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绚烂长空”:致敬中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先驱

时间:2019-4-26 18:19:47  来源:雅昌艺术网

  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动荡、政权变更、战事不断的特殊时期,但也恰恰在这个时期,艺术的发展虽时常受到国情的影响,但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为整个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民国时期,人们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从来不曾停歇,以此为宗旨的思潮和运动接连不断。率先举起这两面大旗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后,我国最早的一批有志青年东渡日本、西赴欧洲学习艺术,接触到当时处于世界绘画艺术领域领军地位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作品。他们中的大部分,回国后都在个人创作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特点,并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们,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20世纪现代主义的绘画先驱,也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从传统向现代多样化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耳濡目染,大师们不仅从绘画语言上掌握西方艺术的技法和规律,也从中西文化对比中去体悟这些对他们来说全新的艺术文化和其背后的人文历史,尤其是从中感受到艺术于社会的重要功能,这些都在无形中坚定了他们的初衷和使命,他们要把学习到的好的东西带回自己的祖国,振兴艺术发展,丰富文化内涵。

  正是他们,开启了我国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文化自信”的大门。

  吴师独坚,终得“春风拂清香”

  2019西泠春拍

?  吴大羽 《春风拂清香》

  布面 油画

  约1960年

  出版:1.《吴大羽作品集》P156,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2.《羽诗》P36,辅仁书院,2016年。

  展览:1.“吴大羽文献展——被遗忘、被发现的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2015年5月。

  2.“飞羽掠天——吴大羽的诗与画”,北京画院美术馆,2016年10月至11月。

  51.3×38.4cm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一度被遗忘的吴大羽,便是这些先驱中的先驱,他被称为:中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他不仅在13年的一线教学,教育出并影响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一批中流砥柱;还是在个人创作方面,在长达三十多年不被聘请不被理解,却坚持对中国现代抽象绘画的探索,我们都应该称他为“吴师”。

  吴大羽(后排中间)留学法国时的照片

  吴大羽是最早留学法国的艺术类学生之一,也是杭州国立艺专创办时首届西画系主任。他的留学之旅不仅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现代主义绘画的窗,也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新鲜空气(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和日后他的抽象艺术探索)和全新的艺术教育理念、方法。他的一生跌宕起伏,1938年-1947年,1950年-1960年,1966年-1976年,吴大羽先后因为抗战爆发学校西迁过程中合并引发的“学潮”,流派不合,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人事变动原因经历了三个人生低谷时期。从1940年夏天开始,吴大羽夫妇便在当时上海延安中路岳父家的房子里一直长期居住到去世,独自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势象”抽象艺术的探索。

  中年吴大羽夫妇在上海寓所

  眼前这幅画所处的创作时间,是其作品得以保存下来中年代较早的。此时吴大羽的作品已经处于半抽象的状态,已经有别于他年轻时较为具象或表现的作品,走向了以厚涂颜料及由此形成的笔触痕迹来造型,来营造视觉质感的表现风格。这件《春风拂清香》的主色调,是充满生机的浅蓝色,让人感受到历经人事风雨的吴师并没有放弃对抽象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没有丧失生活的兴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窗前的瓶花一如既往的熟悉,让人如沐春风,只是今天的色调和心情,都格外亮丽、清新如洗。吴师对蓝色等原色的运用和变化,对事物的抽象性造型上,在主观情感的渗透上,极度自信且超前,让我们在现代艺术的世界里目不暇接且流连忘返。

  天生良公,东渡西访开创新风

  2019西泠春拍

  关良 《史塔尔桑教堂》

  布面 油画

  1957年

  签名:关良

  (背)《Stralsund教堂》

  出版:1.《新美术》1981年12月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关良百年纪念展》P20,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2000年。

  3.《关良》P115,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大未来——文化主体性的新东方美学》P59,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2007年。

  5.《关良》P6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6.《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关良》P117,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7.《一代宗师·艺坛巨匠——纪念关良诞辰110周年关良油画作品精选》P94-95,

  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年。

  8.《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关良》P59,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9.《艺术巨匠·关良》P60,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

  10.《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研究》P188-189,北京画院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

  展览:1.“关良油画水墨画展”,富丽华酒店太平洋厅/博雅画廊,香港,1981年12月28日至1982年1月9日。

  2.“关良百年纪念展”,大未来画廊,台北,2000年4月19日至5月14日。

  3.“北京开幕展”,大未来画廊,北京,2006年4月21日至5月21日。

  4.“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2015年4月10日至5月9日。

  54x67cm

  说明:此画作为艺术家1957年代表国家出访德国时所绘,属于关良传世甚少的油画作品中有名的“德国风景系列”。

  《关良回忆录》中,画家本人有关1981年展览的记录

  关良留学日本时练习小提琴的留影

  与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不同,关良去的是日本。17岁的他随兄东渡日本,学习素描和油画,但因当时的日本也流行欧洲艺术并深受其所影响,关良尤其喜爱凡·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回国后的关良,不仅在多个艺术院校任教,还为杂志担任美术编辑,并坚持自己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有着鲜明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油画家倪贻德对关良的油画推崇备至。他认为关良是最早有意识把水墨画的写意技巧、精神、构图运用到油画中来的。他对油画的民族性探索做得很早。良公说:学画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对于学到的东西要加以消化,逐步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画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的东西很丰富,但又不易看出原来的痕迹,便能够创造自己的风格。

  1956年关良与夫人顾卓英于天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所举行的“关良教授画展”上合影

  就像2019西泠春拍的这件油画风景,是关良绘于1957年,当时的他同李可染一起,作为文化部委派的代表团成员访问德国,并在柏林艺术科学院举办展览。国家抱团,使得东德人民对中国普遍抱有好感,而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这种友好背后其实也有着特别的情绪和处境。社会期待新的美学范式的出现,这对即将迎来十周年的新中国相当的重要。新中国美术是背负着历史职责展开的,各家努力寻求现代转型和民族复兴的平衡点,这里有着超出美术本身的复杂图景。

  1957年,关良在访问德国期间与德国儿童的合影

  画中红砖哥特式建筑,外表质朴,并无过于繁复的装饰,或许契合了关良试图唤起那种可以生拙的美感。在大笔平涂之中,教堂十字脊顶被遮蔽,曾经(1625-1647年间)“世界最高建筑”的名号被暂时忘却,神圣宗教意义的细节被抹平。我们没有看到瘦削冷峻、鱼骨般节节攀升的通天建筑,真实的砖红色被表达为更贴近低矮建筑的橘红、石榴红,一座植入在民居之中的“典范建筑”。画面中心偏左一笔炊烟尤为神来,殿堂之下,遥村圣颂,平淡流年。当艺术家驻足其前,不去从宗教的意义理解,风景便可回归风景,观看只是观看的时候,风景写生反而传递出多重意义。四望有烟火,又见林与丘,客子无压力,旷然犹愿留。

  以1957年德国之行为界,关良的风景画跳脱日本时期传移模写的阶段,正是借着风景画的探索,不断从笔法、色调及空间处理等方面的演练,才最终努力调和中西,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百花齐放,致敬中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先驱

  2019西泠春拍·油画专场“致敬先驱——中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专题中除以上作品外,还汇聚了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常玉、吕斯百、秦宣夫、胡善馀、张充仁、朱德群、吴冠中等知名艺术家不同时期的用心之作。

  如文章开头所说,他们都曾在民国时期有留学、游学经历,都用其自身艺术风格的独一无二诠释了“大师”的加冕当之无愧,并用其各自恢弘的艺术生命共同谱写了中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史。他们为后人开创了一条先驱之路,前辈们鼓励、推荐、介绍优秀学生晚辈前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艺术财富。“走出去,引进来”地形成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大观,对于完整地建构中国现代绘画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后期80年代开始的中国美术蓬勃发展培育了丰沃的土壤。

  ?杭州国立艺专创建初期,林风眠(左一)、林文铮(中)、吴大羽的合影

  时值“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西泠拍卖油雕部谨以此专题,向中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大师们致敬!此专题正在征集中,联系方式:西泠拍卖·油画雕塑部,0571-87896760,yhdsb@xlysauc.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