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5-19 0:26:4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徐悲鸿 (1895-1953)
人物画之改良:尝谓画不必拘派,人物尤不必拘派。吴道子迷信,其想象所作之印度人,均太矮,身段尤无法度,于是画圣休矣!陈老莲以人物著者也,其作美人也,均广额,或者彼视之美耳!夫写人不准以法度,指少一节。臂腿如直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面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半面可见眼角尖,跳舞强藏美人足。此尚不改正,不求进,尚成何学。既改正又求进,复何必云皈依何家何派耶!
——徐悲鸿
徐悲鸿 寒山拾得图 1944年作
钤印:东海王孙、徐悲鸿、长顑颔亦何伤
款识:嘉陵江上磐溪中国美术学院,卅三年始夏,写寒山拾得,悲鸿。
尺寸:100×58 cm.
在国画和油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的徐悲鸿虽然以画马而著称于世,但人物题材也尤为凸显,人物画的扎实基础促迕了其他题材的创作,可以说成为了他整个创作的基石。在徐悲鸿的人物创作中,“寒山拾得”可以说是是十分罕见的题材,不为多见。是幅《寒山拾得图》作于1944年,徐悲鸿时年50岁,继续居住在重庆磐溪,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此时的此时在艺术上,徐悲鸿正在推进中国画的革新运动,改革陈旧的窠臼,树立崭新的鹄标,这当然受到了保守派的一些抵触,他在磐溪创作的一些人物画中均映射着他的心情。
1945年,与徐悲鸿等人在重庆“中国美术学院”(重庆磐溪石家花园)。左起:廖静文、徐悲鸿、张葳(张安治长女)、周千秋、佚名、佚名、张安治、张苏予、佚名、宗其香。
以寒山和拾得为主题的图画有许多版本,中国的寒山拾得题材的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而后经宋元明清至近现代,一脉相延,长盛不衰,是绘画艺术家们最注重表现的佛教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产生了许多极富艺术价值的作品。从南宋的梁楷、刘松年、马远到元代的僧侣画家因陀罗明代的丁云鹏、徐渭、蒋贵,直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都有此类题材的佳作。
宋代早期 李公麟风格 《寒山拾得图》
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
南宋 马远 《寒山子像》
元代画僧 因陀罗绘《寒山拾得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代
寒山与拾得是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二人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清翟灏《通俗编·卷十九》在谈到以寒山、拾得取代张万回的理由时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二人虽为异姓,但情好无间,又成为和睦团圆的象征,在民间奉为“和合二仙”。旧时婚礼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气好合。清雍正年间,雍正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圣”因此正名,与丰干合称为“国清三隐”。
款识
嘉陵江上磐溪中国美术学院,卅三年始夏,写寒山拾得,悲鸿。
在这幅徐悲鸿的《寒山拾得图》中,寒山与拾得二人以童子为化身,造型诙谐,一站一立,前后相依,前方的少年蹲在地上,手捧竹篮,竹篮中盛放着五彩灵芝;后方的少年站立着,转身回顾,他一边笑着,一边逗着肩上的蟾蜍。这使人想起“刘海戏金蟾”这一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同“和合二仙”一样,是常见的吉祥题材,徐悲鸿在1946年曾绘过一幅,造型与此幅类似。不同于历代名作中寒山拾得这两位诗僧的世外高人之气,也一改“和合二仙”在年画中的一贯形象,也这应是出于画家自己的理解与创造。
北京荣宝19春拍
徐悲鸿 寒山拾得图(局部)
画法上可见西画的造型之感,人物以墨线勾勒出轮廓,在面部、躯体的刻画上以灵活多变的线描与体面渲染相结合,既有笔墨趣味,又富于立体感;头髮是以画骏马鬃毛的技法而作,先把毛笔搓开,蘸淡墨作底,再施之焦墨画第二层,层次鲜明而有质感。蟾蜍以墨线勾出,染以绿色,憨态可掬。
北京荣宝19春拍
徐悲鸿 寒山拾得图(局部)
整幅以出神入化之笔,以谐谑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了寒山拾得的独特形象,造型准确,趣味横生,从此幅中既可见徐悲鸿对于中西融合,改进中国画的尝试与努力,亦可领会画家在人生起伏中的自勉与自嘲。
/ 拍卖预告 /
北京荣宝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Preview
06/11-06/12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拍 卖 Auctions
06/13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