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2 21:31:14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佳士得]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 (晚间拍卖)
2018年11月24日晚,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晚拍”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共21件精品上拍。其中,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以咨询价形式上拍,2400万港币起拍,48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5635万港币成交。
北宋 汝窑天青釉茶盏 直径10.2cm
汝瓷自从北宋末年以来,为历代藏家所推崇,明清君主视若拱璧,并下令能工巧匠不惜工本的复制天青釉。据文献记载,汝窑瓷器自明代起即为世人所重。明代初期,曹格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成书《格古要论》,记载汝窑瓷器特征。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亦仿制汝窑瓷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即藏有宣德官窑款仿汝釉品种。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亦于御器厂窑址明代宣德底层中,发掘有宣德仿汝窑釉色,及仿汝窑器类品种标本多件,可鉴明代早期宫廷于汝窑瓷器重视之程度。而清代宫廷更是钟爱汝窑瓷器,如《清文件》记载,雍正四年(1729年),雍正皇帝特为29件(实31件)汝窑瓷器下谕旨各配锦匣装一洋漆箱中。乾隆皇帝则命造办处刻御题诗于宫廷旧藏汝窑瓷器底部,以示感慨、品评。
烧造汝窑御瓷的巅峰时期,应是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100至1126年在位)。徽宗固非治世之材,但其鉴藏、艺术和审美造诣却早有定论,他统治期间以素雅为尚,这一审美观对后世影响至深。汝瓷之所以意义重大,更是因为相对于贡瓷而言,它们或许是首批由朝廷定制的陶瓷器物。南宋周辉着于公元1192年的《清波杂志》曾论及汝窑制瓷:“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艰得。”由此看来,这些器物似乎特为宫廷制作,供御落选者方可售卖。周氏于1192年撰成此书,当时汝瓷已日益稀少。至于釉料中掺有玛瑙,此话亦颇耐人寻味。
台北故宫藏品
大维德珍藏汝窑盘(PDF A58)底铭文出自《乾隆御制诗集》的《题咏汝窑盘子》,其言堪可作为“玛瑙”之说的佐证:“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乾隆己亥夏御题”——釉料的制备可谓不惜工本,但以御瓷来说,这亦无可厚非。玛瑙的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且以铁呈色,而这两种成份均见于汝釉,所以釉中有玛瑙之说颇为可信。中国研究人员已找到大量文献,以资证明宋代(以政和一朝为主,即公元1111至1118年)确曾在汝州开采上等玛瑙。在相关记录中,他们发现若干报呈皇上有大量优质玛瑙的叙述,根据《宋史.食货志》,此类玛瑙产自汝州青岭镇,即现今宝丰县大营镇,距清凉寺窑址仅五华里。种种迹象显示,当地烧造的御瓷很可能确曾以名贵的玛瑙入釉。
御制汝釉颜色多变,既有浅淡的鸭蛋青,也有像本拍品般泛蓝的天青,其飘逸素雅之美,观之忘俗。大部份汝瓷的釉面开细碎纹片,但远不及南宋官哥二窑明显,而全无开片者甚罕。纹片故意为之者,似以汝窑开风气之先,其配方和窑烧均须严加控制,方能形成理想的细腻片纹。
大英博物馆的北宋汝窑碟,留意支钉在圈足入面
佳士得的汝窑茶盏,支钉在圈足上面
汝瓷底部满釉裹足支烧,故釉面有芝麻状的椭圆痕迹。大多数情况下,支钉以器底为支撑面。但也有一些特例,是将细小的支钉支在浅窄的器足下沿。本拍品即为一例,其足沿仍有三个依稀可辨的小支钉痕。形状大小相同的已知茶盏仅有一例,为清凉寺出土文物,有趣的是,它也采用了这种高难度的三支钉烧造方式,图见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北宋汝窑青磁考古发掘成果》。除此之外,以同一种方式支烧的已知例子,仅见于一批样式不一的汝窑盏托,如大维德爵士珍藏葵瓣式盏托,图见苏玫瑰前述著作《Imperial Taste –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大维德盏托与清凉寺出土的一例汝窑近似例,足底均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痕,图见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前述著作《北宋汝窑青磁考古发掘成果》。这种将圈足下沿支于小支钉上烧造的方式,难度极大。陶工若用此法,惟有希望盏或盏托的圈足在窑烧之际,能与支钉以等量、等速收缩。否则,器物便会从支钉上倾倒而报废。这种烧造方式极为罕见,且动辄出错,故只能用于特殊定制之物。而定制方若非宫廷,瓷工亦断不肯冒此奇险。
日本学者佐藤弓葛先生(1917-1996)
本次拍卖之汝窑天青釉盏,原为日本学者佐藤弓葛在1950年代初于九州古董店久留米古美术草场所得,曾于2016年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宋磁の美”特别展展出,并著录于该展展览《宋磁の美》特别展图录(页18-25),作为著录第一件出版。
2015年,据北京故宫学者韩倩、吕成龙统计,全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瓷器90件,多为盘、洗品类,而其中仅有两件清宫旧藏汝窑盌,并皆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而盏则未有一件。因此,本次所拍汝官窑盏应为目前全世界公开发表的仅存一件,至为珍贵。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