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5-18 22:26:11 来源:雅昌艺术网
笔坚墨晕,体韵双妙,得为上品。
今代画师,独抱石公能之。
——老舍
傅抱石对于山水画的见地借用了《中国绘画理论》(明·唐志契 《绘事微言 》)中所言:“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便得山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如仰,如挂脚,自然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而落笔不生软矣。亦便得水涛浪萦回之势,如绮如鳞,如云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而落笔不呆板矣。”因此,他的艺术创作跳出陈规框框,因时因地因景,变化多彩,不落窠臼,然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对写生的重视。
傅抱石(1904-1965) 古长城下
设色纸本 镜心 33.5×45.5cm 约1.4平尺
钤印:傅抱石
边跋:(傅二石题)古长城下。此图系先父抱石晚年所作,其笔法章法皆有傅氏典型之风格也。傅二石敬题于辛卯秋。钤印:傅二石
背题:傅益瑶。钤印:抱石大利
鉴藏印:元霖山房珍藏、熙宝斋珍藏印
出版:
1.《傅抱石画集》第201页,文物出版社,1992年。
2.《傅抱石画集》下卷第375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3.《傅抱石大典》,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
4.《名家翰墨·9·傅抱石专号》第158页,1990年10月1日出版,2006年7月1日再版。
5.《希宝斋随笔:中国山水画源流探析》第146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
6.《中国书画鉴定与投资学》第221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年。
7.《傅抱石全集》第五册第316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著录:《傅抱石研究文集》第265页,傅抱石研究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
展览:
1.“傅抱石遗作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79年。
2.“傅抱石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3年12月1日—1994年1月2日。
3.“傅抱石艺术特展”,广州,广东美术馆,1998年11月1日—11月30日。
4.“傅抱石艺术特展”,深圳,深圳美术馆,1998年12月。
5.“其命维新——傅抱石百年诞辰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2004年8月11日—18日。
6.“其命维新——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南京,江苏省美术馆,2005年8月25—9月6日。
7.“傅抱石百年大展”,台北,国父纪念馆,2004年12月15日—2005年3月28日。
说明:附作者家属傅二石先生与作品合影。
出版
背题:傅益瑶。 钤印:抱石大利
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金刚坡时期奠基了傅抱石山水画的写生品格;1957年的东欧写生使其山水画风格的写生笔墨元素进一步成熟和体系化;1960年的“写生长征”又使他的山水画艺术取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1961年的东北三省写生则最终促成了傅抱石山水画风超越写生与写实,走进了大实大虚的宏大境界,从而完成了其最终的典型风格面貌。
局部
纵观其作,无论是巨幅还是小品,都存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一种氤氲之气,苍茫之感;沉浸在纤尘不染的空气之中。此幅《古长城下》,尺幅不大,却也不失氤氲之气,具其成熟时期绘画风格特点,虽无年款,构图、笔法与傅抱石作于1960年的《太华纪游》颇为相似。先以淡墨写出山体轮廓,而后皴擦,山体皴擦已经不见早年明显的干笔散锋笔触,只以淡笔略加皴染,使得画面翁郁淋漓,气势磅礴,再后以破笔散锋加上水墨饱满,笔在纸上涂、簇,山角下的树更加的郁郁葱葱。
?局部
整个画面构图开门见山,却也不失意境深邃,仅以数根线条勾出的矮山,剪影般的树以及山下的幽静村居,这几组简单景物即表现出大气磅礴的“长城内外”景色,笔墨率意而有法度,意境宁静而致远。
北京银座2019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6月3-4号
拍卖时间
6月5号
展览拍卖地点
北京昆仑饭店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