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2-28 16:53:40 来源:雅昌艺术网
“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私人洽购展览于佳士得香港艺廊举行之际,佳士得专家郑允雅在此为我们特别介绍五位亚洲现当代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韩国艺术家——金焕基、朴栖甫、郑相和、尹亨根、河钟贤。
画作局部(从左至右):朴栖甫 (1931年生)《描法第231-85号》,1985年作; 郑相和(1932年生)《无题(87-10-6)》,1987年作; 郑相和(1932年生)《无题(82-7-3)》, 1982年作;河钟贤《关联第97-012号》,1997年作
动荡的1950年代,金焕基作为韩国最重要的现代抽象艺术先驱之一,开始创作以家乡传统题材为灵感的画作——寄情于青瓷、白瓷、水墨与自然山水之美。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大批韩国艺术家开始寻找他们独有的艺术语言。
1970年代,单色画运动在韩国发迹。单色画艺术家们的作品象征着自我约束与自我表达,他们的风格简约而朴拙。艺术家在重复的笔触中冥想沉思,创造出独特的物质感和不经雕饰的用色结构。通过对自然的冥想与沉思,韩国现代抽象与西方抽象艺术展开了截然不同的逻辑。艺术家但求回归自然,最终与之合而为一。这与西方二元论中艺术与自然的对立观念截然不同。
近年来,单色画及韩国现代抽象艺术在亚洲现代及当代艺术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攀升。郑允雅表示,市场之所以对韩国抽象艺术表现出持续的兴趣,是因为“这些作品哲学思想深厚、视觉优美动人、概念独树一帜”。
金焕基(1931年生)
金焕基是韩国最受推崇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可以说是韩国现代美学的雏形和缩影。
从1950年代早期开始,金焕基开始深入探究韩国的传统艺术美学。他将他的艺术触角延伸至韩国传统元素,汲取了百济文化、朝鲜王朝的白瓷、高丽王朝的青瓷与传统文人画样式。这些素雅简致的王室美学,为金焕基带来了源源不绝的丰沛灵感。
金焕基《4-X-69 第121号》,油彩 棉布,1969年作,168.9 x 88.9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1963年抵达纽约后,艺术家的笔法风格迅速经历了大幅演变,从他早期作品多层次的丰富结构及精美细腻的外观,逐渐转化到平滑、墨水般的巨幅色块。
在纽约时期,他一边描绘着心中的自然,一边不断解构、简化作品,直到1970年代初期,他自创的“点描法”开始出现在其作品中。正如金焕基在日记中所写道的:“我画点时心里想着的是首尔,思绪万千。我的画映射着我的灵魂。我那点点星星的宇宙。”
朴栖甫(1931年生)
朴栖甫是单色画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二十世纪中期大力鼓吹打破韩国艺坛的保守主义、解放艺术家。这次展览展出的朴栖甫作品横跨1970年代初期至现代,表现出他对细节的一丝不苟。这份专注在其1970年代的作品《描法》系列所运用的“勾描”技法中尤为明显,体现东方书法画的典雅气质。
朴栖甫《描法第21-75号》, 1975年作,油彩 铅笔 画布,80.2 x 100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东方书法被视为是展现宇宙之“气”的渠道,表达存在的本质,让艺术家与真我融合为一。朴栖甫利用黑与白的无限可能性,以铅笔在纸上画满圆圈,让观赏者能超越笔迹,感应宇宙。
朴栖甫《描法第231-85号》, 1985年作,油彩 铅笔 画布,75x 150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朴栖甫于1980年代开始采用传统韩纸作画,他将多张韩纸浸于塑料彩及墨水中,然后铺在画布上。韩国艺评家金福荣曾如此评论朴栖甫的作品:“他不只视纸为绘画的媒介,而是将纸视为要严肃对待的神圣事物。”
郑相和(1932年生)
出生于1932年的郑相和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韩国单色画运动最主要的艺术家之一。郑相和在1960年代于巴黎学习西方绘画后定居日本神户,并开创“拆”和“填”的作画技巧,以错综复杂的横线、直线与对角线交织成网,为平面的画布增添深度。
郑相和《无题(87-10-6)》,1987年作,压克力画布,91 x 72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郑相和《无题(82-7-3)》,1982年作,压克力画布, 130 x 97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郑相和首先将高岭土、水及胶水混合,均匀涂上画布,待干透后,就将画布从画框上拆下,在背面画满直线和横线,然后沿着网格折迭画布使黏土自然开裂。他将黏土一块一块地拆下,再一块一块地填上丙烯。郑相和重复“拆”和“填”的动作,直至他在加与减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他表示:“我创作的目的并非旨在完成最终的作品,而是展示创作的过程。”
正因此,郑相和的创作过程呼应了文人以绘画陶冶性情的传统,他独特的冥想式画作与水墨画传统异曲同工。
尹亨根(1928 – 2007)
尹亨根以充满冥想意味的简约画风而闻名,透过艺术探索大自然,体现传统亚洲水墨画几百年来的核心概念。他的作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毫无违和。
早于1973年,尹亨根就开始以他常用的经典颜色作试验:代表大地的深赭色,象征海洋的浅蓝色。这幅于1979年至1987年创作的代表作证明这两种颜色能形成极具深度的独特色彩,而尹亨根将这种颜色称作“腐叶的颜色”。
尹亨根《焦赭与群青》,1992年作,油彩 麻布,162 x 130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纽约时报》前艺术记者Carol Vogel曾指出,尹亨根其中一幅《赭蓝》系列的作品明显带有理察·塞拉(Richard Serra)及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的影子,另外亦有艺评家认为作品也有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风格。不过,尹亨根的作品并非受这些西方画家影响,韩国艺评家Hong Gai强调,尹亨根的创作灵感乃来自书法风格别树一帜的十八世纪韩国画家兼学者金正喜。
河钟贤(1935年生)
作为单色画的重要一员,河钟贤同样利用单纯的用色,通过画作深入的冥想,省思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
?河钟贤《关联第97-012号》,油彩 麻布,1997年作,120x 180 cm.。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展览中供私人洽购
河钟贤利用朴实无华的麻布作为连接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完美材料。为了凸显麻布的质感,他在画布背面涂上一层厚颜料,然后一直按压,直至颜料渗透至另一面。他的《接合》系列作品便是透过不断重复以上步骤来进行创作。
随着对他于各种画材的尝试以及本身工艺技法的演进,他开始将透出来的颜料用各式工具加以涂抹,有时甚至用双手直接绘画。懂得从作品中移除画家的痕迹,是读懂河钟贤作品特色的重要关键。艺术家藉此尝试与大自然进行真诚的对话,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背后的自我意识截然不同。
“韩国艺术之叙录:从青瓷到抽象以至无限”私人洽购展览将于2月27日至3月12日在佳士得香港艺廊举行。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