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0 0:55:48 来源:雅昌艺术网
傅抱石《湘君》1960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画51×73cm;字35×73cm
[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2018年12月7日晚,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本场共90件书画精品上拍。其中,傅抱石写赠老舍《湘君》1200万元起拍,现场100一口价,迅速加价至2000万,440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5060万元成交,超拍前低估价3倍多,被场内买家竞得。(拍前估价:1500万-2500万元)
开国以来,每赴首都,必造舍予先生府庭,请益既多,复邀酒待,中怀感纫,非言可宣。絜青夫人更往往出佳楮相贻,夫人亦擅挥毫落墨,以余处南京得之匪多。
—— 傅抱石
傅抱石与郭沫若相识于1933年春的日本,相识后一直交往频繁,直至1965年9月傅抱石去世,其友谊持续了32年之久。对于傅抱石来说,郭沫若与其亦师亦友,更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傅抱石非常喜欢郭沫若的诗,将它称为“一二千年以来划时代的再创作”,并开始构思《九歌》中湘君、湘夫人及大司命、云中君、山鬼等群神的形象,用绘画的方式与郭沫若相互应和。
傅抱石从四十年代开始创作“湘君”、“湘夫人”的题材,那个时期的的二湘是带着惆怅感的,带着对国家动荡的悲情和远离家乡的怀恋。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写了《屈原楚辞》和《九歌》的今译。因此,在郭沫若的影响下,在国家的稳定发展的时代背景里,到了六十年代,湘君已经成了傅抱石先生心中的美神,成为美的表达。
在这二十多年间,傅抱石笔下的湘君,也几经变化。四十年代之作大都头脸较大,尤其眼睛会画得比较大,眉眼中多有惆怅之情,线描偏于率意;六十年代所作的湘君,身材修长,面部饱满,神采飞扬,线描类于高古游丝,力求把湘君刻画的娇媚起来。此幅正是傅抱石六十年代湘君的典型。湘君婷婷玉立,手持香草,凝神远望,格外飘逸宁静,傅抱石以浓墨勾染发髻与领袖裙带,而衣纹则用淡墨做游丝描,稍施彩晕染,整幅画面笔意简远,潇洒入神。画中,傅抱石以灰绿色把湘江渲染出来,显得湘君的白衣格外的皎洁;前景的坡岸傅抱石以石涛画法中的变化出来的拖泥带水皴,先用较浓的湿笔勾出坡岸轮廓,然后趁轮廓线未干,再以较湿的淡赭石加皴。画的右上角,也用这个方法皴染出远景,这样的画法很古朴。从山水的皴法到人物的衣纹、线描,甚至湘君手中的香草的描绘,画面中流露出种别样的宁静,古意盎然。
老舍
这件《湘君》 更为特别之处,是傅抱石赠送给老舍先生的。在画中的长题中,傅抱石向我们详细的讲诉了,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每次到北京都要去看老舍夫妇,每次会面受益匪浅。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女士也是位画家,曾经在南京与傅抱石作画,也颇有共鸣。所以,在傅抱石带领江苏画院两万三千里写生的西北之行开始前,傅抱石特意选出这幅《湘君》赠送给老舍伉俪作为留念。
诗堂
老舍在收到画之后,题诗堂:“抱石先生写景最工,用水墨落云烟万态,飞泉林雨,隐隐有声,余所藏《风雨归舟》、《柳亭赏莲》与《桐园雅集》等图,咸足证之。及作人物,则简劲古拙,尽去浮巧,霜竹寒梅,差拟凝秀。今秋自南京寄赠《湘君图》,感缀数语付装,期日夕欣赏,莫相忘也。小院菊有黄花,节近重阳,而抱石有西北之游,高山大河,秋色多娇,收获必富,可为预祝。庚子重阳前三日,老舍。”既简单明了的对傅抱石的山水人物作品赏析,亦记录了老舍所藏傅氏作品。所以,这件作品不仅仅是傅抱石的画作,更有老舍先生的应和,它所承载的就不仅仅是傅抱石的个人艺术,更是记载了傅抱石与老舍交往的佳话,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料。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