缓碎切逐渐转向疾速的长切,风格渐趋凌厉恣肆。孙慰祖先生认为这种刀法风格的嬗变,“除了技法熟练作为条件,艺名流播之下累于邀刻渐多和创作心态、情境的不同也具有较直接的影响”。(1)

  “吕卿父”是一方流传有序的作品,郭若愚在《陈鸿寿的“阿曼陀室”》一文中曾著录并述及:“1956年间,从陈氏后裔流出一些青田石章,散在古玩市场,全无边款。……陈宝成,字吕卿,号小曼,是陈鸿寿的儿子,这些印大都见郭友梅辑《种榆仙馆印谱》。”(2)检清人所辑《种榆仙馆印谱》,是印赫然在列,且与“宝成私印”同钤一页,当为对印。此印后又经高时敷手,钤辑于《西泠八家印册》中,后著录于《陈鸿寿篆刻》一书。

《种榆仙馆印谱》出版

  关于陈鸿寿家世的研究,孙慰祖先生筚路蓝缕,大致厘清了主要关系。萧建民《陈曼生研究》一书虽有所补充,但考证陈鸿寿有五子二女,其中长子陈宝枝、次子陈宝云皆早殇,三子陈宝成,四子陈宝禾,五子陈宝芬(3),谬以千里,亟待纠正。

  陈鸿寿祖父陈士璠(1690—1756),字鲁章,号鲁斋,曾任江西瑞州知府(4)。父陈京(1745—1802),字次冯、稚峰。青年游幕,奔走四方。晚年归钱塘,以书画自娱(5)。原配许氏生二子,长陈鸿寿(1768—1822)、次陈鸿豫(1774—1823)。陈鸿豫初字汝铦,后改字仲恬。道光三年(1823)赴都应试遘疾,于三月十三日殁于邸舍。陈鸿寿从弟陈文述(1771-1845)(6),字隽甫、云伯,与陈鸿寿同入阮元幕府,时称“二陈”,曾知江都、常熟、繁昌等地。

  陈宝成(1793—约1829),字吕卿,号小曼,斋室名香蘅吟馆。孙慰祖先生曾以旧谱中陈宝成用印“我生之初在癸丑”,推测其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7),当不误,是年陈鸿寿26岁。宝成成立后随父宦游,常侍左右,故陈鸿寿为其治印颇多,又以父为子刻,多不署款。今存陈宝成用印还有“陈宝成印”、“小曼”、“小曼隶古”、“陈氏吕卿”“钱唐陈宝成吕卿氏印”等,其中大多为陈鸿寿所作。

  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陈鸿寿补溧阳知县,官署有数百年古桑一株,与墙外桑连枝直接,乃于其旁葺“桑莲理馆”,成为当时游幕于江苏一带的文人雅士高会之所。郭麐、高日濬、查揆、汪鸿、汪敬、许乃济、江青等人客此吟诗填词、治印书画,共推陈鸿寿为盟主,文酒生涯颇不寂寞。其时,陈宝成亦随侍于濑上(8),他自幼受父亲与好友濡染,精通诗文、书法。《灵芬馆诗话》录其《洮湖棹歌》云:“小山山影入波摇,巧石浜前路未遥。一杵晚钟归艇急,南双桥接北双桥。”(9)诗意清新,自是不俗。从自用印“小曼隶古”推测,他与父亲一样也擅于书法。

  陈宝成与钱杜交好,嘉庆十七年(1812)钱杜为其作《香蘅吟馆图》,并有《小曼香蘅吟馆横卷,蘅似葵而香,名见于骚经,古人未有图之者。余以意写之,观者不求形似可耳》、《再为小曼作设色山水》(10)等诗纪事,陈文述亦作《吕卿侄〈香蘅吟馆图〉》诗题咏。(11)

  陈宝成妻许宜芳,为钱塘许氏家族许乃大之女。以往多以为宝成娶潘奕隽女,实非。萧建民文以许宜芳为许乃安女,亦误。杭州横河桥许氏为世家,与陈氏有通家之谊。其中许学范(1745-1816)(12)生有九子,除两子幼殇外,七子乃来、乃大、乃济、乃穀、乃普、乃钊、乃恩皆相继中举,乃济、乃普、乃钊登进士,是名副其实的“七子登科”,烜赫一时。许乃大(1773-1834),字仲容,号榕皋。嘉庆辛酉(1801)举人,曾任上海知县、江苏知州。今存陈鸿寿致榕皋札称受信人为“亲家”,即许乃大,而非潘奕隽,只因二人皆号“榕皋”,引起误会。

  许宜芳(1795—?),字善仙,亦一时才女。据郭麐记载:“宜芳女士许善仙,曼生子妇,小曼之配也。幼随宦四川,归里后追思昔游,作《轻舟岀峡图》自题诗并序云:‘丁卯之春侍母赴蜀,时余年甫十三’……”(13)可知其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许宜芳出生名门,工诗善画,与当时名士多有唱和,曾绘《轻舟岀峡图》广邀题咏。又据郭麐《曼生令嗣吕卿宝善新婚索诗为赠》诗(14),可知与陈宝成缔结连理在嘉庆十六年(1811),而陈宝成初名宝善(15)。

  陈宝成卒年未详,陈文述作《哭小曼侄》,中有“如何名父子,同此少年场”、“全家归未得,我亦感辛酸”等句(16),可知去世在陈鸿寿之后。道光八年(1828)九月郭麐在《曼生存印记》中提到将曼生为其所作印章钤印一份“付寄曼生令似宝成”(17),可知宝成此际尚在世。但郭麐道光十年(1830)所作《曼生第三子宝恒以〈贻砚图〉乞题感赋一首》有句云“膝下伶仃小儿女,两儿齐年皆十六。努力望尔勤菑畲,三株之树弱一株”(18),则彼时宝成已下世。故综合以上信息,可推证陈宝成约卒于道光九年(1829)前后。此诗又透露出曼生另两子同庚,道光十年(1830)时皆为16岁,则可推证他们都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

  笔者曾见嘉庆二十一年(1816)陈鸿寿手刻红木笔筒拓片,铭曰:“嘉庆乙亥三月廿日,次儿宝咸生前一夕,余梦以笔授其母,冀他日能以文章鸣也。既拟颜堂曰‘梦笔’,复记于此,竝系以铭,待长成付之。古人梦笔皆佳兆,画日一支为国宝。小儿嶷嶷头角好,他日兰台脱密藁。翘轩宝帚资迅扫,封此管城不为小。次年丙子四月九日曼翁并书。”由此可知,曼生次子为陈宝咸,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此际陈鸿寿已48岁,老来得子,故对此子抱以殷切期望。宝咸之名,又见陈文述《题宝恒侄〈贻砚图〉并示侄宝咸、侄孙沅澧》,诗中称三人为“遗孤”,可见曼生、宝成逝后,宝咸、宝恒是陈鸿寿仅存的二子。

  另有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卅日陈鸿寿致陈文述信札,云:“欣知吾弟抱孙之喜,不胜快忭。宝书之名适与次儿雷同(拟即改第二字以避熟),皆积书以望子孙之意,然他年竹林小友究有所嫌。兄之长子本以宝名(荔峰子亦以宝次,恐更有以书名者),只好吾弟处勉强更改也。”(19)道及陈文述孙欲名“宝书”,然陈鸿寿次子亦名宝书,故与陈文述相商改名以免同名之嫌。从时间上判断,札中所言次子“宝书”可能即陈宝咸,曼生次子诞于嘉庆二十年(1815)三月廿一日,与陈文述之孙生辰相近,在为孩子取名时不约而同拟为“宝书”,后又以他故,曼生次子亦弃用“宝书”而改名宝咸。

  陈鸿寿三子名宝恒,见郭麐《曼生第三子宝恒以〈贻砚图〉乞题感赋一首》(20),另陈鸿寿致许乃大信札中有“李妾获举一雄,寒家丁不甚旺,得此聊以解嘲”(21),此子或即陈宝恒。由前文考证曼生第二、三子同庚(非一母所出),则陈宝恒亦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

  陈鸿寿一女名宝娴,字君雅,擅书法。陈文述有《侄女君雅(宝娴),曼兄女也,善行楷书,得兄笔法,赋赠一律,补入西泠闺咏》:“舞鹤游天体势殊,而翁书品匹欧虞。郗璇解说兰亭褉,卫铄亲传笔阵图。司马题桥偕贵壻,采鸾写韵学仙姝。谢庭群从工吟事,能比淸才道韫无。”(22)陈延恩《种榆仙馆诗钞序》云陈鸿寿诗稿“为其女夫赵君漱厓所藏”,(23)可知陈宝娴适赵祖玉。赵祖玉,字漱崖、漱厓。赵佑孙,赵日煦嗣子,赵日照子。钱塘诸生,官两淮通州盐运分司,缉枭匪、兴书院、立义塾、建婴堂,颇有政声,道光二十七年(1847)因夹带私盐案发被李星沅弹劾撤任。其子效曾为咸丰辛亥(1851)举人,官山西太原知府。陈鸿寿当不止一女,而名未传,兹将其正确的家世关系整理为简表。

  ?陈鸿寿家世关系简图 朱琪编绘

  萧建民先生《陈曼生研究》一书据陈鸿寿《十二月二十九日哀枝儿作》一诗,以为长子为宝枝,恐未确。“枝儿”应系乳名,而非谱名,此子出生较早,据“儿命格固奇,亥寅各妃偶”推测,或出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萧文又言曼生次子名宝云,卒于嘉庆七年(1802)六月,时年六岁,亦误。其所据汤礼祥《悲小女》诗小注:“小女澄儿字吾友陈曼生子宝云,八岁而殇,时嘉庆壬戌六月也。”(24)竟断句为“小女澄儿,字吾友。陈曼生子宝云,八岁而殇,时嘉庆壬戌六月也。”(25)将本为许配之意的“字”误解为“字号”的“字”,所记卒年亦属汤女澄儿。然汤礼祥所记“宝云”,也许是出于误记。

  萧文又以陈宝禾为曼生第四子。今检《道光十五年乙未会试同年齿录》,陈宝禾(1805—?)(26)实为陈嵩庆(27)之子,有胞弟宝芬、宝龄,与陈鸿寿一支为同族。萧文再据陈文述子裴之《赠族兄吕卿(宝成)、族弟子嘉(宝禾)、子诵(宝芬)》(28)一诗,认为陈宝芬(子诵)为陈鸿寿第五子,皆非。陈宝成、宝禾、宝芬三人为族兄弟,但宝禾、宝芬皆系陈嵩庆子,并非陈鸿寿所出。关于陈鸿寿家庭情况的考证,在未找到族谱资料的情况下,仅凭相关存世文献进行梳理,确实比较复杂,但萧建民先生大著未免谬误过甚,为陈鸿寿相关研究平添了许多障碍,不得不稍作辨误。

  《道光十五年乙未会试同年齿录》中相关记载

  陈鸿寿是“西泠后四家”的领军者,也是其中篆刻艺术成就最高者,其篆刻在嘉道以后风靡一时、举国若狂(赵之谦评语)(29)。陈鸿寿篆刻虽然著录较为全面,但尚存的原印实际大部分已收归公藏,市面流传的实物已经十分有限,这方陈宝成遗印为陈氏一门故物,自然更显珍贵。今就所见稍作引申,草撰此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将陈鸿寿家世问题的研究推进一步。

  作者:朱琪(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西泠印社社员)

  注释:

  (1) 孙慰祖《跋涉在仕途与艺术之间——陈鸿寿行略与艺事考》,《陈鸿寿篆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2) 郭若愚《篆刻史话》,宋绪康设计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99页。

  (3) 萧建民《陈曼生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4) 杭世骏《中宪大夫瑞洲知府陈君墓表》,《道古堂文集》卷四十五,清嘉庆刊本。

  (5) 郭麐《陈次冯先生家传》,《灵芬馆杂著》卷一,清嘉庆年间刻本。

  (6) 陈文述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繁昌任上,见长洲谢承恩撰《陈文述传》。

  (7) 孙慰祖《曼生一家人》,《可斋论印三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页。

  (8) 查揆《嘉庆壬申秋,汪已山敬访曼生于溧阳桑连理馆,遂偕听香、小曼同游龙池,曼生为作图纪之。越十年道光癸未,仆过袁浦,已山出示属题,携以北行,又三年矣,属有南还者,为题其后归已山》,《篔榖诗文钞》诗钞卷十九,清道光刻本。

  (9) 郭麐《灵芬馆诗话》卷九,清嘉庆二十一年刻,二十三年增修本。

  (10) 俱见钱杜《松壶画赘》卷下,美术丛书本。

  (11) 陈文述《颐道堂集》外集卷五古今体诗,清嘉庆十二年刻道光增修本。

  (12) 许学范,字希六,号小范,又号芋园。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有惠政。

  (13) 郭麐《灵芬馆诗话》续诗话卷四,清嘉庆二十一年刻二十三年增修本。

  (14) 郭麐《灵芬馆诗四集》卷四,清嘉庆年间刻本。

  (15) 杭州又有同名陈宝善者,字楚贤,号心莲。钱唐人。郡廪生。

  (16) 陈文述《颐道堂集》诗选卷二十八,清嘉庆十二年刻道光增修本。

  (17) 郭麐《灵芬馆杂著》三编卷六,清嘉庆年间刻本。

  (18) 郭麐《灵芬馆诗续集》卷八,清嘉庆年间刻本。

  (19)萧建民《陈曼生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第335页。

  (20) 郭麐《灵芬馆诗续集》卷八,清嘉庆年间刻本。

  (21)【日】林田芳园《陈鸿寿の书法》,二玄社,1997年版,第179页。

  (22) 陈文述《颐道堂集》诗选卷二十八,清嘉庆十二年刻道光增修本。

  (23) 陈鸿寿《种榆仙馆诗钞》,清道光年间刊本。

  (24) 汤礼祥《栖饮草堂诗钞》卷四,清嘉庆二十年刊本。

  (25)萧建民《陈曼生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第275页。

  (26)陈宝禾,字子嘉,号似谷。道光乙未进士,官顺天府丞。工诗善弈。

  (27) 陈嵩庆原名复亨,字荔峰,号复庵。钱唐人。嘉庆辛酉进士,官礼部侍郎。

  (28) 陈裴之《澄怀堂诗集》卷十四,清道光年间刊本。

  (29)朱琪《真水无香——蒋仁与清代浙派篆刻研究》,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203页。

  北京匡时2019春季拍卖会

  预展:

  7月11日 - 7月12日

  拍卖:

  7月13日

  北京国际饭店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